[ 作者簡介 ]
趙曼,女,貴州大方人,貴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
2021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項目“習近平青年觀視域下貴州高職院校思政課提升路徑研究”(編號:2021ZC005)。
[ 摘要 ]
新形勢下,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拓寬思政課教育的內涵與視野,還有助于改善當前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發(fā)揮高職院校青年學生黨員的教育主體能動意識;二是要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的課后思政意識;三是要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的案例教學意識;四是要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的合作意識。
[ 關鍵詞 ]
高職院校;思政課;青年;學生黨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通過發(fā)表講話、開座談會、給大學生回信等形式表達了黨中央對青年的高度重視。2019年3月,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課教師要正確認知青年以及使青年認識到其自身價值及其所擔負的歷史使命,這是新時代青年觀內涵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師上好思政課首先要解決的理論認識問題。
高職院校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職業(yè)院校的特殊情況,高職院校更應加強思政課在教育青年學生方面的作用。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存在的普遍狀況是教師以灌輸理論為主要方式、學生以被動接受為主要心態(tài)、授課以公知的政策為主要內容,整個過程缺乏靈動性、生動性。青年學生黨員是高校思政課的主要教學對象,他們一方面?zhèn)鞒辛藘?yōu)秀的紅色文化基因,同時他們又生活在多變的偉大時代。因此,為了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水平,可以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在思政課中的作用。
1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
高等院校是我國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思政課程通過思政教師的講授,得以向學生宣傳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歷史,以及當前黨和國家的主要大政方針政策等。但是一段時間以來,由于思政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質、思政課程的安排設計以及學生的學習情緒等諸多原因,導致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不高。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大多具有普遍性,但是本文所探討的高職院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又有一些特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技能實操課程融合度不高。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和就業(yè)偏向本身就比較注重實踐技能的提升,因此,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和課程的編排就偏向技能實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重點自然也就專注于技能訓練,在這種情況下,思政課程與學生技能實操性質的專業(yè)課程就難以高度融合。不像綜合性大學中的思政課程那樣,可以將思政課與學生理論性的專業(yè)課較好地融合,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在學專業(yè)課的同時體會思政課的樂趣,又能在思政課中找到專業(yè)課的優(yōu)勢,思政課與專業(yè)課達到了良性互動。但是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要找到二者的交叉點卻不太容易,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應當偏重學生技能實操專業(yè)課程中的案例教學,以案例教學促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在當前國家形勢下的發(fā)展狀況,以此來提高思政教學的水平。
第二,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資源整合和專業(yè)素質有待提升。這一點同樣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較為明顯的特殊問題,目前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都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或者馬克思主義教學部,擁有一支專業(yè)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yè)結構較為合理,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歷史、法律等學科,而且教師學歷普遍較高,基本都在碩士研究生以上并以博士為主。雖然現在多數高職院校也有專門的馬列主義教學部門,甚至也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但是思政課專業(yè)教師不足,許多高職院校都存在外聘思政課教師的情況,由于外聘教師在管理、薪酬等方面都和專職教師存在差異,因此思政課程的教學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而且多數高職院校還存在輔導員、行政人員兼職上思政課的情況,行政工作加上學生管理等繁雜的事物本身已經讓這部分人群擔負著很大壓力,可想而知,再承擔繁重的思政課程則難免出現教學水平不高的情形。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升。
第三,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受眾主體積極性不高。學生是思政課教學最主要的受眾主體,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專業(yè)目標決定了他們更加注重技能實操的訓練,而輕理論培養(yǎng)。在所有的高職院校中都存在學生上思政課積極性不高的情形,此時如果思政教師還是一如既往地照本宣科或者沒有較為突出的案例教學的話,實在很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更愿意待在實訓室訓練各自所學專業(yè)的技能,而不愿意坐在教室里聽著枯燥的思政課,因此一部分學生或者選擇逃課,或者選擇在課堂上做其他與思政課無關的事情。
以上是高職院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比較一般綜合性大學思政課出現的問題,具有較為明顯的特殊性。因此,為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本文在習近平青年觀的視角下,認為高職院校思政課要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的作用,擴充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的內涵。
2 高職院校思政課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作用的意義
可以說,當前國家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結合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特殊困境,我們認為,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的作用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質量提升的一條有效可行的路徑。目前,高職院校也比較重視從優(yōu)秀學生中發(fā)展黨員的工作,如果思政課教學中能發(fā)揮好這部分青年學生黨員的作用,那么他們將在高職院校思政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拓寬了思政教育的內涵與視野。以往對思政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政課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在管理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如何得以傳播以及借助什么樣的載體去進行思政教育等視角,而忽視了思政課受眾主體,即以習近平青年觀的視角去研究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并且在思政課的受眾主體中,還應進一步對受眾群體進行分析,青年學生黨員在思政課教育主體中既可以作為教育者也可以作為被教育者,“被教育者”是從青年學生黨員的學生身份來說的;“教育者”是說讓青年學生黨員參與到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貢獻豐富多彩的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和案例分享,因此,他們在思政課教育角色中可以發(fā)揮“教育者”的主體作用,能夠更加生動活潑地展現思政課的風采,讓思政教育事半功倍。
其次,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新時代”“新青年”“課程思政”“大思政”等思政教育的發(fā)展走向。青年學生參與到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而不是作為被動接受的聽眾,能夠發(fā)揮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相統(tǒng)一。通過這個教育提升路徑,一方面可以讓青年學生黨員加入思政教育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在作為被教育者的當下又承擔教育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通過前者的思政教育,又可以加深他們作為學生黨員對思政課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加有效地發(fā)揮他們作為黨員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最后,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創(chuàng)新思政課堂,站在習近平青年觀學生角度借助新媒體等多種手段,讓青年學生黨員以黨員身份參與到思政課的教育中,向普通學生分享黨員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同時又作為思政教師的助教,參與到全體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另辟蹊徑地改變教育方式,有助于改善當前高職院校存在的學生思政課到課率低、抬頭率低等現象,使枯燥的有理論深度的思政課程變得生動活潑、有溫度。從而使高校這個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陣地,在切實有效地進行思政教育改革中具有更多行之有效的路徑選擇。
以上將青年學生黨員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發(fā)揮青年黨員的教育主體作用,是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意義。接下來,文章將具體闡述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在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作用過程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3 高職院校思政課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作用的措施
新形勢下,根據青年學生的新特點,當前關于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中做好習近平青年觀價值引領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本文提出的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政課堂就是其中的一個面向,新時代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轉變思政教育方式,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必然要求,是思政教師擔起新時代鑄魂育人、立德樹人之責的必然需要,讓學生“親其師”并“信其道”,為講好思政課提供實踐路徑。基于目前思政課授課主體、思政課堂存在的問題等,從教師主體的現狀、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角度,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政課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發(fā)揮高職院校青年學生黨員的教育主體能動意識。青年學生黨員既是思政教學的對象,同時也是可以被視為思政教學的授課主體。因為從思政課教育的內容來看,青年學生黨員從其入黨培養(yǎng)、參與政治理論學習和交流研討,參加學校相關黨員活動等方面,青年學生黨員都具有較好的理論素質和實踐經歷。因此,在思政課堂上,教師可以大膽地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的教育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黨員參與到教師的授課過程中。黨員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同樣是發(fā)揮了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教師和青年學生黨員的積極溝通,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主體能動意識,通過帶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可以較好地掌控整個班級思政教學的積極性。
第二,發(fā)揮高職院校青年學生黨員的課后思政意識。青年學生黨員是黨組織的后備力量,同時也是思政課的后備力量。他們在思政課堂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課后思政意識,所謂課后思政意識主要是青年學生黨員在基層黨組織中參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并將以消化吸收、入腦入心。同時,在相關的組織生活會中,他們通過參與集中學習、交流研討、自學以及撰寫心得體會等有了一些思政意識,這種課后的思政意識可以為思政課堂的教學積累豐富的素材。然而,青年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會的積極性的調動除了組織要求之外,作為思政課教師,也可以將學生黨員這種課后思政意識的培養(yǎng)以思政課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布置下去,以便他們能帶著問題、帶著責任去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會。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會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學生黨員參與思政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發(fā)揮高職院校青年學生黨員的案例教學意識。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呆板、教學效果不高的情況,讓青年學生黨員參與教學,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式。首先,青年學生黨員在跟隨黨組織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與主題黨日活動的過程中,切身體會了紅色文化的生動性,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案例。比如當思政教師講到“息烽集中營”等歷史事件時,青年學生黨員由于在黨支部的組織下去當地接受過革命教育、參觀了息烽集中營的人文景觀,感受了相關的革命精神,思政課教師就可以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讓青年學生黨員參與進來,講述他們去參觀的感受,向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所見、所聞和所想。通過這種讓青年學生黨員參與進來的翻轉案例教學,可以有效地改進思政教學的內容,使授課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學生黨員來講思政課本身就是一種思政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這種方式正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習的熱情高漲,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第四,發(fā)揮高職院校青年學生黨員的合作意識。在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背景下所說的“合作意識”,主要是指不同班級之間的青年學生黨員在教學秩序允許的范圍內,通過互相邀請的方式鼓勵他們進行串課教學。高職院校的思政課雖然是大班集中授課,但也有分班授課的情況。而且各班的青年學生黨員也可能隸屬不同的黨小組,他們所參與的組織生活會、相關的政治理論學習研討、黨員活動亦存在不同的情況。因此,這種情況下,鼓勵不同班級之間的青年學生黨員通過邀請的方式參與到本班級的思政課堂研討,也是以青年學生黨員視角創(chuàng)新思政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在以本班青年學生黨員為教學主體的情形下的另一種思政課路徑提升的創(chuàng)新,可以更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思政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 新教育,2019(10):4-5.
[2]李秋芬,鄒桂祎. 習近平青年觀對高校思想教育的引領作用[J].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35(2):103-105.
[3]王旭生,王健.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構建高校“大思政”全育人格局的思考[J].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1):73-76.
[4]吳瓊.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fā)展新思路[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19-22.
359750033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