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蘭
支架式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幫助學生解決無法自主解決的問題。教師利用各種類型的教學支架,有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和技能,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限,所以教師也要給他們提供各種不同的學習支架,幫助他們主動建構習作框架,從掌握寫作方法、提高自主評價能力這兩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
教學支架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支架的表現形式,選擇一些對寫作教學有推動作用的支架類型,將其運用于教學指導。問題支架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邏輯問題。當學生面對寫作任務不知道如何下筆時,教師可以逐一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整理思路,明確寫作方向。
如在“形形色色的人”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觀察的順序、情節的邏輯、人物的行為這三個角度入手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在觀察的順序方面,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目標人物的外貌特點是什么?其衣著打扮能否體現出職業特點?其行為舉止能否體現出他的性格特點?”這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由表及里地觀察人物。在情節的邏輯方面,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想寫的是什么事情?其原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有哪些地方你覺得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人物的行為方面,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覺得該人物有哪些行為不合乎他的人物設定?這對于展現人物性格特點有什么幫助?”這些問題都可以幫助學生整理寫作思路。
教師合理應用問題支架,能幫助學生厘清思路,為后續寫作指明方向,同時也可以啟發學生深入了解寫作任務,幫助他們靈活地解決問題。
圖表支架指的是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表格和圖式清楚地展現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用直觀的形式將看不見的思維過程呈現出來。在指導學生深化寫作立意時,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圖表支架。
在學習《落花生》一文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文章內容。學生將落花生寫在中間,旁邊寫上種花生、吃花生、花生的好處和影響等內容,又分別補充每一項的具體內容,比如,花生的好處包括味道好、能榨油、便宜等。結合這一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認識到作者先寫了自己和落花生之間發生的故事,然后又從花生的具體作用聯想到了人。在“我的心愛之物”的寫作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思路,深化作品立意。學生可以將心愛之物寫在中間,旁邊寫上形貌特點、故事來歷、對自己的影響、象征意義等內容。學生可以用圖表支架展現課文的結構特點,分析其創作思路,再模仿創作,從而提高遷移運用能力。
支架式寫作教學可以分成課堂指導和效果評價兩個環節。在課堂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究、互動交流這三個環節,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寫作支架,降低寫作任務的難度,讓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視頻、音樂、圖片等,也可以開展情境活動,這樣能將學生引入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提供情境支架,給他們展示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如蘇州園林等,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其次,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通過網絡了解中國現已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以及正在申報的項目;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導游,要向國外游客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強化他們的心理體驗。

在支架的輔助下,學生能進入寫作情境中,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寫作活動。教師要注意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在自主探究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問題支架等,幫助他們突破思維瓶頸,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漫畫的啟示”的寫作教學中,部分學生無法把握漫畫的關鍵,在分析漫畫的主題思想、闡述自己的生活感悟方面遇到了瓶頸。教師此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問題支架,指導他們自主探究,讓他們從細節觀察找矛盾和回憶生活想感受這兩個方面入手思考。在細節觀察找矛盾方面,教師提出問題:“請觀察教材漫畫中的文字和人物的面部表情,看看有哪些地方違背了生活常識,并說說為何會產生這種矛盾。”在回憶生活想感受方面,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呢?如汽車上老弱病殘孕專座被年輕力壯的人占據。你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可以突破思維瓶頸,找到寫作方向。
教師在自主探究階段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設置支架,幫助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這樣能讓他們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習效率。
互動交流指的是在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教師提供合作交流支架,指導他們互動交流,分享新的行文結構,促使他們寫出新意。
在“我的動物朋友”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互動交流支架,首先讓學生閱讀《母雞》《貓》等課文,分析文章結構,然后和同伴交流討論,說說這幾篇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借鑒思路。有的學生參考《貓》,在自己的文章中將不同的動物放在一起對比,突出了不同動物的獨特之處。還有的同學提出了對文章結構的不同觀點,總結出了遞進式、總分式、對比式等不同結構。
教師可以將互動交流支架和圖表支架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清晰地展現自己對行文結構的理解。
評價是支架式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評價,把握不同學生遇到的問題,然后分別檢驗他們的寫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學生在寫作活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寫作興趣、缺乏創作情感以及語言運用能力較差。教師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支架,并檢驗教學效果。對于興趣寥寥者,教師可以看看他們是否能圍繞主題參與互動討論,對寫作主題是否產生了興趣。
如在“那一刻,我長大了”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對“長大”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因此對該主題的創作興趣也不夠濃厚。對此,教師提供了視頻支架和互動交流支架,讓學生分享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趣味視頻,并說說自己對成長的理解。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參與興趣、主題深度這兩個角度入手。在參與興趣方面,教師要看看學生是否從不愿意參與討論轉變為積極主動地討論,是否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主題深度方面,教師要觀察學生是否從僅認識到身體上的成長過渡到能夠理解精神上的成長。如果學生能做到這兩點,則說明教學支架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針對缺乏寫作興趣的學生,教師要先從提高寫作興趣、圍繞主題寫作入手開展評價,看看他們是否能夠積極地參與寫作活動。
對于寫作水平較高,且能圍繞中心思想寫出真情實感的學生,教師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可以為這部分學生提供范例支架,讓他們模仿、借鑒優秀的范文,推敲其中的細節,并在自主寫作的過程中合理利用。
在創作《XX即景》一文時,不少學生提出自己雖然積累了不少好詞好句,但是在具體寫作時還是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對此,教師可以提供范文支架,引導學生明確如何利用好詞好句。學生不僅要收集優美的詞句,還要在此基礎上總結并合理借鑒寫作方法。如果學生能在寫作中應用并適當改寫《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等課文中的詞句,則表示他們已經掌握了模仿、借鑒的方法。如果學生不僅能借鑒,還能圍繞細節深入推敲,展現出一定的獨創性,則表示支架式教學的效果較為理想。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仿到創,逐步推敲細節,寫出具有獨創性的作文。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寫作和自主評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后分解教學難點,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支架,立足學生的發展情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