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陳萍教授對我說,作為班主任群眾性學術團體的創始人、負責人,她要為中國450萬中小學班主任搭建一個學術平臺,創辦一本專業期刊。我深表贊許,但也深知不易。2016年,她拿出了整套辦刊計劃,做好所有籌備工作,計劃2017年創刊,我欣然為創刊號寫了兩句話:“以教育家情懷育人? 以出版家智慧辦刊”。
在眾多教育同仁心目中,陳萍老師是新生代教育名家中的翹楚。我曾擔任過總編輯的《人民教育》曾刊登過她的多篇文章;主持《中國教師報》時,曾親自帶記者赴揚州采訪過她,并在2009年教師節當天頭版刊登對她的報道《教師專業成長的領跑者》;我創辦《未來教育家》雜志第一期就向她約稿;在北京大學主辦“中國名師大講堂”、舉辦全國教育家論壇等重大活動時多次請她主持、主講;中國教育學會特聘她為未來教育家專業成長導師……
這位17歲就登上公開課講臺的草根教師,主持省部級重點課題5項,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20余本,主編參編國家教材教參百余本,成為教育部教材審查專家、培訓專家。培養學生,她35年熱情滿懷,為了學生全臉被燒傷無怨無悔。培育團隊,她以科研引領,包容協作,從揚州到全國,直至創立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魯潔先生生前評價:“教材編寫,她為我們開啟了從理念走向實踐的通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她已經達到臻美的境界……”她是真正在以教育家情懷育人的典范。她帶領團隊創辦《中小學班主任》雜志,就是在支持更多的教師成為優師,助力教育家成長。因為我曾說過:“當過班主任的老師就多了一兩個成為教育家的基因。”
時光飛逝,《中小學班主任》創刊已5周年。5年來,我閱讀了大部分雜志,見證了她的每一步成長。5年來,雜志從雙月刊到月刊到半月刊,從“班級育人版”到增設“課程育人版”,每一步都深思熟慮,每一步都緊隨時代節拍,每一步都立足教師發展需求。雜志從2018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期刊”到2019年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突破,從一線教師到廣受全國師范院校校長、教授好評,辦刊質量穩步提升,閱讀受眾逐步擴大。我負責任地說:這本雜志雖然剛滿5歲,但已然進入中國教育類優秀期刊的行列。
《中小學班主任》已經5歲,在欣喜欣賞之余,我更期待她能行穩致遠。對于要“以出版家智慧辦刊”這一點我是有感而發的。1994年,我擔任《人民教育》總編輯時,提出了“鐵榔頭戰略”的辦刊理念,即要求刊物每年都要抓出一兩個重大典型,像“鐵榔頭”郎平的重扣一樣,擲地有聲,給讀者以深刻印象。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人民教育》陸續刊發了把握教育時代脈搏的重大典型報道,并在1998年被新聞出版署評為“首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我本人亦被評為“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我創辦《中國教師報》,辦刊理念是“零距離貼近教師”“為教師說話,讓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把文化作為報紙的血脈與靈魂,不斷增強報紙的軟實力。我創辦《未來教育家》雜志,奮力傳播“新中國教育家成長典范”于漪、潘懋元、李吉林等教育家的精神和成長規律。重磅報道李希貴等一線教育改革家探索“教育家辦學”“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點燃教師爭當“四有好教師”的激情和夢想。
《中小學班主任》創刊才5年,已初步展露出辦刊智慧。首先體現在對“立德樹人”的準確理解,“班級育人版”與“課程育人版”并行,一方面符合中小學班主任職責定位,“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需要“班級育人”;另一方面也符合一線班主任實際情況,他們都是科任教師,不僅如此,所有中小學教師都應自覺遵循“全科、全員、全程、全域育人”的要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實現育人價值,即“課程育人”。其次,雜志的欄目設置始終體現對前沿熱點的關注,對理論思考的呈現,對創新實踐的推介,對教育生態的觀照,對網絡媒體的擁抱,對期刊品牌的塑造。其三,《中小學班主任》還注重建設教師發展平臺,聚焦教育熱點難點,開展教師培訓,建立官網、官微、社群,組織線上論壇,每天分享實用又解渴的最新資訊,為教師出謀劃策。我知道有不少校長、老師都在關注他們的線上平臺。《中小學班主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加快教育現代化,為建設高品質教育發展體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同為辦刊人,我深知創辦一本期刊的不易,而創刊5年一直堅持專業品質、創新發展,是《中小學班主任》雜志編輯團隊默默耕耘、智慧播撒的結果。衷心祝愿《中小學班主任》以青春之姿迎來日益輝煌的10年、20年、50年、100年……
劉堂江?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新聞宣傳專家顧問組成員,中國教育報刊社原常務副社長,《人民教育》第10任總編輯,《中國教師報》創刊總編輯,《未來教育家》創刊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