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與《中小學班主任》雜志結下緣分。有一天,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和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韓似萍老師找到我,說有本關于班主任專業成長的新雜志,在物色一群編輯能力強、班主任經驗豐富且有責任心的編審,問我是否愿意去挑戰一下。當時的我因從學校調到教科研單位,每天不再面對生動活潑的學生,心里總有種無以言說的空落感,想著能為這樣一本服務一線班主任的雜志做點貢獻,也算是一種慰藉,于是欣然接受。
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去南京參加雜志籌備會的情景,會上有幸遇見了陳萍教授、辜偉節教授、黃正平教授、秦紅教授、葉鋒主任、李舜平先生以及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特約編審和編輯部成員,從他們那里,我不僅聽到了學術大咖們豐富的、前沿的專業理論,更是感受到大家熱心于助推班主任專業成長的拳拳之心。一陋室,一群人,幾本樣刊,一場熱議,奠定了《中小學班主任》日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新基調。隨后幾年,這樣的會議總會如期舉行,每一次熱議都會推動雜志上一個新的臺階。
來自全國各地的特約編審各有負責的欄目,我負責的是“班會設計”和“佳作品評”兩個欄目,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兩個欄目。我在學校任教時,說實在的,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班會設計,也沒有相應的專業培訓,大多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所以經常會把班會課上成“大雜燴”,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然而,我一直有一種執念:班會課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級管理建設的重要陣地,上好班會課,一定會事半功倍。因而我不愿挪用班會課,每周都會用心想些新花樣:我會經常在班會上抽出些時間給學生朗讀有益的文字,讓他們觀看動人的影像片段;也會讓學生們自己組織,辯論一些存有分歧的觀點,或是分享他們心中美好的事物……只不過都是零零碎碎的,也未知是否在學生心中留下些什么。如今負責這樣一個欄目,對我來說也算是繼續完成未曾實現的愿望,希望能為班主任們推開一扇窗,拓寬一些視野,好讓他們受到些啟發。
另一個欄目“佳作品評”是我當初在籌備會上主動要求設置的。因為對于閱讀,我有很深刻的教訓。1993年我自師范院校畢業后,自認為已是“飽讀詩書”,只待實踐運用和考驗了。有五六年的時間,我除了教材教輔,幾乎沒有涉及其他書籍,一心撲在工作上,開始或許是吃老本的緣故,工作業績也還不錯。但隨后幾年,越發覺得捉襟見肘,待工作瓶頸出現,在校長點醒之后,我才意識到自己荒蕪閱讀太久。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常生龍先生曾說過:“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對此我深有同感,正是缺少了書籍的引領,以致許多人在繁忙瑣碎的工作中無法自拔。之后,我開始重視閱讀,并在學校給學生做閱讀講座,到了科研單位后也舉辦了以“教師閱讀力”為主題的論壇,希望大家都重視閱讀,通過閱讀感受書籍給我們帶來的那道光。所以,這次雜志設計欄目,我毫不猶豫地提出并承擔了“佳作品評”這一欄目,為的就是能讓班主任們沐浴到這一道光,好讓他們在育人路上迎光而行。
接受這兩個欄目的編審任務后,我如同撫育新生命一樣激動而興奮、耐心而謹慎。開始的工作總有些艱難,稿源是最大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我會主動去向全國優秀班主任約稿,希望他們能夠推薦優秀的班會設計和班主任方面的著作,以期讓班主任們有更大的受益;我也會耐心地與一線教師們反復探討班會設計的最佳方案,希望給班主任們以更多的啟發。我堅信,一本新雜志要在讀者心里留影,必須心到功到。尤其是在那么多學術大咖面前,我越發需要努力,這樣才能讓兩個欄目在整本雜志中站好自己的崗位。
五年匆匆而過,看著雜志從破土萌芽到枝葉日漸繁盛,確實感慨良多。這一本雜志,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也閃耀著群體智慧的光芒。雜志刊發的每一篇章,或是專家學者在播撒學術思想,或是一線教師在分享實踐經驗;不僅給廣大班主任以學術思想的引領,更有實踐智慧的啟迪。相信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育人理念的不斷更新,班主任發展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及編輯部全體成員的繼續努力,《中小學班主任》一定會越辦越好,成為班主任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一扇窗。
王紅娟?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員,《杭州教育》編輯,《中小學班主任》特約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