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全
課程建設是一所學校最重要的競爭力,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更是破解鄉村教育發展的密碼。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村學校辦學規模明顯萎縮,“麻雀”學校逐漸增加,師資困難愈加突出,留在鄉村學校就讀的特殊性兒童占比越來越大……諸多因素嚴重阻礙著鄉村教育的發展。本著“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多一門課程,多一個孩子”的理念,我們積極從課程建設與實踐進行探索,來點亮鄉村教育,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多元的成長。
一、鄉村學校重構課程的提出
課程,可理解為功課及其進程。古今中外,教育的發展都重視通過課程的構建來促進人的成長,鄉村學生的成長更需要豐富適宜的課程來充實生命,讓他們適應生活、適應社會。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鄉村學校學生的特殊性更需要豐富的、卓越的課程建設,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二、鄉村學校課程構建的探索
我校在實踐中提出核心素養下鄉村學校的生長力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注重雨露般的課程潤澤、陽光般的師資培育、空氣般的環境建設、土壤般的評價管理。
1. 雨露滋潤,構建鄉村課程體系。我們本著關注學生的差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理念,實施好基礎課程,并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不斷研究課程的拓展,基于核心素養下道德力、生活力、學習力、審美力、創造力的生長,構建豐富的課程體系。
(1)專職走教兼職強化,開齊上好基礎課程。農村學校缺乏體育、藝術等課程的專業教師,為了開齊上好這些課程,我校采取專職走教和兼職強化的舉措。一是統籌安排學校的專職教師,通過走教,有效發揮專職教師的作用,力保多數甚至轄區內的學校都有專職教師執教相應課程,每周每班至少一節課再加一個社團活動,實現體育及藝術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在專職教師執教的課里得到基本落實,在社團活動中落實“+專項技能”。二是做好一名教師兼任多學科的培訓,在每個學期的開學初學校組織兼任教師參與相應學科培訓,開展以學期內容為主的針對性培訓活動,讓兼任教師能夠勝任該門課程的其余節數,或在學校沒有專職教師的情況下有效落實“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學任務。
(2)拓展類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是滿足差異教學的關鍵課程。學校組織教師不斷開發、豐富拓展課程的內容體系,要求教師通過不同方式的拓展,積極參與課程的實踐。思維訓練、說理辯論、技能訓練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拓展;節日課程、國畫素描、創客空間可在相應學科主題中實現拓展;茶藝、書法、球類運動等可通過社團活動組織實施;詩詞背誦、課外閱讀、生活勞動等可在課外延伸拓展;文明禮儀、志愿服務、烹飪美食等可在學校集體活動中拓展。通過課程、課堂內外的拓展,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福德小學,一所在校學生從近百個縮減到幾十個的邊遠小學,國畫、素描已成就了數十個愛好者,每年都有不少于五個學生直接到以美術辦學為特色的“手拉手”結對中學就讀,讓這所小學形成了“福滿德盈,水墨飄香”的辦學特色;尚云書法室,一個富有靈動之氣的名字,走出一個個小小書法家,讓霞云小學形成了“霞振云從,翰墨書香”的辦學理念;“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鐵觀音功夫茶藝,培育了一群多藝愛茶的學生,讓茶鄉小學有了“感恩尚德,茶韻書香”的氣息。在我們轄區的小學里,課程的新理念已逐漸明晰,思路已逐漸打開,一支畫筆、一支毛筆、一根跳繩、一粒足球、一個陶笛……都是一門課程,可以成就一個個學生,可以點亮鄉村的教育。
2. 陽光潤澤,培育鄉村課程隊伍。一支夠專夠強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提高學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更是教育改革、課程建設的原動力。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搭平臺”的做法,在借他山之石時,更側重于校本研究與自我成長,鼓勵教師在學校課程體系建構中,根據自己的特長與愛好,鉆研一兩門獨樹一幟的課程,使自己成為如陽光一樣可照耀學生成長的溫潤教師。鄉村教師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我們倡導沉下心來,多讀幾卷書、多習一二藝、多研一二門課。書法、國畫,這些中華文化瑰寶,已成為轄區內諸多教師的首選愛好,各小學都創設了書法室,每天晚上均有教師積極在那舞墨寫書。籃球、乒乓球是常見的體育運動,學校里可組建一支教師籃球隊,可選出數名乒乓球教學能手。數學的說理與思維拓展,轄區內可選出數套由教師自行編制的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校本教材。學校的教師合唱團,是教師們一展歌喉,唱響團結與凝聚士氣的有力見證。
3. 空氣潤澤,優化課程實施環境。學校的辦學條件是課程實施的直接保障。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器械更新慢,這些將成為改變教師觀念與課程實施的障礙。但只要教師有特長、有想法、可堅持,我們就會想辦法,搭建教師展示才華的舞臺。霞庭小學是書法教學示范校,我們創設了高端大氣、舒適的書法教室、美術教室,配備了班班通教學一體機,成立了養心(書畫)工作室,既是教學、練習的好地方,又是教師、學生交流才藝的美環境;五甲、福德、岐陽等小學都有專門的國畫室,環境溫馨宜人,走進這里的學生都有揮墨一畫的沖動,走進這里的領導、同行都想駐足欣賞;華地、尾厝、霞春、槐揚四所學生數均只有百人左右的小學都有塑膠球場,這些學校的學生愛運動,顯得特別開朗活潑。
4.土壤滋養,豐富課程評價機制。多一把尺子,多一個人。鄉村學校在課程建設中,更需要多幾把尺子,像土壤般滋養、呵護著學生的成長。學校提出了過程性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過程性評價中關注學生的興趣、習慣與意志,在階段性評價中關注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比如,體育學科階段性組織一次科學鍛煉和健康知識問卷調查,在訓練過程中組織跑、跳、投等年級達標測驗,通過比賽、展示、考級等方式測評學生的專項技能。以上三方面學生達到相應年級的目標,就獲得年級的“表現好(體質好)潤心少年”。
鄉村要振興,鄉村教育先振興,鄉村學校的課程建設與實踐將是點亮鄉村教育的燈塔。它需要有一批致力于研究與思考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與探索,更需要有一群安心扎根鄉土、甘于奉獻的教師勇于實踐,來成就生活在振興年代的鄉村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感德中心學校 ? ?責任編輯:林彥 ? ?劉貞輝)
31085005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