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海南三亞 572000)
近年來,TPACK 理論的研究成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主題之一,相關研究結果均表明,在TPACK 框架下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1-4]。在體育學科中應用TPACK理論,不但能夠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助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更能夠促進體育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5-7]。
基于TPACK 框架的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的設計與實證,首先是要歸納和總結TPACK 相關知識,進而將其應用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中,然后在合理進行教學實驗及獲取客觀數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與科學解釋實驗結果,最終驗證TPACK框架下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設計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TPACK框架下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設計的核心是,應用TPACK 相關知識進行課程改革,即從黎族傳統體育內容知識、體育課程教學法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3 個基礎要素著手,科學融合和構建整合技術的黎族傳統體育內容知識、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知識和整合技術的體育課程教學法知識,最終形成整合技術的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知識(見圖1),并對其進行實踐應用來完成TPACK 框架下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的設計。
課程設計的首要問題是教學目標的確定,設計方案的成功與否,是根據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來判斷的。因此,確定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具有靶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程設計的成敗。
黎族傳統體育蘊含著豐富的體育課程內容,通過應用TPACK相關知識,將黎族傳統體育內容知識轉化為適合應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理論和素材,并充分考量其與信息技術的適合程度,為實現課程目標,開發適合的教學內容。
根據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知識,合理設置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塊,將高校黎族傳統體育理論、技術及實踐相結合,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學生知識、技能水平以及綜合實踐能力做好準備。
基于TPACK 框架選擇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方法,重點是運用整合技術的體育課程教學法知識,在合理應用一般體育課程教學法的基礎上,選擇能夠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程評價是對課程教學結果是否實現課程目標而做的價值判斷。在TPACK框架下,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應充分考慮到相關因素的影響,在技術動作掌握情況和黎族傳統體育理論知識增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判。
將竹竿舞課程作為實驗課程。選取竹竿舞選修課班作為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6 人,兩組學生實驗前對課程內容均為零基礎。在合理控制實驗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實驗組采用TPACK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對照組使用常規教學模式,共進行為期14周的教學試驗。實驗結束后,分別對學生的黎族傳統體育文化興趣、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掌握程度進行調查和考評,其中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掌握情況考評分數分配為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理論知識(20 分)、動作完整程度(20分)、動作優美程度(20分)、動作規范程度(20分)、表情與神態(10分)、節奏與口號(10分)。
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興趣進行調查,得到如下結果(見圖2、圖3)。從圖2 可以看出,在教學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差異不大。

圖2 實驗前兩組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興趣對比
從圖3能夠看到,在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興趣變化明顯,其中實驗組學生喜歡和非常喜歡的比例,增加幅度較大,而對照組學生對黎族傳統文化興趣變化不大。以上所述,充分說明在黎族傳統體育教學中,采用TPACK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學習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圖3 實驗后兩組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興趣對比
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關鍵是在對文化的了解和接觸的基礎上,熱愛和掌握少數民族文化的固有精髓,進而樂于傳遞和繼承文化。因此,對文化擁有興趣是傳承與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前提和保證。通過上述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應用TPACK 框架下進行黎族傳統體育課程設計后形成的TPACK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為其進一步熱愛和傳承黎族傳統體育文化鋪平道路。
3.2.1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實驗后總體考評成績對比分析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總體考評成績進行均值的差異性檢驗,從檢驗結果可知(見表1),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總體成績t值為2.195,P<0.01,表明其均值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實驗后總體考評成績t檢驗表
3.2.2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實驗后單項考評成績對比分析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各單項考評成績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黎族傳統體育理論知識、動作完整程度、動作規范程度、動作優美程度及表情與神態、節奏與口號的考評成績上,均具有顯著性或極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單項考評成績t檢驗表
根據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考評總成績及黎族傳統體育理論知識考評成績、動作完整程度考評成績、動作優美程度考評成績、動作規范程度考評成績、表情與神態考評成績和節奏與口號各單項考評成績的t檢驗結果,可以確定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基于TPACK框架的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改革后的TPACK 教學模式,更能提升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也更能促進學生全面掌握黎族傳統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
基于TPACK 框架的高校黎族傳統體育課程設計,要在掌握和提煉黎族傳統體育內容知識、體育課程教學法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的前提下,對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知識、整合技術的體育課程教學法知識及整合技術的黎族傳統體育內容知識進行分析與重構,以確保獲得更加科學合理的黎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知識和整合技術。教學實驗結果表明,應用TPACK相關知識在TPACK框架下進行的黎族傳統體育課程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擴大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知識儲備,增強學生對黎族傳統體育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促進黎族傳統體育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為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