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綺琦 李優明
1.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藥劑科,江西贛州 341000;2.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西贛州 341000
睡眠障礙與抑郁癥關系密切,臨床在診斷抑郁癥時應謹慎判斷,睡眠障礙是抑郁癥主要的癥狀之一,可能是抑郁癥患者首先尋求幫助的原因,也是為數不多的已證實的自殺危險因素之一[1-2];如果抑郁癥其他癥狀得到改善后睡眠障礙仍然存在,則抑郁癥復發的風險顯著增加[3-4]。因此,抑郁癥和睡眠障礙癥兩者常相伴發生并互相影響,臨床上針對合并癥患者的治療重點在于改善或消除患者抑郁癥狀及睡眠障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嚴控以防復發[5]。本研究就西酞普蘭聯合艾司唑侖對抑郁癥合并睡眠障礙癥患者氧化應激水平及睡眠質量的影響進行探討。
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贛州市立醫院收治的80 例抑郁癥合并睡眠障礙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單藥組(40 例)和聯合組(4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贛州市立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6]中抑郁癥相關診斷標準;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17 分;③伴睡眠障礙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分;④近2個月內未接受過選擇性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治療;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③精神分裂癥;④治療依從性差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年齡(歲)性別(男/女,例)病程(年)HAMD 評分(分)聯合組單藥組t/χ2 值P 值40 40 34.52±8.64 34.76±8.83 0.123 0.903 23/17 25/15 0.208 0.648 3.95±1.21 4.24±1.34 1.016 0.313 23.47±6.31 24.05±6.55 0.403 0.688
單藥組給予氫溴酸西酞普蘭片(西安楊森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48,規格:20 mg,生產批號:20190815)治療,起始劑量為10 mg/d,根據病情2 周內逐漸加至有效劑量20~40 mg/d,qd,飯后溫水口服。聯合組在單藥組基礎上給予艾司唑侖片(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699,規格:1 mg,生產批號:20191224)治療,1 mg/d,睡前口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 個月。
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的氧化應激、抑郁癥狀及睡眠質量變化。①氧化應激: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4℃離心10 min,離心速度3000 r/min,離心半徑16 cm,上層血清-80℃冰箱保存備用,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內皮素-1(試劑盒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氧化氮(試劑盒由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丙二醛(試劑盒由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超氧化物歧化酶(試劑盒由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抑郁癥狀: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AMD 評分,該量表共17 項,總分68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癥狀越嚴重[7]。③睡眠質量[8]: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SQI 評分,該量表從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催眠藥物、睡眠效率、睡眠質量、日間功能障礙等方面系統性評價患者睡眠情況,總分20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不好。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丙二醛、內皮素-1、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丙二醛、內皮素-1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丙二醛、內皮素-1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水平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水平指標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丙二醛(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內皮素-1(ng/L)治療前 治療后一氧化氮(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超氧化物歧化酶(U/ml)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單藥組t 值P 值40 40 6.35±1.62 6.41±1.75 0.159 0.874 3.39±0.98a 5.65±1.16a 9.413<0.001 85.89±13.20 87.12±13.76 0.408 0.684 54.73±10.27a 72.01±12.63a 6.714<0.001 44.33±7.10 43.79±8.02 0.319 0.751 58.23±8.04a 50.22±6.85a 4.796<0.001 70.39±5.01 69.44±4.92 0.856 0.395 80.65±7.12a 75.03±6.69a 3.638<0.001
兩組治療前HAMD、PS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HAMD、PSQ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HAMD、PSQI 評分低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癥狀、睡眠質量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癥狀、睡眠質量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HAMD治療前 治療后PSQI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單藥組t 值P 值40 40 23.47±6.31 24.05±6.55 0.403 0.688 8.63±2.25a 10.59±2.88a 3.392 0.001 15.27±3.81 16.08±4.14 0.911 0.365 6.41±1.33a 9.26±2.21a 6.988<0.001
抑郁癥患者夜間睡眠紊亂的癥狀已在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描述,在臨床樣本中,約有3/4的抑郁癥患者出現了啟動或維持睡眠困難(包括早起)或兩者兼而有之[9-10]。在大年齡段的抑郁癥患者中失眠癥狀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約83%的抑郁癥患者存在至少一種失眠癥狀[11-12]。睡眠障礙是一種非常令人不安的癥狀,對抑郁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巨大的影響,故睡眠質量的改善對抑郁癥的治療尤為重要[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丙二醛、內皮素-1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丙二醛、內皮素-1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HAMD、PSQ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HAMD、PSQI 評分低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西酞普蘭聯合艾司唑侖治療抑郁癥合并睡眠障礙效果顯著,可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減少抑郁情緒滋生,改善睡眠質量。作為SSRIs,西酞普蘭選擇性高、起效快、作用強,能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對5-HT 再攝取,升高突觸間隙5-HT 濃度,提高中樞5-HT 能神經功能,以發揮良好抗抑郁效果,減少不良情緒滋生,改善睡眠質量[14-15]。但抑郁癥合并睡眠障礙病情復雜,單藥作用機制有限,不利于病情盡早康復。艾司唑侖為短效苯二氮(benzodiazepines,BDZ)類鎮靜、催眠藥物,其鎮靜催眠作用強,可作用于BDZ 受體,增強中樞神經內γ-氨基丁酸受體作用,以調節邊緣系統功能,且該藥能明顯縮短睡眠第四期,阻滯對網狀結構的激活,從而改善患者睡眠狀況,延長深度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16]。兩藥聯合可協同增效,快速控制抑郁癥狀,糾正睡眠障礙,以阻止腦部氧化應激反應,減輕腦部神經損傷,穩定病情進展。但本研究結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考慮與納入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有關,后續仍需擴大樣本量,并延長觀察時間,以進一步明確本研究觀點。
綜上所述,西酞普蘭聯合艾司唑侖能有效改善抑郁癥合并睡眠障礙癥患者抑郁癥狀及睡眠質量,下調體內氧化應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