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晨 徐 金 王婷婷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疼痛科,江蘇南京 210008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帶狀皰疹皮疹愈合后持續1 個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最常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之一,每年發病率為(3.9~42.0)/10 萬[2]。Yang 等[3]的研究顯示,PHN 的總體患病率有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的趨勢。少部分患者病程可達10年或更長[2],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尤為重要。群組管理[4]是對患有相同或不同疾病的個體組織在一起,對其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個體診療的疾病管理。以患者為中心的群組管理模式是Scott 等[5]于1990年在合作衛生保健門診部(cooperative health care clinics,CHCCs)創建。近年來,群組管理模式已應用于多個慢性疾病護理領域,可增加患者自我疾病管理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疾病轉歸[6-7]。本研究觀察群組管理模式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中的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疼痛科收治的120 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60 例。對照組中,男35 例,女25例;年齡40~87 歲,平均(68.33±10.49)歲;病程1~36月,平均(5.58±8.93)月。試驗組中,男34 例,女26例;年齡51~90 歲,平均(69.45±9.40)歲;病程1~36月,平均(4.65±7.52)月。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診斷; ②具有良好理解和溝通能力。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視力障礙(糾正視力<0.6);②有精神疾病史,近3 個月服用精神藥物;③無法配合研究者。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次研究項目。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給予疼痛科常規護理方案:飲食指導、疼痛護理、健康宣教等。干預1 周。
試驗組患者在疼痛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群組管理模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群組管理小組: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疼痛科選取工作年限≥5年,有良好溝通能力、疼痛專業的臨床醫生和專科護士共8 人組建團隊,其中醫生2 名,護士6 名。②群組管理活動方案:5~10 名患者組成一個群組,責任護士向參加群組管理活動的患者發放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知識手冊。以小組為單位周一、三、五在疼痛科教室進行群組管理活動,每例患者至少參加3 次。a.熱身10 min。2 名護士與患者一起圍坐成半圓形,聽輕音樂為主營造舒適放松環境,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或者身邊發生的趣事。b.群組健康教育30 min。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疾病和服藥相關內容,包括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常用藥物,服用后可能出現的反應及出現后如何處理。指導患者遵醫囑長期、規律服藥;多食粗纖維食物,預防便秘;勞逸結合,增強個人抵抗力。c.休息與互動20 min。小組同伴之間相互鼓勵,分享彼此管理疾病的成功經驗。針對患者的困惑,群組醫護人員及時進行解答。d.個體化指導20 min。群組醫護人員對有負面情緒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和指導,幫助他們疏導心理問題。e.互聯網群組干預。建立名為“痛快圈”的微信交流群。患者可在線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問題咨詢。鼓勵患者分享治療心得,促進患者之間、護患之間的交流。干預1周。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 周后的疼痛、焦慮、抑郁情況、自我效能及護理服務滿意度。①疼痛數字評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8]:用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為無痛,10 為劇痛,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嚴重。②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9]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SAS 共有20 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標準分為50 分,其中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為重度焦慮,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SDS 共有20 個題目,標準分為53分,其中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表明情緒越差。③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11]:此量表共包含1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 級評分法,總分范圍為10~40 分,分值越高說明個體自我效能水平越高。④自制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量表:共10個條目,總分100 分,視為滿意;94~100 分為比較滿意,<94 分為不滿意,量表Cronbach's α>0.7,回收率為100%。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N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的NR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試驗組NR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情況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情況的比較(分,±s)
?
干預前,兩組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試驗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的比較(分,±s)
組別 SAS 評分 SDS 評分對照組(n=6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試驗組(n=6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54.62±6.26 48.15±6.06 5.750<0.001 55.93±5.72 49.80±4.47 6.544<0.001 t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P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t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P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53.20±6.02 45.23±5.87 7.342<0.001 1.264 0.209 2.679 0.008 55.42±5.15 47.20±4.03 9.738<0.001 0.520 0.604 3.348 0.001
干預前,兩組的G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的GSES 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的GSE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的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值 P 值對照組(n=60)試驗組(n=60)t 值P 值22.10±5.01 22.07±4.34 0.039 0.969 24.50±3.32 26.48±3.62 3.127 0.002 3.092 6.056 0.002<0.001
干預1 周后,試驗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n(%)]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病毒引起末端神經損傷纖維化、炎癥反應及局部缺血改變,呈燒灼樣痛、刀刺樣痛或瘙癢等感覺[12]。患者疼痛越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程度越大,還會產生負面情緒[13-14]。研究顯示,45%的患者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擾[15]。不良的心理狀態,會使治療的難度增加,也會對護患關系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并且患者回歸正常生活需要漫長的時間,這不僅需要患者自身的力量支持,更需要親屬、醫務人員和病友的情感支撐。因此對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進行積極臨床治療的同時,從心理、社會等層面考慮,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從而改善患者預后[16-17]。
群組管理模式通過護士、 醫生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疾病指導,病友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其改變生活習慣,盡早回歸社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的N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的NR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試驗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試驗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的G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周后,兩組的GSES 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的GSE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群組管理模式能夠緩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的疼痛,有效調節負面情緒,改善自我效能,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在群組管理活動中,護士收集患者疾病信息,評估其情況,找出患者在疾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解答患者疑惑,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減輕患者疼痛,并且引導患者進行自我情緒的調節,避免患者因較強烈的疼痛感而產生負面情緒。同時給參與活動的患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病友之間相互交流,減輕他們自身對于疾病心理上的焦慮和抑郁,調節了負面情緒,心理狀態發生明顯改變的同時,也提高了治療的自信心,改善了自我效能。在本次群組活動中,護士除了是照顧者,還充當了計劃者、教育者、協調者、管理者、研究者的不同角色功能。護士在有效緩解患者病痛的同時,獲得了病人的高度肯定,護理服務滿意度提高。
綜上所述,群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緩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的疼痛,調節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改善自我效能,同時拓寬護理工作領域,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由于研究的工作時限,只對患者進行了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未能行長期護理隨訪,尚需探討群組管理模式在出院后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