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河山
(南華大學,湖南衡陽 421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這一重要思想為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指明了方向。高校需加強對在校師生的價值觀引領,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育的全過程,這涵蓋思政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學風建設等多個環節[1-2]。
然而,高校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過于表面化,實踐中也未能很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現象表明高校思政教學內容和方式仍存在短板。若高校只注重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或淡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如此一來是無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本質上而言,這種教育方式是不成功的。因此,高校教育不僅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時深刻理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轉換成個人的實際行動,切實提高課程思政教學的水平 。
投資學作為金融方向的核心課程,在高校的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等專業都有開設,也是公選課中很受歡迎的課程。高校大學生多喜愛投資學,不僅體現在其作為資本市場實踐的重要參與者,在校學生參與投資已經較為普遍;放眼未來,高校畢業生更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不僅扮演著金融市場投資者的角色,而且未來更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企業管理層或者我國資本市場管理部門成員。因此,高校課程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具有長遠的意義。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高校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重要目標。在投資實踐過程中,投資者應信守承諾、遵守約定,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遵守誠信原則進行理性投資,杜絕制造和傳播虛假信息擾亂金融市場,摒棄非法獲取內幕信息加劇市場的波動。作為企業管理層更應誠信經營,通過合法經營提高企業業績,摒棄通過虛假信息傳播操作企業價值水平,更不能唯利是圖通過財務舞弊等手段欺騙投資者。
敬業價值觀培育涵蓋愛崗、盡責、鉆研和奉獻等系列內容。作為投資者而言,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既要考慮收益也不能忽視風險,然而日常投資實踐中,收益更多的是個人關注焦點,然而,個人忽視風險的投資行為可能會加劇整個市場的風險,這就需要用到資產組合選擇模型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理論知識合理分析資產風險和預期收益,通過科學的方法合理配置資產并進行風險控制,提高專業投資水平,做到真正愛崗敬業。對企業層面來說,敬業要求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切實維護股東利益,同時也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平等是國內資本市場投資者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國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包括參與資本市場和投資過程的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權利平等。市場主體在進行投資交易時,要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這是我國證券行業管理的基本準則,杜絕唯利是圖的內幕交易,切實保護好投資者的平等知情權和財產權益,才能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再者,資本市場也應給予企業和個人平等的融資政策和途徑,切實推進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在證券市場中,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進行交易時均需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自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堅決抵制違法違紀的行為。
除此以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其他要素在我國金融市場和投資實踐中也都有滲透,為此,在投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和挖掘出課程教學中的價值觀內容,做到教學過程潤物無色,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3]。
投資學是一門跟錢打交道的課程,即如何合理配置資產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在投資學課程教學的時候,更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性投資的理念。在教授該課程時,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會很容易形成只顧追求利益而罔顧法治和誠信的價值觀;甚至會利用所學金融知識,進行違法交易,獲取不正當收益。縱觀國內外的資本市場,違法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并未從根源上得到杜絕。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金融市場的重要力量,更應在求學期間對其進行價值觀教育和熏陶,因此,在投資學課程中要格外注重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投資學具有客觀性。證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客觀的,一份風險一份收益,個人投資決策的主觀行為影響有限。在投資的過程中,經濟增長率、市場整體行情和行業發展狀況以及企業經營狀況、個人資產配置都會影響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率。風險防范的方法也是客觀的,投資時可通過各種方法防范風險,比如分散投資,也可以通過對沖、掉期等策略防范和減低風險。例如,企業出口商品的時候,為了防止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可以通過購買遠期匯率的方法規避匯率變動的風險,將遠期匯率固定在某一水平上。但是,也需要注意,通過遠期匯率規避風險的時候,也限制了收益。總體而言,在投資的過程中,風險和收益都是客觀的,且相伴相生。
投資學具有主觀性。根據同一條消息,不同的人會從中得到不同的消息,從而做出不同的投資決策。即使面對同樣的宏觀情況,不同的人也會做出不同預判繼而影響他們的投資決策,這也是行為金融研究的重要內容。此外,投資學的一些理論是根據一些假設條件提出來的,這些假設條件也具有主觀性,對不同國家的市場有具體不同的適用性。例如,FAMA(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其假設條件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觀實際情況,他認為投資者是理性的,但實則投資者由于種種原因會在投資中做出一些沖動的決策。
正是投資學的客觀性和主觀性,我們更應該發展一個充滿平等、公正、法制和誠信等核心價值觀念的社會主義資本市場,這也對投資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充分挖掘出課程教學的核心價值觀元素,并在教學過程中付諸實踐。
投資學課程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應強化培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新人。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我國順利完成脫貧攻堅目標,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時,需要高校培育出更多的能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應加強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因此,投資學課程教學要將核心價值觀內容融入其中,使大學生不僅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中都勇于承擔責任,具有敬業、愛崗的良好職業道德。未來成為證券從業人員時,更應具備高尚的工作責任心。所以在投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光大銀行烏龍指事件等工作人員疏忽引起的損失案例也可以納入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從業的敬業意識。
投資學課程教學在傳授學生投資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培養其正確的政治方向、深厚的愛國情懷和較高的專業素養。通過相關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國家前途、公司前景和個人投資收益的思考和認識;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心理承受力,以適應證券投資工作的激烈競爭環境,鼓勵學生閱讀著名投資人的傳記或訪談類書籍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切實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為其未來的就業提供幫助。
理論認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思想基礎,價值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本質要求[4]。投資學課程應把上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各種思政元素融入授課內容中,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自然融入,提高學生理論認識水平和價值認同度。為此,我們可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探索投資學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核心價值觀融入途徑。
授課前的課程設計需要結合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元素的內容。上課前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等教學平臺向學生提出一些體現“核心價值觀”元素的主觀問題,以此來考查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例如,在講解財務舞弊這個知識點時,可以結合一個案例考查學生對財務舞弊的看法,并引導學生在思考財務舞弊出現的原因及防范方法時,向學生提出對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誠信問題和政府針對財務舞弊所實施的相關管制等法治問題進行思考,將金融市場的誠信問題與財務舞弊相結合,讓學生在知道財務舞弊時也清楚地了解到這是一種誠信缺失的問題,在國家法制越來越完善的今天,這種為自己的利益而造假的行為對中國的整個金融市場而言是不可取的。學生將誠信、法治融入財務舞弊這個知識點。
授課中采取互動的方式將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能夠及時關注并了解國際貿易發展形勢,是身為一名合格經濟相關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教師在分析投資案例或是投資時政時,向“核心價值觀”方向進行選擇。可以先讓學生對課前的案例進行小組討論、探討案例中體現的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思政元素,再由教師進行點評,這樣既可以教導學生如何從案例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投資信息,也可以讓學生感受金融市場中所體現出的“核心價值觀”元素。
政府及時、精準的政策穩定了中國的金融市場,這些都體現證券投資中的和諧、敬業等核心價值觀元素,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將其融入基本面分析的知識點中,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
授課后以及課程成績評價方式。平時分加期末考核的方式難以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教師評定平時成績時通常具有較大的主觀性,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期末進行課程評價的時候,可以實行多角度、多途徑、全過程的立體評價機制。
首先,將評價主體范圍擴大至所有學生,將教師評價與同學在線互評相結合實現多角度評價。
其次,在考核評價依據方面,將隨堂測驗、案例分析報告、課堂發言、小組任務完成情況、期末考試等都作為依據,盡量細化考核的標準,實現精細化、多途徑考核。
最后,借助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實現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中參與情況、課后任務完成情況等全過程覆蓋的閉環考核。更重要的是,在上述課程考核環節中應融合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學習和實踐的考查,培育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人。
投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大量借鑒了西方理論和實踐體系,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更應結合我國資本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環節中,做到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切實提高其道德素質修養,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時代新人。
自2015年年末以來,我國高校陸續開展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課程思政”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案是將專業課程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分開的,這就使得專業知識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聯系不起來,造成教育的“孤島效應”。然而,以核心價值觀培育為主體的“課程思政”設想的提出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并成為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新人的重要方式。這不僅能夠豐富投資學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有效提高了證券投資學課程思政教育的課堂實效性。
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是每一位高校教師的基本責任與義務,值得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積極響應、協同共建、努力探索。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實現專業課程與核心價值觀的和諧統一,不僅讓學生能夠獲取更多投資學專業知識,對生命、價值、存在等方面形成正面積極的感悟,而且投資學等課程建設向著更為特色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