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鎮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武漢 430068)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職業教育體系,實現了具有歷史性的重大跨越。2021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辦學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并要求在職業教育辦學發展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優化對職業教育不同類型的專業定位,進一步著力深化相關產業的教學研融合、校企交流互助,深入推進育人方式,以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但隨著現代學徒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利用現代學徒制校企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實效性,進一步擴大協同式育人的教育優勢,成為當前課程思政改革研究中的緊要議題。
現代學徒制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在充分繼承原有的傳統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建立形成的。對傳統教學的關鍵教學方法進行良好的保留,即師徒式傳授教學。再加入以企業合作為基礎,產教融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因此“所謂‘現代學徒制度’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式的職業教育制度’”。[1]我國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教學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融合學校和社會企業兩方面的教育優勢,將傳統的學徒崗位實訓與現代高職院校的規模優勢相結合,針對不同的專業特性,向學生傳授實用性更強的職業知識與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統一,從而培養出具有新的時代特征、專業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這種教育模式改變了傳統高等職業院校教學中,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脫節的情況。“可以說現代學徒制綜合了學歷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在職培訓等各種模式教育的優點,是新時代職業教育中比較理想的一種教育模式。”[2]
新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計劃(2020—2023)》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我國新階段職業教育的重點任務和教學要求。對此,全國各地高職院校在對以前傳統的教學方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基礎上,均開展各種形式的課程思政改革和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試點工作。“這一人才培養模式在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和創新的同時,也實現了當前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改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行合一’的要求。”[3]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是確保“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教學工作順利實施、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知與行”的重要方式。
運用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課程、社會實踐課程等多課程協同教學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同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觀。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是一種特色鮮明的類型化教育,培養能力的實踐型教育,以及面向市場需求的就業型教育。所以,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課程思政協同教學模式更適合新時代職業高校的教育改革發展需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潤物細無聲”的多學科協同式教學,消除學生對思想政治和專業理論知識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從而達到入腦入心的育人效果。不斷增強和切實提升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思想素質,培育進步的思想理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培養,離不開優勢且充足的教育資源。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及教學改革所試行的現代學徒制多課程協同教學模式,使以校企合作培養為基礎,利用企業資本、技術、知識、設施等各種要素共同參與的協同教學,共同培育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操作能力,這是其他教學模式不具備的教育資源優勢。所以,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學校及社會企業的教育和課程資源,從學校和企業中挑選出優秀的專業課程理論人才和實踐型人才,組成合理的教師團隊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以此為基礎的“雙師型”教師團隊“既能將先進的理論知識用于指導實踐,又能從反復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理論知識,同時去指導教學實踐”。[4]兩類教師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共同構建管理科學功能合理、善于創新的高職教師團隊。同時,通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傳授和企業師傅的實際社會經驗的協同培育,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得以保證,為社會穩定輸送高素質專業性技能人才。
教學課程系統化始終都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育和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重要議題。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轉變了傳統高職院校教育重理論基礎的課程體系,刪減了繁復的教學課程,因材施教、分類教學,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習需要,使專業課程設計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單一理論教學更為系統與多元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育培養計劃,直接推動了不同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的創新優化與銜接貫通,擴展了職業學校的專業布局。實行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教學培養模式,通過學校與社會企業的多方面深入交流,幫助學校教師及時了解國內國外最新技術和科技前沿,便于學校開設高含金量專業,從而培養社會稀缺性技術人才。高職院校通過協同式育人教學機制把德育融入專業課教學、實習實訓等環節,促進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專業實踐等課程協同教學的有機融合,緩解傳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課程思政協同式教學,在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內在修養,從而實現“文化素質+職業技能”針對性、多維度、全方位培養的目的。
在現代學徒制的推動下,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更多的高等職業院校在合作的企業之中建立開放、共享、智慧型實習和實訓基地,而企業也在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形成學校與企業共建共管共育的良好循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以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企業的專業技術實踐教育為支撐,形成了以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學習與研發為中心任務的校企協同、產教融合的專業化教育機制。有利于高等職業教育和產業技術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使高等職業院校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更加得心應手。通過企業與學校共同建設的人才數據平臺,實現了對產業稀缺人才的針對性培養,改變了以前理論與實際、知識技能與操作能力并不對等的情況,同時也為學生的就業提供堅實的保障。
自教育部頒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以來,全國各大高職院校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課程思政改革和試點工作。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人才培育與課程思政協同式的教學模式,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新思路,具有教學實踐性強、創新性強等優點,有效彌補了傳統原有教學中靈活性不足的缺陷,提升了職業教育現代化育人的水平。目前在試點的職業院校中,所取得的實際教育教學成果十分顯著。但是作為一個處于不斷發展中的教學模式,還存在某些不足,這給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和多課程協同教學帶來了新挑戰。
在實際教學育人方面,因為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案,高職院校的教學主體與教學的方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并且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育人模式與傳統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諸多差異,不能直接套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案,尤其是基于課程思政協同式育人的獨特教學方法,若不加以優化創新將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效性降低。在教師隊伍方面,職業高校的專職教師可能會出現實際操作技能缺乏,不了解最新技術與科技前沿,不清楚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等,而企業兼職教師缺乏教學能力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因此不能有效地進行協同配合教學,導致專業知識不能得到有效的實踐,實踐課程中思政元素缺乏、教學效率降低等問題。
在學徒制中增進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機制作為一種正在探索的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勢必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而且在各專業授課中添加思政因素,也對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因此,這要求高職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并提升與不同專業教師之間的教學協同意識,掌握多種學科內容,在拓展專業知識框架的同時具備相應的思政知識,讓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內在修養共同發展。同時,高職院校也應正視協同式教學的重要性,真正認識到課程資源協同的價值,形成長期的校企教學資源協同機制。只有協同式育人機制得到優化,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領域的實踐和教學融合,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只有現代學徒制與課程思政協同教育的培養建立了相輔相成的教學關系,才能夠不斷推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和現代學徒制完善與發展。
目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主要存在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而企業師傅缺乏教學經驗兩個問題。對此,高職院校應繼續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加快完善產教融合、校企互助辦學機制,進而推動建設校企實訓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再利用校企共育、引企入校、引校進企、送教上門等手段,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理論優勢,主動與優質企業開展多方面的技術合作。構建高職教師與企業師傅互通交流平臺,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延伸學校辦學空間。例如,讓企業師傅介紹生產流程、行業規范等,讓高職教師下企業進行實際實習,學習最新的企業生產方式,及時地進行專業課程創新改革,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其次應積極開展教師及企業老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評估辦法,將思想政治素質作為教師考核與評價體系的關鍵一環,最終打造成一支具有豐富經驗閱歷、身正為范、廣受學生青睞的專業教師教育工作團隊。
與現代學徒制相互融合,構建德技并修、育訓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思政體系,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機銜接,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注重培養職業高校學生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將其勞動教育納入教育必修科目,注重強化實踐實習課程和藝術人文等公共基礎課程建設,引導學生精進技藝、刻苦學習、全面發展。例如,運用多課堂教學方式拆解教學內容,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堂內講授基本的行為品德、愛國思想等思政內容;專業課堂學習基本專業技能知識,并穿插思想政治元素培養學生職業品德;在企業見習課程中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職業道德的踐行。形成現代化學徒制下的課程思政協同式、全方位、多領域育人,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
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下,傳統的學生評價體系已經不再適用,特別是目前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課程互相協同教學的大趨勢下,就需要在傳統筆試試卷的評價體系上進行改革創新。我國目前在試點的職業院校是由學校負責校內理論知識的考核,企業負責學生校外實習實踐的考查,這難免會出現因評價標準不同、考查不全面、通過率過高等情況。所以為了能夠體現現代學徒制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教育優勢,就需要在傳統的考核之上,添加綜合思想素質、實踐能力等綜合性考查項目。雖然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對學生道德修養的測試,但大多是流于形式,老師和學生也沒有充分重視。高職院校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若只具備知識技能而缺乏道德素養,那么將會對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同時,在企業實習階段的評價體系,也不能只包含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知識技能實踐能力,需要增加學生在整個企業實習階段的日常表現、人際交往、溝通交流,進行多方面的考查和評定,才能有效地避免評價不真實過于片面,才能實現現代學徒制下課程思政協同教學評價體系的客觀性、有效性、真實性。
高職院校的現代學徒制下的課程思政協同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個具有長期性、連續性、系統性的工程。高職院校要從本校的具體實際出發,著眼于社會需求,緊盯產業技術前沿,提高技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并進一步優化課程構建與教育方法改革,探索學徒制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構建完善的學校企業共同體,實現高質量的“三全育人”,并將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課程有效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高質量的協同教學和人才培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