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賢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關鎮城關中心小學,甘肅天水 741300)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能力是反映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最佳渠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和習作教學的融合點,明確群文閱讀對小學習作教學的意義,通過組織學生廣泛而有效地閱讀,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對比、模仿練習中內化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現階段,小學習作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形式單一,讀寫連接不緊密,學生習作練習水平不高,課堂氛圍不好等問題。習作教學形式多樣,但是很多教師仍然采用陳舊的習作訓練方法,以講解練習為主不符合學生的習作發展需求,無法吸引學生的習作練習興趣。為了適應當前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進行習作練習,讓學生以視頻為習作的素材練習,也可結合互聯網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特點培養學生自主習作的意識。如果教師在教學時一味強調習作的練習,沒有結合學生的生活以及更多的寫作素材來習作練習,學生會因為缺乏積累而導致習作練習困難,從而影響學生的習作自信,阻礙小學習作教學的進程。
日本佐藤學教授在《群書閱讀——走向公共性的重建》中首次提出“群文閱讀”這一概念,“群文”有聚集整合一組文章的意思。在當前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群文閱讀也成為“多文本閱讀”,是指閱讀者借助互聯網以及多個媒介,針對一個閱讀的主題獲取和整合更多的閱讀文本和閱讀信息,從而實現閱讀者個人自我或者社會意義的建構[1]。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群文閱讀”演進為一種特殊的閱讀形態,教師通常結合教材以及課外讀物開展群文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多同一主題、類型的閱讀文本,展開多文本的閱讀教學,以此強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同時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群文閱讀下的語文教學極大地提升了教學質量,有利于進一步夯實當前“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基于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習作訓練,能夠將“群文閱讀”和“習作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發揮“群文閱讀”的最大效益,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以讀促寫”的意識,激發學生習作練習的興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閱讀和寫作密不可分,教師在群文閱讀基礎上要求學生展開習作練習,學生在日常的閱讀中會通過習作的表達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閱讀之美,產生寫作記錄的想法,達到合理連接閱讀和習作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以讀促寫”的意識。
基于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習作訓練能夠促進寫作實踐,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培養學生高效閱讀和高效習作的良好習慣。群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文本的閱讀,能更快地掌握文本的寫作規律,把握多篇文章的異同,教師借助群文閱讀進行習作訓練,可進一步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寫作技巧開展習作,內化語文知識,進行高效的模仿習作,提升學生寫的能力,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群文閱讀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和集體建構,基于群文閱讀下開展小學習作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自主習作的水平,培養學生自主協作意識和習慣的養成,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以群文閱讀展開自主教學時,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更多習作的素材和習作技巧,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文本展開自主寫作,在閱讀和寫作的自主銜接下,可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提升,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展開交流和探究,最終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習作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自主習作的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素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2]”《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育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將閱讀和寫作視為一個整體,促進閱讀和寫作的無縫對接,在閱讀中引發學生的思考,開展針對性的習作訓練,提升學生品鑒閱讀文學資源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興趣。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為例,當教師在講解第三單元《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時,主要讓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住宅的建筑過程,從中體會蟋蟀吃苦耐勞的精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界的興趣。這篇課文作者運用更多形象的語言來表達具體的事物,幫助讀者更加清晰地在腦海中理解蟋蟀住宅的建造過程,教師可圍繞這一課的內容展開群文閱讀,圍繞作者法布爾以及他的“昆蟲記”展開文本搜索,讓學生根據作者的寫作特點展開習作訓練,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將“蟋蟀”當作人來描寫的新穎手法,為學生制訂習作訓練的目標,圍繞自己的生活和作者寫作風格展開習作,激發學生習作練習的欲望。之后要求學生嘗試脫離范文,結合自己學習到的經驗,嘗試用《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來寫一篇作文。在學生完成作文的寫作之后,教師可以選出比較優秀的幾篇來對其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查找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同時,在點評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學習他人的寫作手法,來提高與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仿寫訓練是小學習作教學中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閱讀文本模仿文本中的語言運用技巧、景物描寫方法以及句式、結構等,促進閱讀知識的遷移,在模仿的基礎上實現一定的寫作創新,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結合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促進讀寫結合,針對文本中寫作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寫作模仿,在模仿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不斷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促進習作教學的高效開展[3]。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為例,當教師在講解第一單元《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主要引導學生來感受關于“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通過指導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進一步明白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圍繞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著重講解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景物描寫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有關景物描寫的文章展開群文閱讀,針對不同文章中景物描寫的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也可以在作文書中查找大量描寫景物的文章,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技巧,為學生講解在什么情況下需要用到類似的寫作手法,幫助學生總結寫作經驗,帶領學生抓住仿寫重點。也可以讓學生將群文的寫作主題進行摘錄,收集寫作素材,當學生積累了足夠多的寫作素材時,在日后學生自己進行寫作時,就不會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了。但是要注意,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練習仿寫時,主要是通過群文仿寫來進行寫作總結,增強學生的寫作經驗,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仿寫是吸取其他文章的經驗來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加工與修改,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基于此,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寫景手法進行仿寫,描寫校園內的景色,在仿寫中提升學生的景物描寫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景物描寫的技巧。
寫作共識是在閱讀之后形成的寫作意見和思路,是實現以讀促寫的基礎。教師基于群文閱讀開展小學習作教學,可圍繞閱讀的文章開展群文探究,在探究中幫助學生明確文本學習的重點,探討文本中寫作的鮮明特點,根據群文探究的內容將其轉化為如何寫作的問題,推進習作教學的展開。例如,教師可從文本的敘事內容、寫作安排、敘事要點、寫作技巧、人物描寫特點等多個方面展開探究,分析多篇文章中的共性以及個性,更好地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知識,推進習作教學的順利開展。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為例,當教師在講解第六單元《牛和鵝》時,教師從重點的詞句入手,分析作者寫作中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在閱讀課文中領悟“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的道理。教師圍繞文章中“牛”和“鵝”展開群文閱讀,通過大量的文章來增強學生對“牛”“鵝”的了解程度,提高學生的寫作常識。同時,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不同文章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來尋找文章之間寫作手法的不同之處,進而總結不同文章的寫作經驗。在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關于牛和鵝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多個問題來組織群文探究,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篇課文中的寫作特點。例如,“圍繞多篇文章閱讀,說說你對牛和鵝的特點是什么?”“課文中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是什么?”“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手法描寫出自己對‘鵝’的心理轉變?”等,在帶領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時,引導學生達成寫作共識,對相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并圍繞文章的寫作技巧展開有針對性的習作訓練。
隨筆訓練是一種輕松的習作練習方式,沒有文本格式和內容上的限制,主張學生關注生活素材的積累,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感,增強學生對語文寫作的熱愛[4]。現階段,小學生語文知識積累不足,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面對小學生的寫作現狀,教師在小學習作教學時從隨筆訓練出發,圍繞群文閱讀的文章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啟發學生針對文本展開豐富的想象,注重學生隨心創作和隨感創作,反映學生的真情實感。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隨筆記錄客觀地評價,對學生隨筆訓練的效果及時地反饋,從而加強學生習作練習的自信,推動習作教學的高效開展,培養學生“習作素養”。
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為例,當教師在講解第七單元《四季之美》時,教師緊扣“四季”和“美”兩個關鍵詞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四季景物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師圍繞這一主題,通過互聯網以及相關的途徑搜集更多描寫“四季之美”的文章,讓學生從大量的文章閱讀來記錄自己對大自然四季之美的感受,及時開展隨筆訓練。教師以“四季之美”作為隨筆訓練的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文章開展習作練習,記錄自己眼中所理解四季的美麗,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在第七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每學完一篇課文,教師就可以此基礎上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作主題或者寫作手法來進行寫作,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及時對學生進行隨筆練習。每天的課程結束之后,為學生出一個寫作主題,讓學生根據主題來查找資料進行寫作,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價與總結,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來積累學生的寫作經驗以及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群文閱讀教學背景下,教師要積極主動開展閱讀轉換到寫作的訓練,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習作的魅力,激發學生習作的欲望,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質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閱讀觀察中達成寫作共識,運用所學的寫作技巧進行習作練習,使學生更加“樂寫”“能寫”,落實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