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觀忠
新課程理念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實驗與探究
廖觀忠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學,福建南平353016)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踐行新課程教育理念,著重為小學生營造豐富的課堂參與體驗,保證學生在愉快的數學學習中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為了積極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詳細探究新課程理念的教育指導策略,然后結合本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安排,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憑借新課程理念下的優化課堂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
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詳細分析新課程理念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進的要求,然后嘗試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數學學習氛圍。
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數學教育不僅需要完成數學知識的基礎知識教學,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的進步。因此數學教育需要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拓展出能力教育和品質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全面進步和成長。同時,教師需要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嘗試將學生的成長狀況作為數學教學設計的基礎,努力憑借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為學生打造一個適于思考與學習參與的教學環境。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不僅注重對于小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注重教師的職業生涯成長。如果教師以一成不變的教育策略進行數學引導,則無法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進步過程。因此教師也需要在伴隨著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與學生同步成長,結合不斷拓展的個人眼界和提升的教學效率,為小學生打造出良好的數學氛圍。小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育,需要保證教師的成長,也需要在提升教師成長效率的同時構建出高效開展的數學課堂。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教師不斷進步,才能夠保證數學教育的先進性。
所謂以學定教,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教學方向和方式的教育組織形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以學定教不僅意味著教師需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意味著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教育調整,保證數學課堂的教育效率。以新課程理念實施小學數學教育需要注重以學定教,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及時改變與調整數學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環境。
三維目標設定要求教師以立體化的數學目標設定為方向進行教育設計,保證每一項教育方式的應用都能夠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效果。同時,三維目標的有效設定能夠使教師的教學目標從基礎性的知識教學上放得更加長遠,看到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上的成長。因此三維目標成為了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開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籌劃的重要保障。只有積極踐行三維目標,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健康發展,促使學生全面進步。
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是新課程理念踐行過程中的重要教育方向。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小學數學教師想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則需要注重在教學方式的應用中踐行趣味性,為小學生營造出有趣的課堂環節。當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之后,則能夠主動參與,憑借認真地學習和實踐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踐行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以趣味性為方向進行教學方式的設計,保障學生在數學課堂當中的參與樂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踐行新課程理念的教學開展方式,憑借多樣性的教育手段為學生打造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傳統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以講授式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遞,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為了踐行新課程理念,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憑借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強化學生的學習參與,使得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多樣性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體驗,在完成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應用能力的強化。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通過互動性充分發揮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與生生互動關系?;有砸馕吨鴮W生能夠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知識學習成果,也能夠在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幫助下完善知識學習成果。因而教師需要在新課程理念的互動性引領下增強課堂互動,憑借趣味化的互動為學生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踴躍實踐,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全面把握?;有詰迷谛W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數學教學是與時俱進的,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性教育理念進行教學安排,嘗試將先進的教育策略和設備應用在數學課堂中,保證每一項教學活動的新穎性和創造性。這種創新性教育活動的實施也能夠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影響,小學生不僅能夠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還能夠攻克學習難點,建立數學知識創新應用的主動性。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性設計能夠對學生成長起到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創新性教學設計的重要功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源的有效應用為學生打造一個趣味十足的學習環境。多媒體資源十分豐富,而小學數學課堂上可利用的資源更是數不勝數,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進行多媒體資源的展示,借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擁有愉快的學習體驗。當學生建立了興趣之后,能夠結合多媒體資源中展示的數學知識進行認知和感受,且能夠結合良好的學習環境完成數學知識的初步認知,建立數學探究的興趣和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借助多媒體資源的播放進行教育引導,嘗試借助多媒體新穎的教學資源展示形式踐行新課程理念,為學生打造趣味課堂。教師借助多媒體資源展示出了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邀請學生在觀察中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結合,幫助學生對于平移和旋轉產生基本的認知和了解。在多媒體自然的觀察中,學生看到了很多汽車上的標志,這些標志是通過平移加以得到的;學生看到了美麗的風車,知道了這種有趣的物品是通過旋轉得到的。趣味化的多媒體資源展示,不僅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為小學數學課堂增添了樂趣,使得學生在愉快的多媒體資源觀察中完成了對數學知識的初步認知,建立了數學課程的參與興趣。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踐行新課程教育理念,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的應用為學生打造愉悅學習氛圍,幫助小學生建立興趣,從而高效投入到數學課堂的活動參與當中。多媒體資源能夠引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強化對于學生的引導。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而教師的互動化引導則能夠幫助學生撥開云霧,使得學生更準確地完成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數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還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促使學生對教師建立信賴和依賴感,更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因此師生互動化教學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和心理成長方面建立正向的成長氛圍。
例如,在學習《列隊表演(二)》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展示了一張點子圖,然后邀請學生觀察這張圖片上都有什么東西。趣味化的師生互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的學生表示這張圖片是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表示這張圖上面有很多小點點;還有的學生則表示這些小點點都是有順序進行整齊排列的。教師肯定了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借助師生互動的形式幫助學生使用點子圖,通過師生互動鼓勵學生應用點子圖進行豎式計算,借助這種形式將抽象化的豎式乘法運算變得具象化和直觀化。當學生的應用點子圖進行豎式運算的時候出現問題,教師依然會借助師生互動的形式幫助學生攻克難關,鼓勵學生積極再次嘗試,保證每一位學生在應用點子圖的豎式運算過程中建立數學知識的學習自信。結合教師在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和點子圖的有效應用,學生在師生互動的實踐過程中完成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乘法運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
為了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化的知識學習活動邀請學生參與,使得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將自己已經掌握和了解的數學知識在小組合作中加以有效應用。更重要的是,學生還能夠在小組合作化知識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取得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最終,學生將憑借小組合作化知識學習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將在合作中突破數學難點,取得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全面掌握,教師就在黑板上展示出了一個長方形,邀請學生以合作的形式結合其中展示的條件進行探究和分析。通過教育觀察,教師發現部分小組中的成員不會計算長方形的公式;面對黑板上展示出的長方形,不知道怎么應用這些條件。于是小組中的其他學生則會對其提供幫助,憑借互動討論的形式共同營造出良好的知識學習氛圍。同時,教師還發現每一個小組都能夠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羅列出來,然后逐個結合黑板上的長方形條件進行篩選,選出其中可以利用的條件加以實踐應用,嘗試結合長方形面積公式完成計算求解。每一個小組都在問題探究中積極合作,認真互動,其中完成問題探究的學生主動幫助小組中不了解問題解決方法的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共同營造出了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最終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在小組中實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數學課堂上的合作化知識學習,能夠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化參與中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掌握。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需要借助課堂教育對學生進行知識引領,還需要通過家校合作的形式發揮家長的教育引導效果,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建立對于學生的日后發展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教育效率,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幫助下取得學習成果實現習慣建立。
例如,在學習《相交和垂直》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夯實數學知識的學習基礎,教師就邀請家長在家庭中聯合教育,幫助學生鞏固相交和垂直數學知識的掌握。教師請家長結合平面上的相交與垂直進行圖案繪制,鼓勵學生在家長出的題目下進行觀察,嘗試使用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分析家長畫出的直線或者線段究竟是相交還是平行。家長參與數學知識教育,在家庭中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主動性,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如果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應用解決家長出的各種問題,則意味著學生已經完全完成了數學知識的掌握;如果家長發現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出現了問題,則需要幫助學生攻克難點,或者將學生的學習難點反饋給教師。這種憑借親子互動加以實施的數學知識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家長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小學生查漏補缺,促使學生順利完成相交與平行數學知識的掌握。最后家長需要使用三角尺畫垂線這個小問題為親子活動做一個總結,借助學生的三角尺畫垂線的正確應用方法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
當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了數學知識的學習之后,需要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發揮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知識應用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還可以針對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應用意識。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了應用,只有應用才能充分發揮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教育實踐化的活動安排邀請學生參與,促使學生在知識應用中夯實知識掌握,具備良好的知識學習素養。
例如,在學習《加法結合律》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為了檢驗學生的知識學習成果,就通過趣味化的知識應用活動邀請學生參與實踐。在課堂上,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中包含本年級一二三班級的總人數。教師表示:“現在年級主任需要帶領一二三班的學生參與校園服務活動,請大家幫助老師算一算三個班級一共多少人?”趣味化的實踐應用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應用自己已經學習和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數字結合計算。同時,教師邀請學生將知識應用的步驟展示在紙上,然后對于學生的計算步驟加以鼓勵和拓展,使得學生順利完成加法結合律的應用,了解到加法算術過程中變換各個加數的位置,對于其結果是沒有影響的。結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組織,學生不僅完成了加法結合律的掌握和有效應用,還在此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和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踐行新課程理念,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應用和設計中進行巧妙安排,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加以有效設計,保證每一項教育活動都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數學課堂教學成果。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完成數學知識掌握。
[1] 任衛華.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探討[J].知識文庫,2021(08).
G628,C931.1
A
1002-7661(2022)01-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