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潔
陶行知理論下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創意化建設探究
曹潔
(昆山市花橋中心幼兒園,江蘇昆山215300)
幼兒園時期的教育對于孩子邏輯思維等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也在發生著變革。而陶行知教育理論在經歷實踐的檢驗后證明其能夠幫助幼兒園教師創新教學方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創意化建設區域活動,實現以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為目標的高質量教育。本文將主要圍繞著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創意化建設中應用的意義以及有效策略展開論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幼兒園教育;區域活動;應用策略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通常來說環境是一定空間中人、事、物的總稱,人們所在的環境通常會形成一個場,一個能夠改變人、使其適應環境的場。因此一個人在好的環境中會向著環境里好的方向發展,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一個相對較差的環境中則很容易墮落、迷失自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開展區域活動就是創造一個好的幼兒園環境,其最終也是為了通過好的環境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影響著幼兒園環境,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陶行知是我國二十世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對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借鑒,同時也結合了中國國情的實際,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及學校”“教學做合一”,這是對中國民族特色教育道路的理論探索,是對中國救亡圖存的偉大貢獻。經過一百年的歷史實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且正逢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在這個新時代當中我們一定要用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這一中華民族教育理論遺產。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不同于傳統教育理論讓幼兒讀死書、死讀書,這一教育論強調教育與生活的相互依存,也就是生活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強調了教育與時代共同前進的必要性。正如前文中所說,當今時代的教育太過強調應試的意義,卻沒有意識到認識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教育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意義。
“社會即學校”這一理論也強調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其與新課程改革當中的終身學習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學習當中,即使不在學校中學習,在社會當中也需要不斷學習,否則就會被淘汰。社會是一所大學校,除了更加專業的知識技能,還需要學習處理好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告訴人們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教”“學”“做”需要在生活當中結合起來,這一點同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有異曲同工之妙。教師既需要在教學實踐當中起模范帶動作用,同時也要將幼兒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幼兒為中心,激發幼兒在學習當中的主觀能動性。
幼兒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學習,因此對于集體教育活動可能抱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同時由幼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對于實踐活動的參與興趣是引導其深入學習這門課的重要影響因素,只有不斷地激發幼兒在實踐當中的熱情,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創意化區域活動。應用陶行知教育理論建設創意化幼兒區域活動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傳統低效的教育活動使得學習氛圍死氣沉沉,根本激不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就如同工廠在生產零件一樣,枯燥、無新意。然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需要打造創意化的區域活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將課堂活躍起來。此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打造好幼兒對于區域活動的積極性,便于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
幼兒園區域活動不僅影響著幼兒的在園學習,對于幼兒生活經驗的提高、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未來人生道路上的成長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有限的區域活動時間內提高效率,幫助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應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正是基于傳統幼兒園區域活動低下的教學效率以及難以滿足現實教學需要的情況,創意化的區域活動一方面能夠將幼兒的注意力緊緊抓在活動內容上,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幼兒提高學習效率創造條件。對于教師而言,應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需要教師在活動前認真準備設計好活動當中的各個環節,同時在活動中也要投入充足的熱情進行教學,如此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在的幼兒在家里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在自己玩耍、探索這個世界,在來到幼兒園之前也很少與其他小朋友接觸。一方面這會導致幼兒會較自私,不愿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幼兒沒有與他人合作完成一項事情的經驗、沒有團隊合作能力,而現代社會分工十分明確,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學前教育階段通過打造創意化的區域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以開展小組為單位的活動提升幼兒與伙伴合作的意識與能力,破除自私的枷鎖,這也是親社會行為培養的重要內容。
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對于做游戲十分歡迎,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讓幼兒能夠積極活潑地動起來,參加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制定體育游戲比賽,設定在30米長的跑道上,將幼兒兩兩分組,把每一組孩子相鄰的左右腳綁在一起開展競速比賽。在這樣的體育游戲比賽當中,幼兒一方面要遵守游戲規則,另一方面也需要與同伴磨合才能夠取勝。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用簡單的電子游戲代替這種體育游戲,既能夠減少這種活動的場地、環境等限制,同時也能夠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受傷。總之,通過開展類似的區域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在活動當中充分鍛煉,并培養各種幼兒在成長階段必備的全面發展能力。
幼兒想象力是無限的,在幼兒園內開展活動不應該限制幼兒的創造能力,因此就要求創設一個孩子們喜歡而且自然不受約束的環境。例如教師可以收集孩子們的意愿,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開展游戲,也可以將活動的決定權交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自發地組織游戲、攝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幼兒園的生活。除此以外,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要給幼兒“留白”。例如在教室的涂鴉或者是幼兒園玩樂場所的設施安排上,都可以供幼兒們自主選擇,在有條件情況下也可以留出一排空白的墻壁由孩子們大膽地繪畫創作,這對每一位幼兒園里的孩子來說也是童年的紀念。總的來說就是要尊重兒童的個人意愿和興趣,既要重視兒童的生活需要,也要重視兒童的心理需要,對于兒童的教學和游戲要找到一平衡點,做到寓教于樂。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無論男女老少對于音樂的美感都有著獨特的認識。對于幼兒而言,音樂不僅可以激發幼兒情感、陶冶幼兒情操,還可以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利用一些多媒體設備開展兒歌合唱則是一種能夠吸引幼兒興趣并達到音樂教學目的的一種好途徑,同時也能夠在合唱中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在唱歌的同時配合舞蹈動作,帶領學生一起扮演音樂中的場景。
要達到上述內容中提到的創意化區域活動開展的優點就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當中擁有足夠的觀察分析能力。這里所說的觀察分析能力不僅僅指每一名幼兒的心理活動過程,同時還包括自身的興趣與長處,是對幼兒更加綜合性的了解和認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當以積極發現學生長處為切入點,同時在幼兒采取的不當行為時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并及時地制定出符合其性格的策略,如此既能夠提高教師對幼兒的了解程度,也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觀察分析能力。
在區域活動開展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等設備對活動過程進行記錄,并在活動結束后,與其他教師一起對活動過程進行復盤,分析其中每一位學生的細節問題。這樣既能夠幫助教師一同提高對學生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在教師交流經驗的時候提高觀察分析能力。不同教師對于同一種幼兒行為的觀察和反思會有不同的理解,這種思想上的碰撞能夠有助于教師增加解讀幼兒行為的視角,從而在以后的區域活動當中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和心理變化。
生活化教學理論是陶行知重要的教育思想,如何借助生活實際開展幼兒教學,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活動科學地進行實踐研究。幼兒園應努力為幼兒提供豐富健康的活動環境和氛圍,滿足幼兒全方位發展需求,為他們營造有利于身心發展的童年生活氛圍。要為幼兒提供更加生活化的學習環境,滲透在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幼兒依靠教師的引導不斷超越自己,從實踐中獲得積極而豐富的學習經驗。教師可以用游戲教學法引導幼兒主動積極探索學習,自由選擇契合幼兒個性和能力的學習內容,促使幼兒身心全方位發展。
因此,在設計游戲教學環節,教師要充分重視生活化游戲場景的建設,組織集體共同布置、探討、執行創設班級戶外范圍的游戲氛圍。比如在開學之初組織幼兒談論戶外范圍的場地、種類分類以及材料投入等內容,幼兒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生活經驗,一起劃分美工區、益智區、建構區等區域分類,對區域氛圍展開科學劃分,商定規章,達成執行共識。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的游戲區域將不僅局限于班級范疇區域,此時可以組織幼兒與相鄰其他班級的教師和學生一起溝通探討,建立不同區域班級混合游戲模式,不僅擴大了幼兒的社交范圍,更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和廣闊的區域游戲空間,和更多交流溝通機會。除此之外,為了擴展幼兒的自主游戲范圍,在諸如寫生等環節,由于區域游戲范圍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需要的繪畫場地,在畫板上自由發揮。此時該戶外游戲活動中的主體就是幼兒,幼兒通過自主創建游戲環境,更加深了游戲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增強問題處理能力,與教師和伙伴之間建立更深入的交流合作關系。
1.生活材料變廢為寶
教師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物品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教育活動。在區域游戲中引入自然材料的同時,教師也考慮到生活中廢舊材料的使用,這在創意美工區尤為突出。
在區域游戲環節引入生活材料,不僅變廢為寶,也增加美工區域學習活動的創意性。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利用廢棄的酸奶瓶及瓶蓋手工制作花盆,幼兒在制作過程中可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制作獨一無二的花盆。比如用舊報紙制作戶外游戲需要的籃球,用快遞盒做出紙簍等用于拋接小球的工具;再比如用吃過的薯片罐和顏色多彩的紙張制作其他建筑材料;使用舊的浴帽浴球集合起來制作彩色紙條裝飾物,以及各種各樣的玩具假發……綜上所述,種種廢物舊物的改造,都能及激發幼兒的創造和審美潛能,引導幼兒建立變廢為寶的思維意識。
陶行知理論背景下,教師要結合生活化教學內容,全面地借助生活材料,通過變廢為寶活動的開展,加強幼兒動手實踐能力,促使幼兒在變廢為寶活動中全面提高綜合能力。
2.生活化的游戲指導
生活化區域活動指的是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考慮幼兒個體之間的不同,探求適合幼兒個體發展的教育途徑,致力于發展幼兒綜合能力和培養幼兒自主探索欲望的教學方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游戲活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心懷堅定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潤物細無聲地借由游戲環節滲透到教學中,因此生活化的游戲指導完全依靠教師的努力。
以在科學區帶領幼兒探索磁鐵奧秘為例,該活動重要節點是引導幼兒自主探尋關于磁鐵的磁性問題,并開展操作實驗。幼兒經過探索感受到磁鐵間的互相吸引,感知磁鐵究竟能夠吸引哪些物體。此時需要教師在適當時機介入引導,帶領幼兒體驗磁鐵互吸過程中如何加入間隔物,記錄磁鐵磁性與間隔物體之間的厚度。幼兒通過親自探索操作會發現,可以依照間隔物體不同厚度、磁鐵大小等展開多角度探索,教師通過科學指導拓寬了幼兒的探索路徑。
教師通過構建生活化游戲活動,提高了幼兒參與興趣。在生活化理論的指導下,教師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利于全面提高幼兒綜合素質。基于此,教師要不斷探索陶行知生活化教學理論,加強在實踐課堂的運用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幼兒提高綜合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建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意義,教師要秉承陶行知教育理念并從實踐出發,不斷探索開展創意化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策略,為每個孩子的健康、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1] 管鳳燕.小區域,大教育——從“陶”出發,探索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價值[J].格言(校園版),2021(18):44-45.
[2] 魯婷婷.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A].2021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 孟貴芹.淺析陶行知思想對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7):153.
[4] 葛霞.生態式區域,定格多彩生活——陶行知思想對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J].新課程(小學),2015(08):85+87.
[5] 沈芳芳.陶行知思想對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06):176.
G612
A
1002-7661(2022)01-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