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福
畫圖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陳家福
(蘇州市金筑實驗小學校,江蘇蘇州215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畫圖策略對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采用畫圖策略,不僅確保了數學題目中的數學關系得到了清晰的梳理,同時也促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掌握相應的數學方法。現階段不少小學數學教師已充分認識到畫圖策略具有的優勢,他們通過推動畫圖策略的良好落實促使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對于實踐開展不良的情況,教師應該對畫圖策略進行有效分析,為教學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畫圖策略;小學數學;運用策略
基于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畫圖策略的應用對于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是具有積極影響的。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采用畫圖策略,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精準地抓住數學知識核心,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因此,有效運用畫圖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小學數學教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這一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探討畫圖策略的優勢和具體應用,為開展良好的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小學階段開始,知識的表達大多依靠文字,然而小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思維邏輯,決定了其對于純文字的表達方式是明顯抗拒的。一方面是因為具象表達方式更符合他們的思維邏輯方式,抽象的表達學生很難完全理解,甚至還有很多應用題并非只是表面表達出來的意思,其背后具有更深刻的含義,需要學生進一步思考才能理解并解答,這進一步加大了做題的難度;另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需要一個過渡階段,純文字的表達方式不符合其喜好,難以對其產生相應的學習積極性。然而畫圖策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在紙上用具象的圖畫方式解讀文字題目,切實符合小學生所在階段的思維邏輯方式,讓小學生看到了隱藏在復雜文字中簡單的含義,促使學生快速地理解題目,并尋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現了切實的提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被重新找了回來。因此,教師需要切實考慮到小學生所在階段的思維邏輯方式,并且明確畫圖策略與其具有很高的符合度,學生對于畫圖策略是有明確需求的。
畫圖策略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形式,只是基于一種明確的解題思路,以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呈現出來,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比較常見的包括線段圖、平面圖、統計圖等等。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的數學題目、數學關系中,會基于不同的圖畫進行思考分析,從而能夠很好地解答各種問題,問題探究的解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強化。與此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同一問題展開相應的探討這一過程中,即便是同樣的問題,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和解題思路都會具有客觀的差異。由此,每個人將自己的思路進行相應的闡述解釋,展示自己畫的圖,相信學生在智慧相互的碰撞下,能夠產生更多的解題思路,實現數學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學生在良性討論下,能夠切實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進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意識。
從看到問題再到解答問題之間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尋找各種有效的探究方式,其中就包括畫圖策略。學生將問題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結合深入思考,學生經過頭腦風暴將正確的答案呈現出來。問題解答之后,學生得到的不僅是一份正確答案,同時還有深刻的問題解答過程。在畫圖策略的幫助下,抽象性的問題以具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針對抽象性問題做出了有效的解答。學生在有效落實畫圖策略時,需要先行將其中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圖形,這一步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不僅使學生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基于有效運用畫圖策略,使得數學關系和具象圖形實現良好融合,也使數學知識中的內在關系得以被清晰地梳理,促使問題更簡單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實現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得以進一步夯實,從具象到抽象實現了良好的過渡。
想要學好數學,首先需要了解具體數學知識的相應概念,想要保障數學問題的正確率,學生就要學會審題,明確其前提條件。小學生所處階段理解能力有限,在理解數學知識時具有一定困難,尤其是面對邏輯性很強、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同時在構建知識結構時也體現出相應的問題。例如,教師在開展分數相關內容教學時,由于學生對于分數沒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概念,無法實現良好地學習。這時教師不要著急對于理論知識做過多解釋,因為學生無法理解其知識概念,用文字解釋只會進一步增加解釋的困難度。這時教師就可以有效運用畫圖策略,用具象的形式將理論知識呈現出來,促使學生對于文字含義具有更清晰的認識。教師為學生畫一個圓,并將這個圓平均的分成4份,這個圓是一個整體,可以看作為1,那么等分下來的每一份就是1/4,促使小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學生做數學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正確利用畫圖策略,實現對題目深意充分地理解。比如,小宋從家出發去學校,小宋家到學校的距離為500米,但是走到一半時發現忘記拿書了,他回家去拿書再走到學校,這個過程他一共走了多少米?這種問題小學生如果僅用大腦構建具象行為是非常困難的。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進行解答。教師讓學生在紙上畫一條線段,線段的兩端為家和學校,并在線段下面標上共500米,小宋走到一半回到家中,就可以在線段中間畫上一點標250米,學生用筆描述小宋的行動路線,可以得知小宋一共走了1000米。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精準地抓住出題人的思路,并且明確問題的核心,進而通過正確的方式將問題解答出來。
畫圖策略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時,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數量關系,只是表現形式與文字描述具有不同,其更適合小學生階段開展的相關教學活動。通過對畫圖策略的運用,使得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以一種更簡單、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數學教學中,畫圖策略的使用將數學知識和具體圖畫結合到一起,幫助小學生快速地從具象思維方式抽離出來,向抽象思維方式進步。畫圖策略的表現形式要切實符合小學生才能保障其使用的有效性,因此,畫圖策略的運用不會拘泥于一種形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包容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維方式,繪制相應的數量關系圖形。同時,小學生對于畫畫等表達方式具有很大的興趣,教師在指導學生畫圖時,可以適當地增加畫圖環節的趣味性,讓學生體會到其具有的獨特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效運用畫圖策略時,不能只是將其概念和常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將其落實在數學學習活動當中。教師也不能對于學生圖畫方式做過多的限制,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生也無法從中體會到良好的使用效果。教師在實際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對于畫圖的概念應該正確、全面傳輸給學生,并且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解答數學問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運用畫圖策略。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使用的方式,讓學生在此基礎之上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相應的修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圖畫的方式,激發起小學生畫圖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數學解題思路,進而畫出屬于自己風格的具象圖,無須教師做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運用、不斷嘗試,學生在經常性的運用下,才能體會到其具有的價值,從而培養起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用以指導自己更深入地數學學習。
例如,教師在開展“分數”相關知識教學時,對于基本的分數概念和數量關系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此基礎之上,學生進入到運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階段。這個階段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時想要確保問題的正確率是有一定難度的,針對這一點,教師帶領學生有效使用畫圖策略,促使問題得到相應的解決。教師在指導學生畫圖時,可以按照畫圖、潤色、解答的階段進行。首先是畫圖,學生按照題中給出關于分數的已知條件進行相應的畫圖,可以以線段的形式表現,一條線段為1,將其按照分數分成多個等份;其次是潤色,學生按照題中給出的數量關系充實圖畫,在上面標上相應的數量,同時為了區別不同的分數,學生還可以以不同顏色的筆或者不同的畫圖方式進行區別;最后是解答,結合問題看圖回答問題。
1.良好解答周長問題
小學生在有效學習長方形寬和長的概念之后,再針對周長展開相應的學習,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關于周長的數學問題了,對于長、寬以及周長之間的關系實現有效的把握,并落實到實際問題當中。一些普遍性的周長問題出題方式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也沒有很大的難度,進而促使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針對周長問題,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通常會出現三種情況:第一,學生大腦中會直接構建出現相應的長方形,直接反映出其具有的長和寬,進而解答該問題;第二,學生通過實際畫出題目中的長方形,標出相應的長和寬,進而解答問題;第三,學生無從下手,既無法在大腦中構建立體圖形,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進而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答。當學生面臨第三種解題困境,意味著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他們需要良好的方式將抽象空間的圖形轉化為具象空間的實際圖形,這種方式相較于教師的深入講解會更加有效。因此,當學生面臨沒有提供圖畫或者問題比較復雜的周長問題時,需要有效運用畫圖策略進行思考。在面對周長問題時,學生首先畫出相應的圖形,并按照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在上面標出相應的數量關系。學生需要明確的是,每一步圖畫都需要嚴格依據題目展開,有利于之后的計算環節。由此可見,畫圖策略非常適合小學生解答復雜的數學關系。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畫圖策略,讓學生明確畫圖策略在數學學習中具有的價值,進而通過有效使用,將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加簡單,讓學生在面臨難度系數高的數學問題時也不用太過困擾。
2.有效解答和差問題
畫圖策略的運用原理就是數形結合,在數形結合基礎之上,學生對于其中存在的數學關系具有更清晰的認知。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對于數學邏輯關系梳理能力較差,需要畫圖策略幫助其解答行程問題、和差問題等等,能夠有效提升回答問題的速度,同時保障答案的正確率。例如,學生在解答和差問題時,遇到這樣一道題:小宋和小劉一共有65塊糖,小宋比小劉多15塊,那么兩個人分別有多少塊糖?這類問題涉及差以及和兩個知識點,學生想要依靠以往計算題解答方式會有一定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效運用畫圖策略,讓學生通過實際畫圖的方式對小宋和小劉之間糖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畫圖,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解題方式,能夠確保圖畫切實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自己畫圖仍然沒有辦法清晰抓準數量關系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相應的幫助,幫助其完善優化畫圖策略的使用,促使其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式。長此以往,學生也能在不斷練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3.有效解答面積問題
數學知識之間具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周長計算方式有效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展接下來的面積計算知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流程為,通過了解長和寬的長度,再根據相應的公式得到最終的面積。面對一些簡單的題目,或者將數量關系以實際圖形呈現出來的題目,學生能夠實現良好的解答。但是如果題目中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并且出題人故意設置難度,沒有清晰地將數量關系闡述出來,同時不具備相應的圖形作為輔助,學生一時間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尋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時學生就可以有效運用畫圖策略的方式,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清晰地標識在圖形當中,在圖形當中復雜的數量關系一目了然,同時出題人設的陷阱也被化解。在具象的、清晰的圖畫基礎之上,學生可以直接將相應的數值帶到面積公式當中,進而得到相應的面積答案。例如,學生遇到這樣一道題:小宋家后面有一個大花園,該花園為長方形,長度為10米,后來拓建花園,花園的長度隨之增加4米,但是寬沒有變,共增加面積24平方米,那么現在該花園的面積一共多少平方?教師讓學生按照該數學題的已知條件畫出相應的數量關系,促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到該圖形的長和寬,結合相應的公式能夠輕松地計算出相應的面積。運用畫圖策略,切實符合小學生的具象思維模式,而基于不斷地練習強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會不斷進化,進而很好地消化抽象性問題。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畫圖策略,對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在教學過程中畫圖策略的應用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應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深入分析畫圖策略的開展情況,有效運用畫圖策略,為教學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推動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快速進化到抽象范圍,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1] 陳偉玲.關于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實施策略的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0):210.
[2] 葛宇瑩.“畫圖”在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中的運用[J].數字化用戶,2018(1):175.
[3] 張柏青.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實施策略分析[J].小學時代(奧妙),2018(12):46.
[4] 黃云.圖畫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外,2019(8):145.
[5] 賴單虹.畫圖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150.
[6] 張長梅.試探畫圖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之道[J].數學教學通訊,2015(34).14-15.
[7] 嚴生高.“畫圖策略”在低年級解決數學問題教學中的運用[J].名師在線,2019(26).71-72.
G622
A
1002-7661(2022)01-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