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英
縮小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策略
唐偉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吉也克鎮牧業寄宿制中心小學,新疆裕民844800)
目前,小學英語中學生的兩極分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學生中間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背景下。身為英語教師,改變學生之間的這種現狀,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均衡發展,讓學生不至于在小學階段就有了不可彌補的學習差距,是教師日常工作的重點。
英語;兩極分化;教學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英語追求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生有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做到這些,教師就應該想辦法讓學生產生想學”“愛學”的學習沖動,保證學生有“能學”“會學”的學習能力。
英語教育作為一門語言教育,最注重的是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通過網絡教育,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對于學習的自覺性一方面是一個鍛煉,在另一個方面,網絡教育可以充分配合學生的興趣,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的結合,學生能夠得到在書本上無法進行的學習體驗。并且,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搜索相關的英語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這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確保學生的目的是用來學習的,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面對的學生年齡偏小,心智未成熟,學習更多的是依賴興趣愛好進行。因此,教師應當在平時的課堂中多注意與學生溝通,首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學生理解教師了,自然就對教師的授課內容加以關注,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英語小學教學中,教師更重要的其實是教會學生有自己獨立的學習思維,通過學習,慢慢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不管面對什么問題,學生都知道先分析,后解決,教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好比授人以漁,讓學生有了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歸納總結,英語學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略讀法。英語學習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閱讀課文,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掌握文章結構以及生僻單詞,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語感。但是也不是每篇課文都需要如此讀法,有的課文是過渡篇章,沒有什么知識點,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別處,教會學生區分重難點。對于后進生而言可以補足自己的知識短板。
2.精讀法。現在小學英語教材有些特別篇章選取的是名篇精華片段,對于這類文章,就要求學生進行精讀,這種文章的結構,遣詞用句都十分講究,有利于學生積累英語讀寫素材,開闊學生視野。這方面的學習一可以為后進生積累素材,二可以讓追求卓越的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
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不僅要把課本上的知識講解,對于上節課的內容還要進行復習鞏固,再通過本節課內容把相關知識點進行補充學習,為學習薄弱的學生打牢基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舉手提問,對于學生偶爾的良好表現及時進行表揚,提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與教師深層次互動,從而掌握本節課知識的重點,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英語知識框架,學會運用知識,理解掌握知識,保證英語課堂學習時的思維連貫性。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部分學生之所以跟不上學習進度,還是思維方式停留在“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不會發散思維學習,掌握不了英語具體知識的真正用法,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而引導學生對于知識進行拓展,了解知識之間的各種聯系,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的文章進行改編,讓學生對于新文章閱讀產生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大膽假設,細心分析,找出新的英語課文中知識點的不同以及結構好在哪里,通過這樣,學生對于學習思路會有自己的新的體會,找出更多新的知識點,主動探尋英語知識的內容。
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多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學習到最后,個人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讓學生習慣使用高效的思維思考問題,面對一篇比較難的文章時,迅速化繁為簡,找出文章里面的關鍵信息,快速解決問題。在這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出來,自身的獨立思維也得到了鍛煉,有利于縮小兩極差距。
比如,當班級內有些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實在是一竅不通,有的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這樣的學生讓教師教起來就很頭疼,但是對于這些學生來說,英語課上起來對他們也比較難,因此要想實現這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就需要循序漸進。這部分學生由于本身對英語學習比較抵觸,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做英語作業和背單詞之間選擇一個,由于基礎差,他們基本上做不出來英語題目,都會選擇背英語單詞,而單詞才是認識英語的最基礎結構,這樣長時間下來,學生的單詞量提升了,對于英語題目也就有了自己的認識,可以做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了。由淺入深,經過幾個月的深化學習,就能有效提升他們的英語水平了,側面減小了英語的兩極分化。
作為一門積累性的知識語言學科,英語教學在平時應該更看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而建立一個英語學習長期積累機制,既有利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復習鞏固,又有利于學習弱勢的學生及時補足自己的知識短板,長期下來,對于英語學習的效果就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課堂上,過分注重學生的平時成績會極大地打擊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而言,英語知識基礎較差,不是短時間能夠補足的,教師過分看重成績,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無法對學習產生熱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針對英語的學習應當是一個長期計劃學習的過程,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隨時為學生創立學習英語的情景,讓學生處在英語學習的環境中,這樣也才能更好地練習與積累,達到弱勢學生補足短板,提升知識儲備的效果,從而縮小兩極差距。
在課改深化進行的時期,教師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英語教育的發展,要全面發展學生各項素質,不能拘泥于傳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提升學習動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關系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和關鍵,要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和好朋友,就應該對學生的心理有很好的了解。而一個好的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通過不斷學習培訓掌握國家教育發展方向、英語課程標準,不斷學習英語教育相關理論書籍,真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只有發音準確,英語口語流利,文化背景知識豐富的教師才能使學生產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向往,教師運用廣博的知識、寬廣的思維、靈活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提升自我學習能力。而為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個學生,教師們應該認真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語教育水平。英語教師應隨時了解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和學習技能熟練程度,通過觀察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情況、英語學習的興趣、態度和效果,對英語知識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通過幫助他們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方法,促使他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從而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沒有一定的興趣,學習英語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基礎知識,還要善于發現學習的新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使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培養和保持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興趣,這對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很有幫助,讓他們能夠充分融入課堂,發揮其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落實新課標改革的要求。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需求,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吸引學生的有趣元素,巧妙地設置課程學習步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體驗生動的英語教學情景,從而實現英語對話情景的再現,讓學生充分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要能夠多變,才能讓學生感到新奇,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讓他們猜謎語、唱歌、朗誦、游戲、繞口令等。小學生年齡階段的特性使得他們很容易被吸引,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學習,吸引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此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定期在課堂上開展英語趣味知識競賽活動,通過舉辦英語辯論賽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動,讓他們對學習英語感興趣,渴望學習英語,從而在主動學習中縮小兩極差距。
在教學過程中,是教與學的結合,有學生“學”才有教師“教”,有教師“教”才有學生“學”,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學生“學”的愿望,那么“教”就沒有什么意義。英語課堂是教師創造條件,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知識能力的過程。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學習過程中扮演組織者的角色,因此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和相互交流,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動性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而不是在教育過程中限制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想法走。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經常發現學生在思考別的東西,當他們不愿意參與課堂學習的時候,要盡量吸引他們的注意,轉移到學習中來。例如,學習六年級的比較級知識時,由于是新知識,學生感到比較難,就會開小差,這個時候,教師通過舉幾個實際的例子,然后提問學生:“老師舉的什么例子?”一下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中,然后引導學生思維向學習知識靠攏,把他們的注意力融入學習中來,提升落后生的英語水平。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自古以來就是備受教育者推崇的教育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也是如此。要想減少小學英語教學的兩極分化,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英語知識基礎和不同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進行優化,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達到提升小學生學習水平的目的,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取得進步,讓學生都能從中學到知識并取得一定的進步。
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學目標對他們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可以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難度水平的問題。對于上游部分的學生,教師們需要設計一些靈活和困難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對于中游的學生,教師們要注意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培養一定的語言技能;而對于比較落后的學生,對他們的要求較低,難度也要小,關鍵是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建立他們的學習信心,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從恐懼、厭倦學習到樂于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他們的影響,讓學生感受到努力就有收獲的快樂,減少兩極分化。
在作業任務布置上,采用不同難度的作業設計分層鍛煉學生。例如,在season and weather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兩個作業,一是能夠熟練地閱讀和背誦對話,這是給打基礎的學生準備的;第二是創造自己的對話,這是給提升能力的學生準備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達到分層鍛煉的目的。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英語教學縮小兩極分化目標的重要途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評價要求,能夠使評價具有現實意義,而且課堂評價應具有時效性和啟發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在分層評價的過程中,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的評價主要基于學生學習的動力。當他們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或取得一點成績時,教師的評價對她們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候教師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評論,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對于個別的后進生,教師則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及時指導,選擇適合后進學生學習的教材知識點,對枯燥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整理,加強對落后學生主要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這樣才能在學習中縮小兩極差距。
在當前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提高弱勢學生的英語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師要教會學生合適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通過自身理解真正掌握用于學習英語知識的方法技巧,達到縮小兩極差距的目的。
G623.31
A
1002-7661(2022)01-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