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年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田家炳中學,甘肅 臨夏 7311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對于課程的改革方案也在逐漸實施,很大一部分老師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在逐步地重視,但是現階段仍然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將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融入實際課堂當中,是每一個老師在未來發展階段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此過程當中,老師能夠提供什么幫助、給予哪些方面的輔助,是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方向內容。本文認為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等相關方面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但是老師的引導工作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逐步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現有的教材和課堂當中需要教學的知識等多種因素,有力地調動學生的思維主觀能動性。
所謂的模糊點就是在教學內容當中描述不清、具有不確定性意義的相關教學內容。在閱讀性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多篇章以及內容采取了結構上的使用方式對其表達內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這種模糊性能夠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其發展思維擴散能力,例如在小說《邊城》當中對于結局采用的是開放式結局。而這種開放式的結局能夠讓學生設想其結局的幾種方式,提供更多的不確定性,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知識點的多種方式理解,更有助于打開獨特的思維空間以及提供更多的想象力。
中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往往一個詞語具有很多層的意義,同時對于在教學內容當中使用也是有多層意義作為指向,而這種多種意義,更加有助于學生對于自身思維空間擴展的研發。以記敘文《朋友》為例,其中對于朋友的理解就有多層含義,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地發揮其想象空間,增強對于題目的理解程度。而擴大寫作范圍,有助于學生們對于發散性思維的鍛煉。在寫作教學當中,對于題目的理解訓練以及語言文字運用的修辭教學、仿寫訓練,這些教學方式都對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著較強的輔助作用。在老師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過程當中,首先第一步一定要對于自身的固有思維模式進行打破,在教學上不能夠采用定論式教學,不能夠僅僅得出唯一結論,應該鼓勵學生從多種方式尋找學習途徑,以各個層次、各個角度以及各種渠道獲取最終的問題結果,從而體驗更多的學習過程。
在高中語文教學書籍當中,有一項是對于表達交流板塊的學習過程,其主要含義就是以表達和交流為主,從而將語文課程當中的聽、說、讀、寫相結合,最終以書面形式體現在文字上面,也就是可以通過對于閱讀理解的訓練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那么對于語文學習涉及的思維脈絡,應該結合課本當中提及的各項主題,在設計過程當中要以整體思維發展為主導,注重培養與發現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比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一”當中,對于觸及心靈的人和事主題活動的設置,首先就是要將生活當中平凡但是卻不平淡的事加以引用,進行相關事物的引進,緊接著又以啞巴母親的形象對整體世界進行片段化的描寫,從而實現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效果,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思想,能夠使其思考在平凡生活當中遇到的動感事件。還有另一種方法是對于豎式寫法的借鑒,通過以黃國方在文章《父親》當中的片段描述,能夠將作者與讀者的思想進行感情共鳴。通過這一種方式,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使其在閱讀過程當中尋找到豐富的寫作素材,將感情融入其中,以更真實飽滿的情感對外進行文字性輸出,建立起獨特的自主思考能力。第三步就是對于寫作素材的提取,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升級內容,通過將發散性思維進行整合,融入提升自身對于文學文字的整合能力,從而提高自身思維的縝密性以及變通性。老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討論的活動,并設置開放性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式解決。
在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當中,其主體內容不僅僅是對于語言文本的學習,而更應該是將生活進行延展,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活動。這也就是老師們所說的書面表達能力以及語言交際能力。在實際生活當中,口語的交際能力更傾向于在實際情況的使用而采取此活動的組織,也是要提升學生之間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口語的交際能力,能夠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提供一個較切實可行的出發點,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對于口語交際也不僅僅局限于在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當中,應該是融入當下生活的背景里,這樣才能夠發揮其自身獨特的作用。但是在當下教學市場當中擁有如此豐富繁雜的學習課本,如何進行最適合的學習材料選擇,這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從當前情況來說,以話題為切入點是最適宜的,同時也最具有可實施性。原因是在口語交際教學當中,其更注重的是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往,而在如此的環境之下,能夠為學生的發散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溫巢。
由于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所以對于一些網絡信息,也會讓人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產生一些迷惑,比如網絡語言以及文本語言和口語書面化語言之間的在生活當中的運用和互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現階段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對語文的學習,它更像學習和生活表達,共生交流口語以及書面表達的結合體,所以需要多種能力全方面地培養發展,也就是鍛煉學生言語思維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這幾項內容等相關方面不能夠單一地進行發展,應該主次結合,相互促進發展。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合作交流讀寫結合是尤為重要的,它能夠讓學生之間產生互動性,在學習互動交流過程當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也為課堂營造了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輕松愉快互助交流的學習氛圍當中,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勇敢地發表其自己的主觀見解。老師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承擔的是組織者,對于學生的自主性要給予充分肯定,對于學生提出的觀點要表示足夠尊重,對于學生獨特的思維模式要給予足夠的寬容和諒解。這種教學環境下,能夠讓學生們盡情地發散其自有的思維空間,通過自我反省與評價對課堂知識進行相應的整合,用自己的邏輯方式進行語言的組織,在整體交流方面就能夠凸顯出思維方式,進而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夠使其整體的思維變得更加縝密、流暢、變通和更加新穎。除了這些以外,師生交談不能夠僅僅停留在一些口語之上,老師也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結合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環境。舉個例子,如果在這篇課文當中有訪談的片段,可以讓學生依據這篇文章的相關內容,然后再結合真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模仿在電視上或者是網絡上看到的訪談節目,最終利用模仿的方法形成別具一格的訪談環境。老師可提出一些現實生活中合理的問題進行訪談,從而使學生之間的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增強。
如何對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思維能力的表現作出評價?那么首先要設定評測的目標性,也就是教學的目標。而在目標設置的過程當中,首先老師要考慮如何將思維發展導致的結果進行可觀察性的轉換,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產生的思維能力,既要有知識相關方面的產出,也要進行行動能力之間的轉化。比如在學習創造思維特性的四個方面,共設置其主要達成目標為思維的流暢性、思維的獨創性、思維的變通性以及縝密性等四個相關方面。通過對于這四個方面說出具體值評測出有沒有達成進而評價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形成。對于抽象化的內容,老師要設置具體的題目表示其達成比例。與傳統的評測性方式相比,對于思維能力的評測不應具有隱私性,可以公之于眾。比如對于流暢性的目標評測,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給予一定題目多種相關答案的輸出;而針對獨創性能力的評測當中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后針對思考問題,發表出與他人不同的觀點;針對變通性的表達思路,可以讓學生遇到學習當中的難點時能夠通過多角度、多思維的整合性方法將問題進行解決;針對縝密性目標評測,就應該讓學生在言語表達的過程當中提出準確合理且符合現實情況的語言文字輸出,對于問題的回答時,也要能夠囊括出其問題的核心內容。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會使整體目標變得更加清晰,而對于學生來說其整體要求也更加明朗,在學習過程當中也就不會有無目的性、沒有著手點心理不安等相關問題的產生。針對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能夠涉獵出更加具體的學習計劃以及學習目標,使其整體教學方案更加具有準確性,可操作性較強。
在對于表現性的學習任務設立當中,要根據其整體學習目標設立好的教學目標來具有針對性地學習表現性內容。對于任務的設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任務要具有一定的情景性。在任務設定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以學習的過程為基礎導向,在過程當中結合學生的表現給予一定的評價。第二,所有的任務設定要盡可能地圍繞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等相關方面為出發點。雖然對于思維發散性的培養是多方面共同結合導致,但是還要盡可能地在整體任務過程當中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培養型任務。第三,針對任務開始部分一定要設計明確的任務提示,通過一些語言導入式模板幫助學生進行入門級的操作,要讓學生明白通過哪種方式或者是哪方面的知識能夠完成其任務。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是創造其獨特思維表現能力的開始,老師應該針對這個學習過程做好明確的評分標準,設置明確的評分體系。這樣能夠有助于幫助學生對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補充,也可以一目了然自身有哪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對此老師要做出足夠的記錄。在表現評分的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注意整體評分過程是針對全過程而設定,不是對于最后階段的一個表現記錄,要讓學生的思維發散從開始到結束為一個記錄節點,針對不同的任務部分,要設置出不同的評分準則。這樣的方法能夠有助于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地深入了解,也能夠給予學生及時地幫助和指導,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整體學習效率,使整個評分體系能夠更加完善。具體操作如下,可以針對“5 分制”的方法對于學生的思維表現能力進行相應的評分,設置出5 個等級,且由低到高。在完成特定任務之后,學生要及時地作出自我評價與反思,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且提出改進性的動機和整體意識,這也能夠大大提升他們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同時要對于評分設定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封閉式的評分設定會導致整體評價過程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會有片面和不真實的現象產生。在整體評分過程當中,其測試的題目也可以選擇在工作生活當中,針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各個方面不同表現能力的程度設置題目和整體評分細則。
高中語文教學是學生生涯當中的重中之重,對此老師要對于知識點有全面的理解和輸出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在其學習過程當中對思維能力有著更好的拓展和想象空間,同時對于老師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結合現代社會發展將自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引導學生、老師共同創新。對于一些新問題,應該采取新辦法解決,敢于提出問題,敢于提出質疑,讓學生能夠在更好地創新和思考當中獲取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