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霞,杜登學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3)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自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圍繞育人問題提出一系列重要科學論斷,多次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戰略目標。“三全育人”是新時代推進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變革的重大命題[1],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使命,是高校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2]。
無機及分析化學秉承“三全育人”理念,踐行立德樹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譜寫課程思政大文章。在課程思政中突出全員參與、全過程跟進、全方位滲透三個要素,將知識探究、能力建設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3]。
楊曉慧指出,高校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加強對學生的價值引領[1]。全面落實“三全育人”,要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將思政工作貫穿于高校的整個教學過程,全方位整合育人資源,構建協同育人長效機制,解決好教育的根本問題[4]。
課程思政建設是系統性的戰略工程,需要黨委統籌協調,抓好頂層設計。為全面貫徹落實2017年“思政年”工作精神,我校黨委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1)構建堅實的領導工作機制[5]。編制符合學校自身的“三全育人”實施方案,創建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確保頂層設計、政策保障、資金支持等方面對課程思政的投入[6]。
(2)形成可持續的協同育人機制。全面統籌學校各部門,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構建黨政相協同、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部門與行政部門相協同、任課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相協同的協調組織機構,聚合分散的育人力量和育人要素,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3)創新課程思政評價機制。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作為參與教學名師、教學優秀獎的首要條件,作為教師年度考核、崗位聘用和選拔提升的重要依據,推進課程思政成效納入績效考核。此外,校黨委書記和校長親自講授開學第一課,帶頭抓思政,有利于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
對課程思政頂層設計后,二級學院組織實施是關鍵[6]。院系積極探索“三全育人”,做好課程思政的整體規劃設計,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7]。
(1)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組織修訂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大綱,明確課程中每一個知識點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特別注重課程的育人功能。
(2)加強任課教師的思政培訓。院系提供必要的課程經費,組織任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專題培訓,打造高水平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團隊。邀請相關企業知名專家和杰出校友來學校開設講座,為課程思政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3)組織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打造一批課程思政優質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相關領導和教師多聽無機及分析化學課,把方向,摳細節,提建議,給思路,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思政工作。
(4)營造優良的文化育人氛圍。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課和實驗課密不可分,通過加強基礎化學實驗室建設,營造良好的實驗室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在實驗樓走廊張貼與所開設實驗有關的科學家的頭像和語錄,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實驗室櫥窗,特色文化氛圍展板等,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教師將育人理念通過教學落到實處。“打鐵還需自身硬”,任課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思政能力,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
(1)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學高為師”,教師在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參加思政會議和觀摩思政教學活動等,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積累思政經驗;“身正為范”,教師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德立身。
(2)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研究學生所思所想,關注社會熱點、現實問題[8]。例如,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靈困惑,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學生的上進心。
利用課堂主渠道,細致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課堂。例如:涵養家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在原子結構的學習中,引入我國科學家徐光憲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徐光憲先生對我國稀土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深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誠信”。在講解分析化學滴定方法時,強調要如實記錄實驗數據,將誠信意識植入學生心中,培養誠實守信的優異品質。特別是在學術造假和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今天,更應該注重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利用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案例和化工生產典型事故案例,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探尋這些重大事故的原因,把安全意識深植學生頭腦。培養科創精神,提升科學素養。講述阿侖尼烏斯公式時,引入阿侖尼烏斯的故事。阿侖尼烏斯當年提出電離學說時,引起了同行的強烈反對。但是他頂住壓力,潛心研究,利用科學事實證明了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滲透哲學思想,培養辯證思維。在無機及分析化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觀點,例如現象和本質、相對和絕對、內因和外因,質量互變規律等。在學習指示劑的酸式結構和堿式結構時,告訴學生二者就是哲學中的矛盾雙方。指示劑的變色過程蘊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即對立統一規律。由此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促進學生整體思維水平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課堂四十五分鐘時間有限,教師可以開辟第二課堂,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育人,推動課內課外資源的有效整合。如建立班級QQ群,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此外,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講解學院的科研狀態,介紹相關研究領域的學科前沿,鼓勵學生進入科研實驗室,參與科研創新活動。
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目標,有利于充分發揮該課程的育人功能,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以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為例,探索三全育人格局下該課程的思政融入點,從全員參與,形成德育合力,全過程跟進,提升育人效果和全方位滲透,拓展育人空間三個角度探討了如何實施課程思政。希望能為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師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提供參考,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