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怡荃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初探
石怡荃
(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江蘇昆山215300)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應在生活實踐之中促進學生更充分地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知識。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使得數學知識和問題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小學生感知到在自身的現實生活之中就包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從而使小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具備的獨特魅力?;诖?,本文從創設生活化情境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對于生活教育理念之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實施途徑。
生活教育理念;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初探
在實踐過程中能夠發現,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如能夠結合于生活化元素促進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那么則利于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也能夠使得小學生在參與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之后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性,同時也十分利于豐富和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不斷發展。
教師要想有效革新當前課程開展的現狀,同時利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對學生們進行知識點傳達,就要先對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展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進行全面分析,明確這一新形式的教學手段能夠帶給學生哪些學習幫助,這對后續課程的開展與革新具有明確的指向作用。
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革新,最先達到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夠有效降低課程中的學習難度。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之所以會認為數學這門課程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更難以學習,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學生們在之前的生活與學習中對它的接觸都相對較少。這就會使同學們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一定的陌生感,在這樣的情緒下開展教學,學生們自然難以充分發散自身的思維能力,最終會使得課程開展中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并不盡如人意。但教師若利用更具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們展開相應的教學,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大家熟悉教學內容,使他們能夠對數學課程中那些相對抽象的教學內容了解得更全面。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們自身的學習能力便得到了相應提升,整體課程中的學習難度自然顯得相對不足為懼。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除了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熟悉之外,還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大家的學習興趣與課程參與熱情。因為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更多地會將課程重點放在理論知識講述這一角度,枯燥且抽象的教學理論內容,不但讓學生們很難全面理解,還會使其喪失部分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將一再下降。而生活化元素在課程中的融入,就能夠使課程的開展氛圍變得更柔和、有趣,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自然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們對課程開展感到好奇時,他們便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思維沉浸到知識點探索中去,而這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
除上述兩點意義外,這種教學方式,還能夠使課程整體開展形式更符合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型教學要求,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提高他們自身發展的綜合能力等等。其實在課程中融入生活化要素,其目的就是幫助大家融入課程教學之中,而這一做法的意義就在于將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同時強化他們自身在課程中發揮出的主觀能動性。當同學們能夠自主完成課程中教師的既定學習內容之后,他們自身的學習自主性便能夠得到相應提升,隨著課程開展質量與效率的相應提升,他們能夠學習到的內容質量也將隨之提高。這對打好同學們學習基礎,樹立起他們自身良好的學習觀念而言,都具有相應的積極意義。
從上述教學意義來看,于小學數學課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確實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強化課程開展過程中的教學質量與效率。但教師要想更好地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全部效用,對當前小學課程開展狀況與不足的分析也是尤為重要的。
就當前課程開展的現狀來看,最突出的一項問題仍在于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相對陳舊這一方面。因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從應試教育背景下走過來的老教師,他們自身所受的應試教育影響相對較深,很難一時作出相應的改變。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已經對小學教學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老教師們的傳統教學觀已然不適用于今日,如傳統教學中常用的“灌輸式”教學手段,雖然在之前的教學背景下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但對于當前素質教育下,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思維活躍、創新意識要求且起到了阻礙的作用。因為傳統教學觀念下的“灌輸式”教學手段,其本質上就是教師代替學生完成了探究分析學習內容這一步驟,直接將結論給學生,學生們需要在課程中完成的任務就僅僅是背誦既定知識點。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們會形成一段時間的短期記憶,足以應對成績考核。但長久以往的如是學習,學生們自身的探究能力會相對下降,并形成對教師的不良依賴感,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而言并無益處。
基于教師教學觀念的陳舊這一點問題,課程的開展便也多以記憶既定教學知識點為主,從而使得課程開展的形式與內容也呈現出較單一的現象,那么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們自然也會難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而這就會使得課程的教學開展質量和效率再次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小學數學課程開展中還有一點教學不足,就在于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方面。
從以上兩方面內容中能夠清楚地看到當前小學數學課程開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同時還能夠了解到生活化教學手段能夠帶給學生們的學習幫助。因此,教師就可以上述內容為根據,進行相應的課程革新,將生活化元素更好地融入課程之中,達成全新的教學目的。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小學生對于某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就會感到十分興奮。而后則能夠激發起小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和想法,而在現實生活之中包含的許多事物,均能夠在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務必要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之下,為小學生創設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實現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之中能夠更富有積極性和熱情,一方面在創設生活環境的過程之中,教師應選擇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的一些數學元素,讓小學生能夠以相關的生活問題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使小學生可深切地體會到自身所學習和掌握到的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也為現實生活之中解決問題不可缺失的重要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還務必要符合于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和吸收需求,使小學生能夠結合于生活化元素,對于數學問題予以有效解決,從而則能夠顯著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彰顯出顯著的作用。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數學《乘法》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以此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針對本節課內容,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均喜愛吃哪家的午餐?對此問題小學生往往有較高的探討興趣,而教師則能夠以某個商家的銷售額舉例:有個商家在昨天中午共賣出了50個燒餅,3元一個。那么,你是否可計算出他家的收入呢?在為小學生創設此種生活化情境之后,則可以促使小學生有效地解決這方面的生活化問題,促進小學生充分吸收《乘法》一課的相關知識。從而實現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目標,即在于對數學知識的有效運用。若想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回歸至現實生活之中,那么就要求教師帶領小學生進行生活化的訓練,提高小學生的相關能力。如果小學生能夠運用于數學知識解決其在現實生活之中遇的問題,那么也可使小學生切實地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關鍵性和重要性,使其積極參與數學學習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明確意識到,由于家庭環境小學生之間具備的數學學習水平是存在著顯著差異的。所以在為小學生設計生活化訓練任務的過程之中,也應充分衡量差異性,為不同小學生均設計出不同的生活化訓練任務,如此不但能夠保障不同小學生均有效完成教師布置的生活化練習任務,也能夠讓小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性,防范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之感。
例如,在開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實施生活化練習的有效設計,以此強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針對本節課的內容來說,教師應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之下,指引小學生精準的測量出家中房間的長和寬,而后求出房間的面積,之后再對于地磚的寬及長進行測量,在對其面積進行計算之后,對于房間之中需鋪多少塊地磚進行估算,如果一塊地磚的價格為60元,那么鋪滿地磚共需多少錢?在開展此種生活化訓練之后,則能夠讓小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也能夠運用在現實生活之中解決相關的問題,使得小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親近之感,也能夠增強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務必要指引小學生結合于自身的生活經驗,將自身所學切實運用至生活實際之中,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在生活之中具備的實用價值。對此,則強調于教師將書本之中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之間進行充分的結合,促使小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之中,認真地觀察、分析以及探索規律,而后在生活實踐之中產生明顯的指導作用。并且小學生具備的生活經驗,也能夠在其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之中產生顯著的作用,如能夠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率以及效率等,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以及數學學習水平。
例如,在開展《認位置》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貫徹生活教育理念,有效地指引小學生結合于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對本節課內容來說,教師應該能夠向小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如“你的座位在誰的左邊?在誰的右面?”在調換位置之后,再進行有效的提問,在開展此種生活化教學活動之后,則能夠讓小學生認識到若是參照的對象有所不同,左右的次序則會具備著一定的相對性,從而非常利于促進小學生掌握《認位置》一課的相關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
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材之后,能夠發現其中的例題均是為了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以及達成教學目標加以設計的。但就實際情況來說,在小學數學教材之中的一些內容存在著老化落后的情況,并且一些情節還缺失生活化的色彩,和小學生的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狀況。而在此狀況之下,則勢必不能夠促進小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進行有效的聯系,不利于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能力。所以若想積極應對上述狀況,那么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就應做到合理利用數學教材,使例題能夠更生活化,以便轉變以往學習的無趣和乏味狀態,對此則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正確地處理好教材的內容,并對此實施有效的整理和重組。這樣則能夠使得小學數學教材之中的內容能夠更具備充足的“營養”,也能夠更具備生活化元素。除此之外,若想使得教材之中的例題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展現出來,那么還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主要是由于多媒體技術更符合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更利于高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所以教師十分有必要以多媒體技術向小學生展現出現實生活之中存在的數學知識,而如此也更利于降低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推動小學生邁向一條成功學習的道路之中。
例如,在開展《加和減》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數學教材的例題,并且想方設法使教材例題更生活化。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如能夠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視頻放映功能,為小學生放映出小明和爸爸一同去商場購物的場景:小明的爸爸買了一件衣服花了187元,而他共有376元,那么,最后會剩下多少錢?在開展此種生活化教學之后,則能夠將原本乏味的數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并且也可進一步促使小學生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之中其實隨處可見數學。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訓練學生數學思維極其重要的階段,同時也是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關鍵期。對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如果能夠對于現實生活之中包含的一些數學問題,實施科學的梳理以及合理的分類,而后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加以靈活地運用。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從而讓小學生可以充分領略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成就感與愉悅感。
[1] 劉銀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之思[J].名師在線,2020(31):13-14.
[2] 陳先強,郝玉靜.小學數學“生本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14(17):153-154.
[3] 鄧愛華.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12):157.
[4] 張文秀.試論基于生本教育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33-143
[5] 魏福娟.“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1):19-20.
G622
A
1002-7661(2022)04-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