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芳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用
馬建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實驗中學,浙江杭州310000)
思想政治課是高中學生學習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模擬與生活有關的情境,借助案例教育載體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實踐已較廣泛,如何高效地運用成為眾多踐行者不可回避的問題。本文筆者基于文獻研讀及教學經驗梳理,從實施的意義剖析出發,圍繞運用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明確了實踐的基本法式,并通過案例剖析提出了主動認識案例教學、把握重點環節、準確定位案例總結及多舉激發驅動等建議。
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學;基本法式
“案例教學法”是教學過程中通過模擬與生活有關的情境,借助案例讓學生走進案例現實,以小組討論和分析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具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學法應用適應了教改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新課改的推廣;促進了學生學習態度的端正,有利于思維能力拓展;強化了理論與實際聯系,有利于拓展教師能力。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學法應用主要存在三個方面上的問題:一是教學案例的松散問題,二是教師角色的轉變問題,三是學生接受的能力問題?;诖耍疚木透咧兴枷胝伟咐虒W法應用基本法式與相關案例進行了剖析,旨在共同交流與互勉。
案例教學法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基礎。對于教師來說,案例的選擇、對案例的針對性的問題以及學生整體情況的把握等至關重要,而作為學生,最關鍵的是做好政治課前預習。案例具有的靈活性和真實性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作為教師在選擇具體的案例時要追求實際,依據事物之間具有普遍聯系的特征以及反映出的共性,必須具有原則性,符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在政治理論的基礎上充分反映社會現實問題??茖W合理的案例選擇是進行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但同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并依據教學目標精心地準備與案例和政治理論相關的問題,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呈現怎樣的效果有一個心理預期,并對課堂上的分組討論等進行謀劃,策劃活躍課堂氣氛的活動,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參考資料進行查閱,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學生課前準備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效果。因此,學生必須及時掌握教師的課堂節奏以及相關的案例分析,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指導學生查找案例、閱讀并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最終形成個人的意見提綱。在學生的前期準備過程中,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生活,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中心環節,包括教師準備課程的呈現和學生知識的接受過程。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基礎,根據不同學生差異化的理論能力選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是關鍵。案例教學法的使用符合我國基礎教育開放性教學的趨勢。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包括兩種情況,教師案例的呈現和學生對于案例的接受。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呈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案例呈現的時機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環節,在具體的應用中教師可以依據案例長短以及難易程度進行選擇。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難度較低、篇幅較短,可以在課上進行展示,如果案例難度較高,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呈現,幫助同學更熟悉案例。而在具體呈現案例的方式上,教師可以選擇卡片、多媒體技術等方式進行呈現。
例如,教師在講述《經濟生活》中《多彩的消費》時,在課程開始的階段,教師可以選取現代多媒體設備將案例的文字資料呈現,并適當加入相關現代元素,以形象的漫畫為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加深對案例的印象。在案例呈現完畢后,教師應針對性地對同學進行引導,提出一些與案例有關的關鍵性內容,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教學理論內容與案例進行緊密結合,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為學生后續的課程歸納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堂談論環節中,為了加強不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選舉出小組負責人。教師將課堂討論的空間更好地交給學生,為學生創造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及時地巡視和給予學生指導。
其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接受。教師在課堂上引入了案例后,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力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擁有更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第一要明確教師選擇案例進行教學的目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生必須在課程開始前熟讀教材,并對本節課程中蘊含的相關理論進行總體的了解。第二,一般情況下,教師呈現案例基本是在課堂教學的開始環節,對學生在觀看案例后進入閱讀狀態的速度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必須熟知案例,對案例有精準閱讀和提取的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見提綱。第三,在小組討論環節,學生應避免沉默,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討論,主動發言,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觀點,并悉心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即使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相悖,也不要害怕表達,將學習與聽、看、問、思、練、記、說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在案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師生之間進行了良好的互動,但案例教學法不應僅僅局限于此,教師與學生都要進行總結反思,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是對整個思想政治教學課程進行反思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在案例教學法的總結反思階段,應該讓學生對課堂整體的狀況進行復盤,有助于教師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首先,教師課堂理論總結和課后反思。在案例教學法下,教師課堂的總結和反思不僅要對理論進行進一步的闡述,也要相應地對課堂上不同的小組進行點評。案例教學法下課堂討論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意見及觀點,對學生多給予鼓勵性和肯定性的評價,特別關注那些發言較少的同學,下次要注意調動這些學生的情緒。在課后,教師應對自己授課的過程進行總結,找出其中的不足,從學生的反饋中尋找有效的信息,及時查缺補漏,從而讓自己的案例教學法發展更加完善。教師加強總結與反思,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掌握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拓展學生思維能力。
其次,學生課堂討論總結和課后小結。學生應該在課程討論結束后,對于課堂討論最終的結果以口述的形式表達出來,以便于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并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可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從結束的課程中吸取教訓。學生在課后進行總結時,可以采取兩種方式,課下同學之間的再次敘述或以文字記錄對案例的分析與理解。
本文對筆者《心中有數打官司》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兩則案例運用案例教學法加以剖析,僅供同行們參考與借鑒。
高三《6.2心中有數打官司》的教學案例為例,對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中的教學效率提高進行分析。教師應首先明確高三《6.2心中有數打官司》課程的教學任務,認識到本節課程的教學任務是學生能識記訴訟的含義、種類,知道訴訟的相關制度、原則,明確公民享有的主要訴訟權利;學生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能力;學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樹立法治意識。其次,在明確教學任務后,教師才能相應地進行教學設計,打造高效的課堂。針對課程,具體的設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環節1:展示考點要求,明確學習方向。訴訟與訴訟權利(a)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b)
環節2:案例分析。通過設問,承上啟下,導入新課。
環節3: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訴訟的含義、類型。
環節4:練習判斷。通過習題中的案例分析,(下列案例屬于什么訴訟類型?)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幫助學生掌握訴訟的類型,提升辨析能力。
環節5:觀點辨析。(訴訟權利是指原告或受害者起訴專有的權利)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辨析訴訟權利的主體,理解即使是刑事訴訟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樣具有訴訟法規定的基本訴訟權利,樹立科學精神、提升法治意識。
環節6:案例探究。通過一案到底、層層遞進的設問,學生明確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
在具體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相關案例,例如葛優起訴藝龍旅行網在其新浪微博“藝龍旅行網”中發布了使用葛優肖像圖片的配圖微博,侵犯其肖像權。在進行案例播放前,教師可以設計兩個基礎問題:一是請指出本案中的原告和被告;二是根據案件的性質,該案件屬于哪類訴訟?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看,并讓學生意識到是一起侵權案件,葛優起訴屬于民事訴訟,拓寬學生的視野。在1、2兩個問題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教材,提取關鍵信息,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公民有委托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的權利、申請回避的權利等法理知識解決案例問題。即“葛優是否必須出庭應訴?為什么?”“如何區分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他們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假如在訴訟過程中,葛優發現審理此案的法官是藝龍網公司老總的侄子,他十分擔心案件審理的公正性受到影響,他可以怎么辦?”學生在積極的討論中可以樹立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了解。
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將案件的判決結果告訴學生,并針對判決結果提出相對應的問題“藝龍網公司的請求能獲得準許嗎?為什么?”“一審判決過了一個月,如果藝龍網不服,可以提出上訴嗎?”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對我國的兩審終審制有著清楚的認識。在課程最后的反思與總結階段,教師可以以“從‘葛優躺’侵權案件中我們得到哪些啟示?(從原告、被告兩個方面分析)為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案例,并進行知識總結。
以《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江南水鄉婚禮,引出話題。在具體的授課中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第一,在課程初始階段,教師可以播放X鎮的傳統與現代婚禮的視頻,著重介紹X鎮傳統與現代婚禮的主要步驟,以便后續在課堂上學生進行對比。同時,教師針對性地提出探究問題:“現代婚俗與傳統婚俗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此后,教師對于新舊婚禮的習俗進行總結,對于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概述。例如,教師可以說現代婚俗保留了傳統婚俗的主要步驟和基本特點,這屬于文化的繼承。同時,它不是原封不動地繼承傳統婚俗,而是保留了傳統婚俗的精華,同時又增加了一些與時俱進的婚禮環節,比如戴鉆戒、穿婚紗,刪除了傳統婚俗時落后的內容,比如聽門,這屬于文化的發展。學生再在此基礎上歸納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識點。
第二,教師可以提出具有議論性的問題或者觀點,并以幻燈片進行展示。例如“請你辨析以下觀點,對待傳統文化,首先是繼承,其次是發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辨析,同時,教師講解辨析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第三,教師對于歷史與現實的碰撞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在同學們觀看了古今兩種不同風格的婚俗視頻資料,充分感受到異彩紛呈的婚俗文化后,教師可以提出過渡性的問題:“有沒有聽說過‘童養媳’?”以此為引導,可以有效化解課堂中過渡可能會面臨的尷尬場景。同時,提出問題:“建國后,‘童養媳’婚俗為什么被禁止了?(提示:可以從經濟、政治、文化素養、法律等角度分析)”使得問題更具啟發性。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教師把學生回答的內容以板書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再趁熱打鐵,口頭提出第二小問:“請同學根據我們剛才探討的內容,歸納‘是什么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我的婚禮我做主”環節,讓學生設計自己未來的婚禮,與同學分享。讓學生在設計婚禮的過程中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既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具體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以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為基礎,借助真實的案例開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同時,教師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明確高中思想政治的理論,全面認識教師提供的案例和問題,并積極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作出相應的決策,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連賓.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9,(91):109-110.
[2] 林勝.從理論走向實踐——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探索[J].高考,2018,No.309(21):233-234.
[3] 陳心儀.自媒體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8.
[4] 黃建婷.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行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5] 朱麗云.微媒體環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6] 方雪.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8.
[7]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方雪.高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N].《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6-12-15(200).
G718.2,D422.62
A
1002-7661(2022)04-0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