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蔓
(東南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6)
“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高等院校在新時代的重要任務和使命,也是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挑戰及巨大機遇。學校及學院一流學科的建設和一流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流師資隊伍的支撐。高校二級學院必須積極響應“雙一流”建設要求,充分發揮自身重要作用,全面強化二級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從人才引進、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等多方面出發,高質量落實教育部相關部署,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著力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激發教師從事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高?!半p一流”建設發展,實現學院跨越式發展。
某大學二級學院主體是由以前4個二級單位合并而成,是某大學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擁有某大學傳統優勢學科2個,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其中一個學科位居全國第九。學院的辦學規模、人才培養、師資建設在某大學中都極具規模和影響力,正處于沖擊一流學科的關鍵發展期。學院全面貫徹落實學?!叭瞬艔娦!钡陌l展戰略,啟動實施了“創新人才引智計劃”和“學科振興計劃”,引育并舉,多層次、多渠道引進培養人才,優化和完善學院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海外經歷結構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持續提升。學院擁有專任教師158人,教授69人,專任教師的博士比為90%,擁有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萬人計劃中青年領軍人才2名、國家級青年人才5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十三五”期間學院共新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9人次,引進教師38人,新引進人員中多數為海外名校博士。總的來說,學院的師資隊伍總量不斷增加,職稱結構日趨合理,高層次人才數量逐年升高,為學院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學科提供了有力支持。
(1)學院缺少院士級別的學科帶頭人和國家級創新團隊,高層次人才總量依然不足。雖然通過實施學院“創新人才引智計劃”,學院申報國家青年人才候選人逐年遞增,入選人數也位列學校前茅,但院士級別的領軍人才目前還未曾引進,學院仍急需引進和培養在國際學術前沿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學科帶頭人及創新團隊。另外,某大學的其他二級學院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而學院在這方面還是空白,這也是學院后續重點發展的方向。
(2)學院急需構建多學科交叉、老中青相結合的團隊組織結構。因學院有2個一級學科,構建多學科交叉團隊尤為重要。構建多學科交叉團隊,可以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在重大創新上形成突破點;構建老中青相結合的團隊,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以中年教師為團隊核心,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培育具有競爭力的高水平師資,為學院學科發展及影響力提供重要保障。
(3)青年教師創新活力有待加強。目前學院引進的青年教師大多為海外博士或者在海外工作1-2年的博士后,很多青年教師很難適應回國后新的生活環境和快節奏的工作,未能及時調整個人研究方向、融入學院現有科研團隊,這對于青年教師的個人發展和創新活力都有很大影響,如何把個人的研究興趣與學院的學科發展相結合,是青年教師入職后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上述問題,二級學院黨政領導班子經認真論證和多次調研討論,提出了“人才強院”的戰略,推出了“引育并舉、高端引領”的舉措,制定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的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教師既是人才資源,同時又承擔著培養人才的職責使命,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老師首先就要加強自我修養,以德立身。學院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2020年出臺了《學院引進人才思想政治素質與師德師風考察工作辦法》,在師資引進、職稱評審、評優評先、年度考核中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引導學院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出領軍型創新人才,為學院打造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科研水平優秀、教書育人業務精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2)打造頂尖人才和創新團隊。瞄準國內外高水平領軍人才,加強合作交流,同時加大對學院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支持力度。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引進國際學術大師和國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團隊,并采取以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基地的形式,邀請以院士為代表的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學術講座促進了學院青年教師的交流及成長;同時實施學院“學科振興行動計劃”,對學院的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獎獲得者給予重點支持,培育院士候選人,使其具備沖擊院士的實力。學院將出臺措施,鼓勵創新團隊的建設,在研究生指標、建設經費等方面向團隊傾斜,建立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團隊,承擔更多國家重大項目,來爭取獲得以院士為代表的高端人才碩果。學院還將在優勢研究方向布局創新團體,精心組織策劃,整合學院資源,培育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及成果,爭取在國家自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上實現突破。目前學院在新的研究方向上成建制引進兩個創新團隊,實現了創新團隊在交叉學科和新興領域上的突破。
(3)在人才引進方面,依托學?!案叨藥熧Y倍增計劃”,實施學院的“創新人才引進計劃”。以“高精尖缺”為原則,利用大數據分析,全面梳理學院緊缺人才,重點關注學院校友及華東地區籍貫的海外人才,建立人才數據庫,側重引進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急需人才,實施精準引才,讓人才引得進、用得上、留得住;學院還利用學校召開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的機會,多次邀請相關領域海外青年學者參會,聚焦國際學術前沿和學科熱點,促進交流合作,由學院領導與海外人才深入洽談來校工作和人才工程申報等事宜。學院還設立《學院突出成果獎勵辦法》,鼓勵學院教師積極引進人才,對協助引進人才的老師都予以重獎。近兩年每年都有二十多位具有2年以上海外經歷的候選人申請青年千人,國家級人才數量有顯著提升。同時也吸引了多位優秀海外青年學者加盟到學院,專任教師中有海外名校學歷的比例逐年增高。
(4)學院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不斷優化和完善青年教師培養體系,夯實青年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一是構建“三大”育人新模式,積極引導青年教師主動融入院士級人才和領軍人才科研團隊,鼓勵和支持科研團隊制定支持中青年教師發展的措施,激發中青年教師創新活力,依托大團隊申報并獲得國家級大項目,通過大項目研究產出大成果,如國家級獎項與大論文,成為領軍人才,然后作為領軍人才培育出新的創新團隊,實現團隊—項目—成果—人才的良性循環。二是學院搭建跨學科學術交流平臺,為青年教師提供多樣交流機會,自2017年起每年組織召開學院青年學者論壇,邀請同領域的院士、長江學者、杰青等專家予以點評指導,在專家的指導下幫助青年教師梳理個人的研究方向和重點,促進青年學者的成長和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學院青年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另一方面也推動了青年學者更快地融入學院,找到自己的研究發展方向。三是鼓勵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院的突出成果獎勵辦法中設立多項教學、教研獎項,讓青年教師有更大的積極性投身教學工作;建立健全學院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提高教學業績在學院職稱評審、崗位晉級、年終績效分配中的考核比重,充分調動教師投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設立教材、課程獎,激發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
(5)充分利用學校博士后政策優勢,大力發展博士后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學院全職博士后的規模和質量。從2020年起進站全職博士后20人,其中至善博士后6人,引進博士后人數位居全校首位。以提升博士后的培養質量和使用效率為切入點,進一步做強高水平博士后隊伍;以人才團隊、優勢學科、科技平臺和重點項目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進一步做大高水平博士后隊伍規模,更好的發揮博士后作為學校師資隊伍蓄水池和專職科研隊伍的作用。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逐步推進,對高水平大學的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學院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緊密圍繞“雙一流”大學建設目標,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基本扭轉了學院青年人才青黃不接、創新活力不足的不利局面,建設出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學術優異,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教師隊伍,增強了學科的發展后勁,為學院的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