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萍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中國紅色資源的繼承與利用,并一再強調必須將中國紅色基因利用好,將中國紅色基因繼承好,培養(yǎng)一代代合格的紅軍傳人。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有著寶貴的思想道德教育價值,是提高全中國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載體,而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我們要努力挖掘并用好紅色資源,用紅色之火,淬學生之魂,對引導學生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必將對學生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重視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用紅色文化培育學生高尚情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對環(huán)境育人的最好描述。環(huán)境教育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已成為了學校建設的重點。學校要立足本區(qū)域紅色教育資源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積極滲透紅色基因,以培育“紅色傳人”為目標,通過營造紅色文化環(huán)境,充實紅色教學載體,發(fā)展紅色教育資源,使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引領學生傳承革命前輩的偉大光榮傳統(tǒng),積極培養(yǎng)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校新時期思政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將黨的革命歷史學習教育有機滲透到學校紅色基因的傳播活動中,使學校教師在環(huán)境中立德,在氛圍里樹人,讓學校紅色基因滲入學生思想意識深處中,為學校努力培育更多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校園和教學樓走廊制作以“紅色精神、紅色土地、紅色歷程”為板塊的紅色教育櫥窗和專欄,在校園圍墻張貼體現時代精神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和中央蘇區(qū)精神宣傳牌,在班級黑板報開辟紅色主題教育專欄,紅色故事、紅色經典詩詞、紅色主題活動、中國近代歷史事跡、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成就等逐一呈現,讓紅色和綠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色調,彰顯“承革命傳統(tǒng)、創(chuàng)紅色校園”的校園文化特色。學生不但可以體驗到綠色學校的優(yōu)美和諧環(huán)境,更可以體會到紅色學校的豐富人文品位。學生在紅色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里浸潤著紅色基因,在撲面而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風中,昂首受教育,低頭受影響,培育出學生的高尚情操。
凈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構建紅色校園文化,筑牢紅色文化建設的思想道德陣地,營造豐富紅色文化建設資源的優(yōu)質教育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紅色文化氛圍,用紅色文化浸潤學生心靈,用紅色文化培育學生高尚情操。
二、挖掘教材紅色文化因素,用紅色文化激活學生擔當意識。
民族的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每一個民眾的責任和擔當意識,這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責任和擔當”的歷史。
“責任和擔當”是高中生性格與道德品質的重要部分,在高中生心理發(fā)展中也有著很關鍵的地位。而紅色文化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因此,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中的紅色文化因素,整合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滲透“責任和擔當”教育,讓學生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產生情感共鳴,推動育人的陣地朝著更高遠的方向發(fā)展。
如在講授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大戰(zhàn)中的插曲》《長征勝利萬歲》等革命文學作品時,我們可將其中每一個革命前輩相關的“責任和擔當”事跡一一列舉,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去感受崢嶸歷史中的“責任和擔當”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我們還可以結合紅色影視《覺醒年代》《長津湖》以及當地的革命事跡,感受革命將士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責任和擔當”。在一系列的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對責任和擔當的認識就會變得具體而深刻,從而逐步培養(yǎng)起高度的責任擔當感。
紅色文化中革命前輩的“責任和擔當”精神一旦根植于學生心田,就會不斷塑造他們良好的性格,使他們學會互相關愛,共同承擔,鼓舞著所有學子見賢思齊,繼續(xù)向“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理想奮進。
因此,在班級管理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同時,還可以進行社會活動,如參加義工、維持交通秩序、走訪敬老院等各種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逐漸學會報答社會,增強對社會的擔當意識。
身為一個高中生,必須培養(yǎng)強烈的社會責任擔當感,并有意識地承擔“掃一屋”的責任,彰顯新時代青少年的擔當精神,進而達到“掃天下”的目的。
三、開展多樣紅色體驗活動,用紅色文化凝成學生向上力量。
梅州五華是革命蘇區(qū),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涌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黃國梁、古大存、曾國華……留下來很多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如雙華竹山保衛(wèi)戰(zhàn)遺址、周江的蘇維埃政府遺址……這些紅色資源如同天空的繁星,熠熠生輝,輝映著五華大地……
因此,在班級團隊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開展“紅色之旅”活動,增加學生紅色文化的感染力與號召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更加牢固、更加堅韌的合作關系,進而讓班級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如在講完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之后,我們叫學生收集整理家鄉(xiāng)英雄人物故事,開展紅色文化故事的座談會;帶領學生參觀革命舊址、紅色紀念館,了解家鄉(xiāng)在百年黨史上涌現的英雄人物,深切體悟蘇區(qū)精神;搜集家鄉(xiāng)紅色文藝作品和各種人文資料,體會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紅色力量,激發(fā)學生的前進動力。
如在構建班級教育文化生活的過程中,結合了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xiāng)文化生活,并充分利用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分主題、分組去合作完成,以發(fā)揮每一個學生之間的作用,有的成員到地方博物館收集材料、有的成員進行采訪、有的成員整理材料后用PPT形式展示分享,從教學活動中增進每個學生相互之間的認識,調動了每個學生對團體的榮譽感與責任心,并最終推動了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建立。
紅色文化宣揚是我們的使命,因為其中的每一個革命斗爭遺址、革命珍貴文物、革命英雄事跡,都是一部部形象生動的教科書,其所蘊含的崇高思想道德境界與革命精神品德情操,其所折射的高尚理想信念、堅定信心毅力、愛國主義情操光輝是學校德育的有效載體,通過身邊的人和事,有利于宣傳其宗旨,展示其精髓,從而讓紅色革命文化精髓深入人心。用生動的歷史告誡青少年,將老一輩革命者的豐功偉績建立在他們對祖國深沉的情感上。一個人對祖國愛得越深沉,對歷史的使命感就越強大,人生目標就越清楚,生命信仰就越堅定。
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中,讓紅色精神激發(fā)動力,呼喚有志青年人憂國憂民、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己、挑戰(zhàn)極限、貢獻社會的高尚奉獻精神。建立共享、多元、開放的紅色教學系統(tǒng),滋養(yǎng)初心,淬煉心靈,汲取奮進動力,筑夢家炳中學,深耕品格教學,推動學校優(yōu)質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