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紅



摘要:基層部門價格監測預警是政府經濟調控的關鍵,對于促進經濟有序發展和百姓安居樂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構建基層部門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對于指導基層地區價格監測,穩定當地物價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基層部門;監測預警體系;價格
價格是市場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在市場經濟運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肉類等居民生活消費品和部分重要生產資料的價格異常波動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顯得極為重要,尤其是基層地區,基層價格主管部門通過價格監測預警及時收集和處理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信息,對價格走勢進行合理研判,為政府進行價格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以維護基層價格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一、影響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
(一)政治、經濟、自然等宏觀環境因素
對價格存在作用的外界因素首先是政治環境。政治環境決定經濟環境,比如我國早期實行計劃經濟,嚴格分配各項社會資源,并制定物品價格,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品價格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波動。其次,全球宏觀經濟因素對價格也存在深刻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任何國家的經濟都無法孤立于全球經濟環境存在,比如國際期貨價格、輸入性通貨膨脹等均會對國內產品價格產生影響。最后,自然因素同樣影響商品價格。比如,惡劣的天氣、洪澇災害等能引起農作物減產,使其價格劇烈變動,進而引發與之相關的其他產業鏈商品價格波動。
(二)影響產品供給的因素
原料、人力資本等是產品成本的重要構成要素,他們的價格高低直接影響產品價格。比如糧食價格提高時,與之相關的飼料、養殖等產業鏈相關產品成本也會相應提高,廠家為保證利潤,終端銷售價格也會相應提升。在大部分服務行業中,人力資源成本占很大比重,當人工成本明顯上漲時,服務價格也會明顯升高。
(三)影響產品需求的要素
比如消費者的購買力及購買意愿。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影響其購買能力,消費心理則是購買意愿的反映。所以對消費能力及消費心理因素展開評估意義重大。此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在考慮本國需求的同時,也要同時考慮國外市場的需求,需根據各個地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業率、財政稅收政策等因素綜合考量消費的需求。
二、基層部門價格預警體系指標構建
(一)構建原則
1. 全面性原則。指標的建立和選取要綜合考慮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因素。宏觀層面要從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國家貨幣政策、產品行業發展現狀等方面綜合考率,從整體上反映經濟運行與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微觀層面還應包括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費習慣、區域產值等多個考量要素,綜合反映當地市場價格波動情況。
2. 可行性原則。在設立價格監測預警指標時,要從客觀現實條件出發,綜合考慮指標數據收集的可行性、數據來源的可靠性以及具備實踐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在此基礎上整合數據、統計分析,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價格預警提出相應的預警方案。
3. 相關性原則。價格預警體系指標必須與相應商品(產品)價格監測預警緊密相連,并且能對該商品(產品)的價格運行和調控起重要和關鍵作用,只有這樣,價格主管部門才能更好地分析警情波動原因,從而制定合理的價格預警方案,否則該指標的建立就會毫無意義。
4. 重要性原則。某些經濟指標之間可能存在明顯的替代或者互補關系,因此應當選擇具有關鍵價值的指標,避免數據重復。
(二)基層價格監測指標體系
構建基層部門價格監測指標是保障基層價格穩定的重要舉措,一般來說,基層價格監測體系主要包含供應、需求、庫存和價格四個方面的指標(見表1),此外,還需綜合考慮特定品種的特殊因素指標,比如:國內市場價格現狀、氣候與環境變化及國家的干預調控政策等。
(三)基層價格預警指標體系
一般來說,價格預警體系主要從價格波動幅度、波動范圍和波動時間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但是考慮到基層部門主要針對的范圍為特定的基層地區,所以本文暫不考慮價格波動范圍這一項,主要從其余兩方面進行預警分析。為適應市場價格多變性的需要,在上述兩個指標的基礎上分別設立二級指標,具體事項見表2。此外,由于蔬菜價格波動往往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和季節性,其幅度一般高于普通的工業或農業生產資料,因此本文警情指標構建中關于波動幅度的界定不適用于蔬菜價格。
(四)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分析方法
1. 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聯系。宏觀分析基于總量視角分析產品價格,而微觀分析則是針對特定品種的價格波動進行研究和預測。
2. 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使用動態分析主要是為了準確掌握價格運行軌跡,從而進行趨勢性、周期性等特點分析和未來價格走勢預測。此外,為了價格預警分析的全面性,也需要抽掉時間因素和具體變動的過程的靜態分析,兩者互相補充。
3.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是指運用文獻分析、觀察、經驗等非量化手段進行分析的方法,而定量分析往往依托大量的數據資料,通過對數據資料的比較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輔相成,必不可少。
4. 比較分析和因素分析相結合。比較分析是關注其他城市的產品定價從而分析當地產品波動的相關度;因素分析是關注對產品定價存在作用的要素,如供求關系等,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以及長期因素與短期因素的影響。
三、價格警情界定及應急預案啟動
(一)價格警情界定
為對價格異常波動進行早期發現和準確判斷,本文以價格上漲為例,把價格波動設置為四級警情(見表3)。
(二)應急預案啟動
當價格波動出現上述警情,需根據實際情況(如波動幅度、危害程度等)啟動相應級別的價格監測應急預案,適當增加監測頻次和上報頻率,加強價格巡查,并及時進行價格變動原因分析和走勢預測,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1. 三級黃色預案。此時采取價格監測周報,除常規監測外,要定期進行市場巡查,實地了解價格行情,及時發現價格波動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并及時上報當地政府和上一級價格主管部門。
2. 二級橙色預案。此時采取每周兩次至三次的價格監測報告。提高監測次數,相關員工每周最少進行市場調查和巡視一次,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并建立價格信息專報制度,及時上報價格波動情況,此外,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提醒告誡等以規范市場。
3. 一級紅色預案。此時實行價格日采日報和隨時報告制度。第一,增加監測頻率,加強市場巡查。各個定點單位需指定專人每天對市場進行不間斷巡查,密切監視市場情況,保證及時匯報新問題、新情況;第二,構建應急值班制度。值班電話24小時暢通,保證各種消息及時傳達,問題及時處理。第三,還要及時對價格異常波動進行分析研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四、完善基層部門價格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議
(一)夯實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基礎,強化組織建設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服務當地經濟發展。首先要加強組織建設,無論是從組織架構還是人員構成都要具備專業性和技術性,唯有專業人員才可以順利開展相關活動,因此基層部門需要主動招聘專業人士,并為其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其次要加強價格監測網絡建設,根據當地實際,科學選取監測點,合理布局,確保價格信息采集及時、全面。此外,還要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全面捕捉、合理分析、適時發布。
(二)完善價格監測預警制度,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健全的價格監測預警體系能夠對突發事件迅速做出反應,有效處理和解決價格異常波動事件。第一,要完善價格異常波動監測體系。從信息傳遞、警情界定、指標細化等多角度出發,制定詳細的預警方案。第二,要健全價格異常波動報告制度。明確細化波動程度及報告范圍,使政府部門更好的進行分析決策。第三,建立專業的信息發布制度。準確及時的進行信息披露有利于緩解大眾的恐慌情緒,適時引導民眾的消費心理和預期,起到穩定市場價格的積極作用。
(三)構建專業的數據平臺,提升監測預警準確度和靈敏性
數據是價格監測預警的基礎,首先,要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只有依托準確的數據信息,才能進行科學的預測和預警。其次,要充分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唯有切實了解這部分數據,才可以從中獲得重要信息。最后,關注數據的比較分析。不僅要進行縱向比較,還要綜合進行橫向比較,以期對未來價格走勢進行準確判斷,進而提出科學的分析結果和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王佳銳.我國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4(11):14-17.
[2]賀剛.中國能源價格波動監測預警機制研究[J].中國物價,2009(06):29-30.
[3]王佳銳.我國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4(11):14-17.
[4]董真,梁啟建,伏乃建.煤炭價格監測預警定量指標研究初探[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01):44-45.
[5]鄭素芳,鄭業魯,林偉君,馬巍,李澤.我國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研究綜述[J].廣東農業科學,2012(23):33-34.
(作者單位:博興縣發展和改革局)
252550170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