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現階段,為滿足市場需求和國家發展局勢,農業經營模式和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及時積極的創新和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互聯網+農業”便是一種新型經營模式,對于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互聯網+”現代化農業;信息化農業
當前,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的生產經營中得到應用,但是因為“互聯網+農業”農業發展模式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需要針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善,實現農業經濟發展和“互聯網+”的有機融合。
一、“互聯網+”相關概述
“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經濟體系的發展新模式,同時“互聯網+”能夠和生產生活中基本要素互相結合,屬于互聯網發展最具有時代發展意義的標志。我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才能夠促進其他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因此,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給予農業發展大力支持和引導,推動各產業向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為能夠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將農業資源和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機融合,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實施“互聯網+”勢在必行,新型發展模式必然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新動力,促進農業向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二、現代農業發展存在問題
(一)環境污染嚴重
環境污染問題并不只是發生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在農產品種植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對周圍的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同時,在農村的規劃發展中,存在占用耕地建設房屋現象,導致土地資源銳減,對農業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另外,在農業種植中沒有加強對土地資源的保護,導致土壤營養物質流失,同時受到污染物的影響,農副產品產量不高。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中多為個體小戶,土地分配導致農耕分散,進而導致相關農業設備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其次,在農村中生活人群多為老年人,年輕人多選擇進入城市務工,這也就導致農業生產人群老齡化嚴重,對于農業發展造成影響。最后,農村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較為落后,設備儲備和生產加工不足,在農業市場交易中因為市場設施和硬件達不到要求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重要意義
(一)開創新型農業體系
首先,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實施“互聯網+”能夠對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創新,其中互聯網具有創新性、公開性兩大特點,將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和互聯網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銷量,同時能夠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對于農業發展發揮著積極促進作用。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實施“互聯網+”能夠使農民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的信息,對市場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按照實際需求對農業經濟的運營模式進行調整,滿足市場需求,提升自身經濟效益。
(二)促進農業向技術型轉變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如何將信息網絡與農業發展進行有機結合實現農業性質由資源型轉變為技術型,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在我國經濟市場中,提升核心技術、提高創新能力是農業競爭力衡量指標。隨著科學技術、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競爭逐漸向技術創新和利益創新方向轉型。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率較低,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從事于農業行業的多為年齡較大的人群,其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雖然 部分青年在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發展農業,但是人員較為匱乏,無法滿足當前現代化農業人力資源需求。同時農業經濟的發展是以資源型為主要的運營模式。因此,為實現農業向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需要有關部門積極宣傳“互聯網+農業”的運行模式,推動農業向技術型轉變。
(三)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為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需要加強對生產、銷售過程中資金成本的投入,節約資金。對于資金的節約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為能夠向生產人員以及經營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最新市場信息,需要把互聯網所具備的海量資源和高效率與農業經濟發展相互結合,現階段,各個行業市場的競爭已經呈現為白熱化,能夠及時對市場信息進行準確地把握,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其次,降低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投入。在以往的農業產品銷售中主要通過內部供應或者進行對點進行售賣,農副產品銷售速度較慢,另外,因為銷售滯留可能導致大量的農副產品出現變質情況,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而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進行多點售賣,有效提升農副產品的銷售速度,產品交易的過程也更加便捷。通過互聯網能夠獲取更多農業知識,推動農業技術的改革發展,加快農副產品生產周期,從而提升農副產品生產效率。
四、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途徑分析
為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積極促進農業和“互聯網+”的有機融合,實現農業向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進而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進步。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的具體途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結合“互聯網+”優勢,促進農業發展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多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減少參與人員工作量,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對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加以充分的認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加迅速、傳播范圍更加廣泛、信息內容多樣化。在農業發展中應用互聯網技術需要深刻認識其促進作用,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為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與可持續性發展理念作為戰略思想,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融合互聯網技術,對于其他地區的“互聯網+農業”模式可以進行借鑒,但是不可盲目的生搬硬套。結合當地當前的農業發展現狀,制定發展方針,對當地的水利資源、土壤資源、化肥資源進行分析,整合數據,制定最為科學有效的種植方案。另外,需要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對市場數據信息進行挖掘,按照市場需求發展農業經濟,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的充分融合面對當前市場消費特點、農副產品行情、價格、走勢加以了解,對農副產品的種植進行科學的調整,從而提升銷量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二)結合“互聯網+”信息便捷性,構建農業發展體系
在以往的農產品銷售中主要通過點對點的方式進行交易,雖然過程較為簡單,但是運輸麻煩,銷售渠道受限,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無法滿足當前的交易模式。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出現能夠有效打破傳統點對點的交易模式,首先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拓展業務,加快農產品銷售,例如拼多多、淘寶等平臺,能夠讓農戶根據市場信息開展一對多服務,相比于綜合類的電商其更具有發展潛能。其次如果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商可以自行研發相關虛擬平臺,然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農產品售賣,如果農商具有企業級的實力則可以設計專業的網絡平臺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打造獨特的農業品牌。最后,個體經營的農戶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農產品的售賣,通過移動網絡平臺拓展交易渠道,現階段互聯網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得到一定的應用,例如通過抖音平臺進行農產品的售賣,個體農戶只需要應用智能手機進行直播便能夠進行交易,對于個體農戶而言操作門檻、經濟需求都比較低,同時能夠拓展銷售渠道。但是為能夠實現網絡銷售的有效開展,需要借助團隊合作方式進行售賣,增加收看量。
(三)開展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指的是將現代農業和互聯網技術充分的融合,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銷售方面,促進農業發展。智慧農業是現階段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一詞應用于多個領域,例如智慧城市、智慧樓宇、智慧農業等。其中智慧農業是在農業的發展中通過數字化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市場變動對農業生產進行及時的調整,確保農副產品的生產種植始終符合市場需求,并通過互聯網方式售賣農副產品,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產品例如富含營養物質、產品種類、種植方式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之后將信息投放至互聯網中,讓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充分了解。最后通過互聯網與各大商場或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為產品的生產提供銷售渠道,從而對銷售農產品進行及時的售賣,避免因為長期堆放而出現變質腐爛情況。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向信息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以數據分析方式促使農業向智慧農業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產品的銷售提供新渠道。另外,在農業發展中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種植提供新技術、新知識,使種植更加科學。通過互聯網對市場信息進行收集,了解市場需求,選擇性地進行農產品種植,順應市場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和銷售停滯,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建平.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途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04):253-254.
[2]張洪彬.淺談“互聯網+”時代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J].財經界(學術版),2019(16):18.
[3]管桂君.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途徑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71-72.
[4]姜虹.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途徑研究[J].農家參謀,2019(05):43.
(作者單位:山東省蒙陰縣蒙陰街道辦事處)
311950058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