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德
(蘭州交通大學,甘肅蘭州 730070)
電力負荷指的是電力需求量,即單位時間內電力的用電量,主要指的是某一瞬間內,供電地區電力系統能夠承擔的功率值。南疆和田地區的電網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在日照充足地區建立了多個能源發電站,主要以農業負荷為主[1-2]。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用戶的用電量需求有所增加,電力負荷和電網的備用容量進一步增大,產生的電網指標發生了相應變化[3-4]。在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下,該地區出現了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峰谷電壓差,不斷加劇該地區的用電供需矛盾,嚴重威脅電力系統的穩定安全運行,使得電力市場的分析和預測能力有所下降[5-6]。
本文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分析方法對南疆和田地區的電網負荷特征進行分析,主要研究其與氣象因子的關系,充分掌握區域電網的負荷發展趨勢,為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標準提供理論依據,保證各類電力設備的使用時間和效率。
根據南疆和田地區的行業發展規律,選取影響電力負荷變化最直接的生產行業,其中農業區作為生產指標的貢獻較大因素,其農業灌溉產生的電力負荷占該區的70%。在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電力負荷變化中,調取來自農業局的真實數據,年限為2019—2020年的逐時資料,包括負荷對應時段內的氣溫、相對濕度以及氣壓等氣象資料,排除掉檢修等特殊情況,具體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年平均電力負荷變化情況
根據圖1中內容所示,在選擇的調查年份中以每年的4月份開始,電力負荷出現變化,并在10月份之后變回平穩狀態,并在次年的6月份出現高峰狀態。以上情況符合當地的農業生產,基本上表示從春耕開始到農忙結束這一階段,電量的需求隨之產生變化,說明選取的資料數據較為真實。以對應時間段內的相關參數資料,整理其24小時內的具體數據,如圖2所示。
圖2 相關氣候因素日變化情況
根據圖2中內容所示,氣候因素的變化情況存在自身規律,主要為在相對濕度的條件下,其對應溫度的變化較為平緩,一般情況下相對濕度越高對應的氣候溫度越低。以采集到的資料信息按照最大溫度值、最低溫度值、以及最大負荷和最小負荷的調取,選取合適的關聯分析方法進行測試。
在選擇的近兩年南疆地區的電力負荷數據中,通過2級標準化處理初步得到,其去除周期變化后的數據預估值,通過周期預估模型建立其與氣象因子相關關系,選擇日最高溫度進行驗證,分析電力負荷特征與所在氣象因子之間的聯系[7-8]。以聚類分析方式選擇不同時段內的最高溫度,對數據與變量之間的相似度進行測量,可以按照不同的距離公式計算,表達式為:
公式中:將采集到的電力數據s歸類為集合用h來表示;在數據要測量的變量d中包含相對距離,用asd來表示。設定每個數據與變量之間存在相關回歸參數用f表示,利用樣本數據與變量之間的相似度進行距離計算,能夠得出不同變量對數據的影響范圍程度。以最短距離為目標數據的參考指標標準,設定影響電力負荷變化的氣候因素。
綜合需要分析的兩個資料信息,在氣候因素中能夠直觀看出聯系性的因子為溫度,基本上隨著溫度的增加其電力負荷會產生壓差變化。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電力負荷主要受溫度響應,在不同季節內氣溫的變化情況不一致,產生的溫度幅度變化也不一致。根據采集到的氣象數據結果顯示,南疆地區的最高溫度出現在每年的7月份,其中最大電力負荷與溫度的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最大電力負荷與溫度分布情況關系示意圖
根據圖3中內容所示,以南疆的天氣變化為變量,選擇不同月份對應的電力負荷進行分析,在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影響下,其產生的電力負荷數值不盡相同。在溫度超過26℃時,電力負荷會急速增加,導致南疆地區的電力負荷增大。因此,將溫度設定為影響電力負荷變化的指標之一,圍繞影響溫度變化的因素,對電力負荷特征的變化情況進行測試,根據對氣候溫度影響強烈的因素濕度作為對照,以降水量作為濕度評判標準,分別驗證不同溫度情況以及降水模式下,南疆和田地區電力負荷的變化情況。
根據影響電力負荷的選定指標來看,南疆和田地區屬于新疆較為發達的地區,其內部農業占據主要生產力,以其電力負荷的增長情況驗證不同溫度變化下,對應電力負荷的增長情況。以預測模型中的周期變化顯示,歷史數據中在農忙階段的電力負荷持續上漲,選擇電力負荷最高的7月份為測試周期,其對應的初始溫度為26℃。為進一步檢驗超高溫度對電力負荷的影響,以每個1℃為電力負荷增加的測試條件,在初始溫度設置為26℃時,依次增加相對溫度進行多輪回歸測試,具體電力負荷值如表1所示。
表1 增溫效應下電力負荷變化情況(kW)
根據表1中內容所示,在隨著溫度增加的情況下,電網的電力負荷值持續增加,以多輪統計結果來看,在最高溫度的前提標準下,每升高1個溫度系數指標,其最大電力負荷值會增加100kW,說明氣象因子中溫度因素與電力負荷呈正向相關關系。
在相同節氣內氣溫的變化主要受太陽輻射影響,按照采集到的資料信息,將新疆地區的天氣情況作出統計。發現其夏季的氣溫變化較為明顯,主要受到降水影響,根據不同時段的光照情況,將采集到的信息數據分為4種類型,分別為全天降雨、上午降雨、下午降雨以及全天無降雨。按照全天24h的數據采集標準,將不同類型下的對應溫度進行繪制,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降水模式與氣溫變化關系
根據圖4中內容所示,在不同類型的降水模式下,每日的最高溫度產生時段不一致,以不同類型的降水類型為基準,進一步驗證其與電力負荷的關系,對降水截止后的電力負荷值進行統計,綜合上述情況進行分析,對應的電力負荷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降水類型下電力負荷數值統計結果(kW)
根據表2中內容所示,最大電力負荷值出現在了全天無降水類型中,最小電力負荷值出現在全天降水類型中,其中上下午降水類型產生的電力負荷數據基本一致。主要是隨著降水的影響,其對應的溫度會隨之產生變化,全天不降水情況下,南疆和田地區的日照時間會增加,地表溫度會增高,使得電力負荷增加,反之在降水過程中對應的日照時間較少,產生的電力負荷值對應較低。
綜合結果來看:降水對溫度會產生影響,主要呈現負相關變化,而溫度對電力負荷的影響呈現正相關變化,所以降水與電力負荷的影響也呈現負相關變化。
本文在采集南疆和田地區近年的歷史數據中,對氣象變化和電力負荷情況進行了有效統計,根據提取到的電力負荷變化指標建立周期預估模型,在相關因素的關聯方法下,對該地區的電力負荷特征和氣象因子關系進行分析。實驗結果來看:在2個信息資料的分析基礎上,對溫度因素和降水因素進行了回歸關聯,得出電力負荷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呈現正相關性;降水會對溫度產生負相關影響,因此降水條件下電力負荷的降低,呈現負相關性。但由于本人時間有限,在研究過程中只分析了最高溫度對電力負荷的影響,沒有對最低溫度和平均溫度進行檢測,結果具有一定偏差性。后續研究中會綜合考慮溫度變化情況,以此完成南疆和田地區的電力特征分析,為其電力行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