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世旺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城關學區幸福小學,甘肅 隴南 742500)
現階段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由于教師缺少生本教學理念、自身專業素養不足、文學鑒賞培養缺失、教學評價局限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進程。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部分教師過度注重應試教育的模式,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課堂以講解為主,學生的參與感較低。這種教學模式讓許多學生在面對課程時產生了畏難心理。注重分數的多少而忽略了學生興趣的開發,這種現象并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長久的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應當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主。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背誦古詩詞,也要求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代表的含義,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古詩詞的核心素養,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地成長。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正視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育的重點不再是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解題能力,而是要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關注學生的成長和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教師在教學中更需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工作。然而,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固有的“尊師重教”理念影響深遠,認為課堂是教師主導的,學生只需要遵守教師規定、完成學習任務即可。這樣一來,學生長時間面對單線灌輸的教學環境,逆來順受地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內容,導致師生之間缺少必要溝通與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的難點和困惑,甚至將師生溝通、小組探究等學習模式視為“浪費時間”的行為,“生本”教學理念嚴重缺失,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
語文教師需要掌握充分的文學知識、扎實的語言功底、良好的共情能力,才能夠勝任語文教育。正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在課堂中呈現的教學內容如涓涓細流,而背后的功底卻像滔滔江水,才能夠滋潤學生的心田,提升學生的能力。然而,一部分語文教師卻出現“安于現狀”的教學心理,長時間保持相同的教學態度和形式,未能夠樹立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理念,認為自身能力完全能夠“勝任”教學工作,實則不然。以有限的知識內容面對有成長無限可能的學生以及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教師或許會在一段時間內流暢教學,長此以往必然會覺得力不從心,古詩詞教學質量堪憂。知識儲備不夠成為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不能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很難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綜合性的知識。教師除了要教育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的能力與教學的整體質量息息相關,如果僅僅只會讀得通文章,很難真正挖掘出文章內的核心思想,也無法素質教育的角度對學生開展教學,也很難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注重自身的知識儲備,加深自身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做好啟發性教學。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的是學生解題能力、解題步驟等,忽視了對其思想精神引導和語文能力培養。一味講解“鑒賞步驟”“答題規范性”等知識內容,無異于在學生稚嫩的思維中加上了“八股文”的框架,導致學生不能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知識使用與試題解答也呈現出僵化、死板的特點。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反復強調鑒賞的重要性,在師生共同講解問題階段又再次重復論述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等。學生在教師耳提面命下逐漸形成了“古詩詞鑒賞特別難”的思維定式,甚至產生了恐懼心理、畏難心理,“談詩詞鑒賞色變”。面對這種教學環境,教師工作無疑是難上加難。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重心在考試成績上,從而忽視了學生學習需求和個人訴求。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中出現“唯分論”的不良現象,對學生階段性表現、課堂問題回答情況、能力水平提升等評價項目視而不見,嚴重影響教學評價的整體效果。
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潛在素養培養力度不足,過于重視教學結構、教學質量、知識傳授完善性,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逐漸形成了“無形的隔閡”。學生內心訴求不敢對教師說明,教師也難以發現教學中學生的不解和困惑,學生逐漸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師在如此的灌輸教學環境下難以收獲理想的教學成績。
小學古詩詞教學質量高低與教師的綜合能力、教學素養息息相關。由于古詩詞教學的內涵豐富,教師需重點提升自身的古詩詞鑒賞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借助生動形象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深奧、晦澀的詩詞內容。教師可通過閱讀專業書籍、強化理論知識、參與教學培訓、參加文學講座等方式增強古詩詞鉆研能力,助力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理念,將關注的視角轉移到學生中,尊重學生的“生本”價值。對于學習、理解相對困難的學生給予引導和幫助,切不可批評教育,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成績優異、能力卓越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其開闊眼界、提升高度。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形式,進而全面提升班級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水平。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更應當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要在課后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若學生的思想出現偏差要及時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積極尋找教師進行解答,教師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也能為學生解答更多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預留出更多的交流時間讓學生能有機會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分別闡述自己對于課堂文章的看法。教師和學生的視角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嘗試傾聽學生之間討論的問題,以學生的視角看待自身的教學課程是否符合教學標準,以此完善自身的教學形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地位,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任務之中。
古詩詞與學生們生活環境距離感大,在學生學習中很難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味。為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可借助情境教學法,營造與詩文中相近的環境,在學生與詩文內容之間建立一個完整的紐帶,引導學生主動走進古詩詞的世界中。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課堂地位,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力求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意愿,增強教學質量。在教學情境營造過程中教師需盡量真實地營造詩文中的場景、人物,促進學生在思想情感上與作者產生精神共鳴,體會到詩文的潛在感情。
在創設情境階段,教師可借助音樂、圖片、視頻等工具。例如,在《贈汪倫》教學中,可將同名歌曲作為課堂導入,學生會隨著音樂節奏和歌詞,逐漸跟隨作者的思路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深情中。在奠定學生感情基調之后引入詩文教學,學生便會在課堂始末保持著“惜別”的情感進行學習和鑒賞,必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表現欲望是十分強烈的,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出與課文相關的短劇。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古詩詞編排一個適合學生進行演繹的劇本,讓學生自行分配角色進行表演。在學生閱讀臺詞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他們進行引導。臺詞并不是讀出來的,而是演出來的,要學生深入地抓住文章人物的內心感情,以文章中人物的視角說出這些臺詞。學生在理解人物情感的過程中也會加強自身對于古詩詞的印象,實現學生與古詩詞中人物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古詩詞中的核心思想,將教學以一種戲劇的形式真正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對教學中的知識產生更多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搭建起古詩詞與現代社會的橋梁,讓學生能夠以不同的視角欣賞文學作品,讓他們能夠通過不同人的視角對古詩詞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在學生進行演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與古詩詞有關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進入角色,學生在腦海里構建出一幅古詩詞描述的詩情畫意。這樣便能讓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更加透徹,讓整體的教學氛圍得到提升。將教學內容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呈現,學生能夠直接參與詩詞學習,身體力行地感受知識內容,避免單一化講解的枯燥。
學生通過誦讀能夠感受到古詩詞中美妙的韻律,理解字詞的現代意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可有效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鑒賞能力。學生在誦讀學習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準字音。古詩詞中存在大量生僻字,學生對字形、字音的掌握不甚理想,教師需要在誦讀之前幫助學生注音、解釋詞義,確保誦讀是在了解文章含義基礎上開展的。
其次,要明確詩意。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需要重點講解文章中的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特殊語法等,為學生后續鑒賞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要讀出韻律。古詩詞中規律的韻腳、流暢的節奏是其鮮明特點之一,為了在誦讀中感受到古詩詞的文學價值,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需明確其中韻律特點,將作者情感轉化為抑揚頓挫的節奏,幫助學生鑒賞與理解。
針對古詩詞教學,教師應當采取賞識教育的評價形式,結合多元化評價手段,激發學生古詩詞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小學階段學生心理素質較弱,心思細膩而敏感,教師需認識到學生心理特點,采用鼓勵教育、積極評價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信心。教師在評價時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少一些批評教育、多一些鼓勵和引導,學生便會在教師溫暖的幫助下主動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進而喜歡語文教師、喜歡上課內容,逐漸產生語文學習推動力,古詩詞教學效率與質量自然而然獲得提升。傳統的評價機制大多數是建立在學習中與學期末階段,通過試卷的考核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態,然而這種評價機制過于單一,根本無法真正地了解全部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更加豐富的評價手段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也能夠考查學生的進步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每一節課堂上安排古詩詞課程的小測驗,并且每天讓學生嘗試背一首古詩,在每節課堂上隨機抽查學生的古詩背誦情況,根據學生的背誦狀態分析學生學習任務完成的效果。并且可以進行聽寫測驗,查看學生的默寫狀況。通過這種實時的檢測機制,不僅能夠檢測出學生的實際水平,還能夠察覺到學生的進步速度。如果學生最初的成績不夠理想,那么經過后期的努力也可以實現課程成績的提升。通過完善的課程評價機制,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展現在教師面前,讓教師能夠察覺出學生的努力,給予學生更多的信心。小學生有著比較強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實時進行評價也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探索知識。除此之外,評價機制也可以通過古詩比賽完成,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幾場古詩詞比賽,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搶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搶答的過程中積累分數,分數較高的學生可以獲得一些獎勵,而學生在小組的配合中能夠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這樣會有更多學生為了在比賽中拿到更好的成績而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詩文鑒賞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師教學能力欠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學評價局限、教學方式單一等現象嚴重影響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整體質量,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是十分不利。鑒于此,需要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完善古詩詞教學能力,優化教學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成長,開展多樣化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相信在一線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必然會取得更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