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武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紫禁城小學,甘肅 平涼 744000)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下,如何對高年級學生開展數學教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發揮出來,這是非常值得小學數學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研究,特別是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在全面掌握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教情、學情的基礎上,探討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策略。
小學高年級所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學生熟練掌握之后,他們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生活,但大多數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并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只是將數學學習看作是計算問題,沒有認清數學學科的本質。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直接關系,大多數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注重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對學生開展課程教學,即使涉及應用題,也大多以教材為依據對學生開展教學,缺乏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案例。同時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這些不利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認知教材中的知識點,所以這一問題需要教師特別注意。只有不斷優化和改進教學活動,使小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對數學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使課程教學發揮出更大價值,才能幫助小學生強化對數學學科的認知。小學生才會以積極的態度融入數學學習之中,不斷提高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所學數學知識需要借助在實踐中應用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認知。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盡管教材中安排有實踐性教學環節,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積極開展,這導致小學生無法體驗到數學學科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科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教學力度不足,也極大地制約了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使很多知識點的應用都無法被小學生認知。例如《數學廣角——植樹問題》就是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在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結合這一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導致小學生在解答相關題目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很容易混淆相關知識點的混淆,尤其是在解答問題過程中,會對兩端種樹和兩端不種樹兩種情況缺乏認知。其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結合學校種樹的情況,讓學生實地觀察,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建議教師不斷加大實踐教學力度,以此改變目前的數學教學現狀。
教師課堂教學使用的教育模式,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影響。目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習慣于按照“灌輸式”教學的方法開展數學教學,這種方法非常傳統。由于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因此很難充分激發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這也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以《圖形的運動》這一節的知識點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憑借口頭向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很難掌握認識教材中的知識點。目前的小學生已經適應了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積極做好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借助這種方法,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將圖形運動的動態畫面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小學生。由于在這種模式下,小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他們就會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對待課程學習,并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現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還在固守傳統的教育理念,想要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會面臨很大難度,也會制約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對小學生開展“精教活學,自主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在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有充分了解基礎之上,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所以教師要在平時不斷加大學情研究力度,了解班級中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分析,為學生劃分不同的層次,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學設計,使每一個層次學生都能借助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斷提升自己。
例如在開展《位置》這一節的教學活動之前,為了不斷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在課前積極對學生的空間感進行調查研究。借助學情分析活動幫助教師準確了解學生對位置的認識,教師就能更有針對性地為小學生劃分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教室中每一名同學所坐的位置展開對本節課知識點的學習和探究。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學情研究的結果不斷優化和改進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學策略,使小學生能夠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積極開展各項教學實踐活動,就能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精彩,使學生充分融入自主學習活動中來。
小學高年級所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利用好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之所以目前很多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心理,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教材中學到的知識點,展開對常見問題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強化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小學高年級學習的方程式問題為例,很多小學生都感覺這一知識點的內容非常枯燥,學習了之后在現實生活中也很難用到,正是在這種錯誤理念的影響之下,很多小學生并不愿意積極展開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為了改變教學現狀,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借助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為學生設計題目,讓學生積極展開探索。教師可結合小學生對旅游活動的喜愛,為學生設計這樣一個例題:學校要組織部分老師外出參觀,預計參加的人數為10~20人,有兩個旅行團可供學校選擇,標準價格都是每個老師200 元,第一家旅行團給出的優惠政策是全部7.5折,第2 家旅行社提出可以免單1 人,其他教師8 折,選哪一個旅行團好呢?教師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方程式展開探索,驗證學生自己的猜想,充分激發出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能夠取得理想效果。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積極參與,使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當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之后,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就會更加積極地觀察各種數學現象,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之所以對高年級小學生開展數學課堂教學難度很大,一方面在于學習知識點的難度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在于教材中的很多實踐教學內容并沒有得到開展,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并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而開展的,所以他們很難融入數學學習實踐之中,教師個人的數學水平也無法得到快速提升。結合這一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做好教學反思,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例如,圓柱和圓錐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對學生開展圓柱和圓錐相關知識點的課程教學時,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徹底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出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讓學生多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積極營造出實踐教學的融洽氛圍,方便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提高自己對圖形的認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研究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列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圓柱體,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認知用紙張和膠帶制作一個圓柱體,再結合自己制作的圓柱體準確認識圓柱體的側面底面和高,借助自己的觀察發現圓柱體底面積側面積和高有什么特征?借助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能夠得到充分激發,而且教師也會引導學生研究和制作,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更好地深入到課程學習之中,在學習之中強化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精教活學自主課堂教學氛圍,都能發揮出積極作用。
“精教活學,自主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小學生普遍存在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在加大教研力度的基礎上,對學生運用的自主學習方法進行細致入微地觀察和恰如其分地細致指導,使學生自主做到高質量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獨立思考完成家庭作業,形成自己獨特的一套自主學習方法。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習慣,教師可以積極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導學案以及預習任務,讓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導學案,初步展開對知識點的預習并及時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深入思考之后在課堂上與教師認真展開溝通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多邊形的面積》這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自主學習,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就要積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首先要為學生設計出自主學習的目標:利用數方格或者切割法展開對平行四邊形的研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借助自主探究活動加以驗證,在課堂上要探索使用多種不同方法展開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在全面學習和領會本節課知識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策略。教師要特別注意為學生設計好自主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設置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進行研究。學生首先需要分組討論,如何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之前學過的各種圖形,學生會提出通過切割和拼接的方式將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具體如何拼接,學生可以積極展開探索。在使用不同方法探索之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切割與拼接的過程。在學生完成了此項工作之后,教師要積極組織全班同學展開系統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然后引導學生將自己拼接成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進行對比,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們借助對圖形的對比和研究會發現將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之后,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底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然后教師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對此問題展開探究,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強化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知就能使課堂教學取得理想效果,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能使課程教學發揮出更大作用。
小學生普遍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所以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大多存在著學習效率極其低下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教師務必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起來,在學生們本身具備了這種學習能力后,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如果總是沿用陳舊古板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生都會出現過度依賴教師的問題,這很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教育目標更是難以實現。所以需要教師借助積極開展“精教活學自主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方面的引導,使學生在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之后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數學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面對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只有學生具備了這項能力,他們才能在今后的課程學習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所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認識,不斷加大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力度,讓小學生熟練掌握此項能力是目前教師一項重要任務。
總之,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認真做好對學生的全面研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巧妙點撥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現“精教活學,自主課堂”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