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雅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李文雅
(甘肅省慶陽市東方紅小學,甘肅慶陽745000)
在小學階段,語文這門學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有必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全方面提升和發展,其中,朗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能夠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師有必要從朗讀教學的方向出發對教學活動進行完善和改進,讓學生能夠在朗讀過程中逐漸發現語文知識的魅力之處,使其能夠通過長期的練習掌握更加豐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經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和教材內容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教學策略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十分關鍵,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活動的展開。在過去,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沒有意識到朗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導致學生也無法重視這一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語感的形成,導致其表達能力和語言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如今,教師有必要正視朗讀教學起到的作用,面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改進,讓學生能夠通過朗讀過程對語文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和認知,并使其能夠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進行學習,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自覺、主動。
傳統的朗讀教學方法,缺乏靈活豐富的課堂內容,且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培養習慣、激發興趣上存在不足。而語文基礎的夯實,不能僅僅依靠枯燥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把握學生興趣,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利用生動、趣味的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熱情。此外,部分教師對于朗讀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視度不足,也是造成朗讀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散文由于其內容頗具情感,較適合用于初中生的德育培養,而部分教師忽略了情感的培養,導致教學效率不高。最后,朗讀解析能力的培養不足,也是朗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教師要重視朗讀方法的教學,教給學生分析和賞析句式的能力,重視多方面素養的綜合培養。在開展朗讀教學時,教師一般都是以教為主,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感到枯燥,長期下去,會導致學生逐漸產生厭惡的心理。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教師對朗讀教學過程存在著膚淺的想法,并沒有深入地挖掘教材內容合理地開展朗讀練習。這便導致朗讀教學過程逐漸變得形式化,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無法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這一過程中,教室有必要向學生進行正向、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能夠逐漸對朗讀過程產生較大的興趣和動力。但在如今,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淺層次的指導,并沒有向學生傳授朗讀的技巧和經驗,只是讓學生采取跟讀的方式完成一項項學習任務。并且,朗讀教學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朗讀、有感情朗讀、集體朗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活動的開展。但在實際中,教師只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沒有對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這便造成朗讀教學的效果難以得到提升。現代的教學理念更應該注重學生體驗與教育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創建新的教學模式。隨著現代教學體系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路徑。朗讀指導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這也推動了教學創新和教學設計相結合的發展和進步。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通過教學創新提升朗讀教學效果已經被很多教師采用。
語文的學習和學科素養的提升,離不開聽、說、讀、寫,但是看似毫不相關的幾個方面,其實卻有著本質上的聯系,幾個方面之間一定是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的。只有學生擁有充分的朗讀時間,才能夠為后續的朗讀教學過程奠定基礎。在這期間,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保障學生在朗讀練習的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學習活動。為此,教師便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一定的改善和更新,讓學生擁有主動權,使其能夠在一種相對更加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下進行朗讀練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漸認識到朗讀練習過程的重要性,使其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更加認真、專注。并且,教師需要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出引導的作用,讓學生能夠領會朗讀的方式,并在教師的引導和監督下進行正確的朗讀練習,讓學生能夠在這其中使用普通話,并帶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為了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便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能夠在各自的組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確立起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對一個個任務的完成而達到相應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這其中添加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元素,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朗讀過程的趣味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少年閏土》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使學生為了模仿文章中相關人物的語調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讓學生能夠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而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逐漸學會如何用朗讀技巧表達文章中人物的情緒和思想,讓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主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掌握更加豐富的朗讀經驗,使其能夠在長期的練習下逐漸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便能夠逐漸意識到朗讀過程的趣味性以及重要意義。并且,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為學生準備所需的道具,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朗讀過程的儀式感,使學生更加投入地進行朗讀練習。
學習語文朗讀,不光要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還要能夠學以致用。經過長時間的閱讀學習,要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善于表達。朗讀的內容由于其表達方式靈活多變,情感色彩豐富,且教材內的文章多選擇名家,不乏含有大量的寫作素材。因此,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朗讀能力之外培養學生模仿文章的表現手法,帶領學生積累表達能力,并通過朗讀與思考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朗讀文章過后,學生難免會在思想和情感上與作者思想產生碰撞,這時教師如若可以給予恰當的指導,帶領學生開展深度思考,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在開展朗讀教學時,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意識到朗讀與思考并重。教師需要利用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學生能夠通過朗讀而實現情感的表達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正確地把握朗讀的實質和內涵,使學生能夠通過朗讀過程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前,教師有必要進行情感氛圍的烘托,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一定的認知和思考之后,再憑借對文章的理解進行朗讀過程。于是,教師便可以通過多種手段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能夠融入相應的情景進行朗讀訓練。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師便可以跟隨時代的腳步進行教學手段的更新,在課堂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教師在講解《開國大典》這節課時,可以在課前通過網絡渠道為學生搜尋與之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圖像的觀看對文章中表達的情景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這種方式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多媒體營造的氛圍下,想象出文章中表達出的場景,使學生能夠通過感官上的理解激發出心中對于祖國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在再次閱讀文章時對其內容產生新的理解和認知,能夠通過深入地思考而使朗讀過程更加生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朗讀的過程而將自己心中的情感進行表達。這樣便能夠有效提升朗讀過程的效果。并且,在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文章氛圍相符的音樂,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感染下不自覺地進行有感情朗讀,能夠通過這樣的朗讀過程實現文章主題內容的升華,進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在進行朗讀練習時,教師有必要起好帶頭作用,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朗讀目標和方向。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做好示范過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正確的朗讀方式,使學生能夠以教師為榜樣進行模仿學習。于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便需要對自己的朗讀過程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從咬字、發音、語速等各個方面突出朗讀效果,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認識到朗讀的重點和要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斷地規范自己的朗讀過程。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朗讀視頻或是音頻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種方式更加科學、規范。并且,這種方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教學方法的好壞,不僅在于是否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更在于能讓學生和教師在愉快的氛圍下完成教學學習任務,這才是真正優秀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就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此外,語文朗讀的學習不光在于知識的積累,也旨在通過朗讀和學習大量優美的文章,提高個人審美,陶冶情操。通過情境的創建,能夠在情感、心靈上使得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感悟作者的想法,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在語文朗讀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對于提高朗讀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在播放完相關的視頻或音頻后,教師便需要針對朗讀的效果再進行具體的分析,讓學生能夠在相對更加規范的朗讀音頻下總結并積累更加豐富的朗讀技巧。
例如,教師在講解《七律·長征》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個版本的朗讀音頻,從音調、節奏、語速等各個方面進行音頻內容的理解,對文章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使學生能夠從中總結出朗讀的經驗和技巧。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嘗試著進行朗讀,并將自己朗讀的過程進行錄制,將其作為課后作業完成,使學生能夠通過課下的反復練習更加熟練地對文章進行朗讀。之后,學生再將自己完成的作品提交給教師,教師可以從中選取幾個比較優秀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在朗讀練習時更加努力、認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針對性地指導,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而能夠進行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朗讀教學的內容和構成進行深度解析,僅僅依靠學生在課堂上一起讀幾篇課文很難完成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針對朗讀能力的訓練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比如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參與游戲中發現朗讀是一件非常有意思、很好玩的事情。這樣學生就能在內心向往的驅使下主動地投入朗讀練習中,利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其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都不相同。延伸到游戲化教學來說,如果教師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差別,不能激發學生個體的活力,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效率卻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一些學生可能對教學內容非常喜歡,就會踴躍參加,而另一些學生因為不感興趣,可能會在游戲過程中出現走神或者心不在焉的現象。因此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注重調節學生的差異性為基礎,結合競賽式的游戲設計,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也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舉例來說,在六年級古詩詞教學中,高年級小學生已經對古詩詞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小型的課堂詩詞朗讀比賽。首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游戲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尋找自己喜歡的詩詞作為練習的素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接龍的游戲。出場順序按座位排序,第一名同學朗讀一首詩,然后進行簡單的解析,然后下一位同學進行接力。這樣同學們輪流進行朗讀和解析,保證了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這種接龍游戲的形式也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劃分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需做到互相合作、互幫互助、互相交流,使各組學生都能按照要求主動投入到合作學習中交流所學的知識點,學生互相交流的同時,主動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討論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共同合作整理知識,這不僅營造了活躍的合作氛圍,還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合作學習,進而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效果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能夠非常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把原本生澀枯燥的古詩學習課變成了一種非常有趣味的游戲教學課。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投票,比一比哪位同學朗讀得最好?哪位同學解析最準確?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獎勵模式,比如用文具或者小獎狀對學生進行鼓勵。這種競賽的游戲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讓學生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實現了學習與游戲的有效結合。
本文在開始主要講述了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缺乏對朗讀重要性的認識、缺乏有效的朗讀指導這兩方面。之后,本文又從幾方面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朗讀教學過程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包括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空間、滲透朗讀與思考并重的思想、教師發揮榜樣的帶頭作用等方面。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對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1] 楊小春.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新課程,2021(03):139.
[2] 任西慧.淺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3):122.
[3] 魯明東.簡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散文百家(理論),2020(02):141+78.
[4] 于信榮.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12):239.
[5] 楊玉卿.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9):62.
G622
A
1002-7661(2022)10-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