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重慶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重慶 400067)
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學,后文縮寫為OBE)是Spady 在1981 年提出的,10 年后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我國2013 年被接納為“華盛頓協議”簽約成員,并于2016 年6 月轉正,提倡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工程教育改革,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修訂貫穿了OBE 教育理念。2016 年之后產生了較多研究成果主要是圍繞理工科課程,開展以提升學生技能的成果導向的反向設計教學改革。2019 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 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四新”建設。其中,“新文科”的理解是多層次和多維度的,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分類中的“人文社會科學”,也稱為哲學社會科學,具體又分為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其中社會科學包括法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所以經濟學下面的金融類大專業屬于“新文科”的范疇。但是新文科的“新”體現在人文精神的主題變化上、學科的融合交叉上、教育方式和學習方法上。在這個前提下探討將OBE 教學理念應用于“公司金融課程”,同時,現在教學“探索實施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育,推動形成‘互聯網+高等教育’新形態”,在這個背景下展開“公司金融”課程利用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公司金融”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就理論內容而言,資本結構理論就包含了莫迪格萊尼、米勒(Modigliani&Miller,1958;Modigliani&Miller,1963;Miller,1977)、夏普(William,1964)等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理論成果,部分理論理解難度大,需要學生投入時間學習。就方法和實務內容來說,課程中的投資決策方法、股票和債券的價值估算、公司價值的估算、資本成本的計量等不僅要學會方法還需了解現實并能用方法進行決策,對學生的數理知識和邏輯思維、甚至實務知識要求比較高。公司金融內容隨著金融市場動態變化,也要求教學思路和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時刻關注市場演變等,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較高要求。
“公司金融”主要面向大二經管類學生,專業包括金融大專業、國際商務等。經管類大二學生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大學課程缺乏過程考核,所以沒有硬性約束,這個階段高中學習慣性應褪去,原來都是外力約束下的學習,自主學習規劃能力弱,學習主動性不高。第二,大二學生剛剛開始學專業基礎課,“公司金融”作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同步開課,專業基礎薄弱。經管類專業很多學生是文科背景,數理基礎較弱。第三,預習考核缺乏,學生自主性不高,學生的預習率低,甚至低于20%,除了主動性不足,還有可能是部分知識難度大,學生不愿意或者不能及時和教師溝通、答疑,就放棄預習。第四,課堂教學中,師生有互動,但是學生對知識的真實把握程度難以把握,也不能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調整授課重點。第五,學生習慣被動學習,無作業不復習,有作業才復習,但是一個學期教師只收兩到三次紙質作業,一到兩次討論作業,課后鞏固不足。
“公司金融”課程的特點,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數理知識和專業知識基礎,并且在學習過程中高投入。但是學生現狀滿足不了上述需求,所以基于這一點,首先應該將學生吸引到課程中來。
“公司金融”課程理論課需要學生有理論基礎鋪墊,實務課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實務知識,但是學生的能力與課程的要求有差距,正是這種差距造成了教學效果不理想和學生收獲不大。作為引導者的教師處于幫學生構建學習的主體位置,并且需要結合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調整課前、課中和課后安排。
通過對“公司金融”課程組教師的調研,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根源在于:第一,課程考核不合理,過程考核占比低,只有30%,而且分數缺乏客觀性。其次,限于溝通渠道,師生溝通受阻;或有溝通渠道但教師引導不足,課堂互動不足,無法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課前、課中、課后教學資料和手段落后,如:課前預習資料不豐富,形式僅限于課本,配套習題、案例等不足。
金融大專業以“開放辦學、能力導向、特色發展、以人為本”的專業理念指導下,培養掌握現代投資理論、熟悉金融市場操作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分解到“公司金融”課程應該以提升學生的融資決策、投資決策和股利分配決策能力為目標,除掌握基本的MM 理論等基礎理論,重點提升學生實務分析能力和相關文本撰寫能力。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并應用價值估算相關知識對有杠桿公司、投資項目進行估值,能運用證券估值模型知識進行證券投資分析;能夠從理論上深入地理解公司在融資中資本結構相關理論及股利政策理論,為深造學習做好基本理論鋪墊也可利用知識指導制定公司相關政策;能夠利用投資和融資決策知識進行可行性報告、投資評估報告的效用和費用分析。此外,通過教學改革鍛煉學生的知識探索和創新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主要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創新探索與實踐:第一,轉變課程考核方式,變課堂和課后考核為全過程考核,實現考核和全過程教學的統一。第二,疏通師生溝通、交流渠道,建立學生最習慣使用的企業微信群,課前課后實時溝通,課上采用長江雨課堂實現及時溝通互動。第三,完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完善配套教學資源。
以往課程考核,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平時成績包括點名10%、課堂表現20%。缺乏課前預習、課后實務知識討論的成績比率。期末成績比重過高的結果是學生對過程學習的不重視,平時學習主動性不高,所以應加強平時成績比重到50%,增加預習的比重,占總成績的20%,包括課前預習及課前小測;課堂回答問題占10%、課后作業及微信群案例討論分別為10%。課程考核方式的轉變需要配套課程教學大綱的完善,“公司金融”已經完成線上課程錄制,結合錄制內容,課程制定了詳細的課前預習內容,完善課堂互動題、課后作業及課程案例討論。
良好的溝通首先需要渠道,采用學生不喜歡的、不習慣的渠道是不妥的。比如:以往教師喜歡留郵箱或電話給學生,郵箱溝通操作不便,每學期溝通次數不超過10 次,電話溝通太直白,這種渠道學生除了請假基本不做課程溝通,價值觀引導有限。目前全校師生均已加入企業微信,每一個學生聯系方式都可查詢,可以迅速實現組群,學生使用率高,操作方法熟練掌握,所以選擇建立“公司金融”企業微信群。雖然渠道打通,但是群里除了老師布置作業、分享資料等基本無人發聲,為了培養學生討論的習慣、引出討論的議題,課程組會在每一章節內容當中分享與課程相關的政策文件或熱門事件,并提出兩到三個與該章節有關的問題,供學生發表觀點。目前課后討論實現了群里不冷清,每個學生的回復老師都及時反饋,對于學生的參與行為給予課后復習成績和口頭表揚等方面的正向激勵,鼓勵學生參與。
3.3.1 完善課程框架,錄制“公司金融”網課
國內“公司金融”課本眾多,內容框架及章節次序有差異,國外“公司金融”案例和最新科研成果內容更勝一籌,依托單一課本,講解難免偏頗,綜合國內外教材完善授課大綱、梳理授課內容,根據學生需要講解。
課程難度較大,學生看課本有難度,所以“公司金融”課程組結合授課學生的特點和授課大綱的需要,錄制了符合經管專業本科生的“公司金融”網課,內容比較詳細,共完成超過750 分鐘。其中,分了很多個小的知識點,最長不超過20 分鐘,防止其成為學生的負擔。
3.3.2 利用“長江雨課堂”完善課程資源
“長江雨課堂”有很多在線課程可以使用,需要數理基礎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可以分享視頻鏈接給學生,幫學生克服數理基礎薄弱問題。如:雖然大學開設了概率論,但是和“公司金融”同步學習,在講授投資組合中有關協方差、方差的知識時,學生認為難度大,將“雨課堂”合作的相關知識視頻鏈接跟學生分享,課前對數理基礎知識完成學習,降低了授課難度,提升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
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授課PPT中設置課堂互動題目,及時反饋正確率,實現有效互動。授課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投稿、彈幕和學生對懂和不懂的點擊,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反饋。
3.3.3 通過案例嵌入思政
通過調研發現學生對實務知識非常感興趣,實務案例資料的準備和體現形式非常重要,在授課過程中對理論發展歷史的合理嵌入,在課后和學生分享實務事件,引導學生發言討論,并進行總結發言。形式友好,而且可以于無形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導。
課程考核方式的改變,尤其是平時成績占比的提升,調動了學生課前、課堂和課后學習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預習的比率,從原來的20%以下達到70%左右,課堂到課率基本都在95%以上,課堂互動問題的參與度97%以上,課后討論參與率已經達到50%以上。溝通渠道的打開和內容引導,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后案例分享,學生積極發言,一個問題的討論基本可以有50 條留言,比原來翻了6 倍。課程框架內容的完善、配套資料的整合,提升了學生對于教學的滿意度評價,從平均得分90.5 分,提升到92.7 分。在線課程資源作為預習資料,反饋是:帶動畫的解說比課本有吸引力,看視頻沒看書那么大壓力,比較難的部分,課本和視頻結合,提升了預習的興趣、降低了預習的難度。另外,課前預習PPT 資料以及課后案例討論資料、習題庫等的配備完善了課程配套資料,形成學生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的教輔和考核的協同,學生投入了注意力,收獲自然提升。
教學成效獲得校內外專家的肯定,目前課程2019 被評為校級一流本科課程,課程團隊已獲得兩項重慶市教委課題和多項校級教改課題。課程團隊成員在省級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二等獎,校內競賽曾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課程目前在課程考核方式的多樣化方面還有待改善,期待引入“以賽代考”等模式,為滿足學生需求,進一步考慮校校合作開設課程,校企合作讓專業人士進課堂開展講座等。未來,為提升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考慮建立虛擬實驗室,將投融資決策進行模擬操作,提升學生對專業技能掌握的熟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