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煥煥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長期處于被動聽、讀的學習狀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忽視了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隨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開展教學。新穎、互動的教學方式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同時借助信息技術營造互動效果明顯的教學氛圍和環境,打造富有魅力的英語學習空間。下面針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詳細闡述,挖掘更多多元互動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包含多種新奇、有趣的方式,如游戲互動、情景互動、語言互動等。與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相比,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方式有更多的可選擇空間,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式,營造課堂教學氛圍(于相閣 2020)。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基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優勢及線上教學平臺的搭建,學生可以擁有更自由的學習主動權和選擇權,結合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需求,隨時隨地查閱線上教學課件。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線上作業的方式,隨時監督、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也可以利用線上資源共享平臺,與其他學校的教師進行互動學習、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語教學能力。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課堂除了傳統教學中出現的靜態知識點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課本內容轉化為動態的影像畫面,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英語內容。另外,信息技術還可以營造語言互動場景,引導學生通過模擬表演、角色互動等方式展開口語練習,使整體教學過程更多元、生動。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通過成績、口頭或書面等方式進行單一評價。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評價除了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外,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情感體驗等因素,評價更全面、具體。另外,教學評價采用“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的整合模式,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出合理、公正的評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見,良好的課堂互動方式和互動氛圍是促進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實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第一,從教師層面來看,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意味著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了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教學形式,教師需要和同事或者網絡上的優秀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學習。通過共同學習、取長補短的研究,教師可以提升教學能力,研究出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
第二,從學生層面來看,信息化背景下的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采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他們主動學習英語,參與英語互動練習,從而促進其多元智能的均衡發展。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逐漸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通過真實體驗感受語言魅力和掌握英語能力。
第三,從教學層面來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能一改以往沉悶、枯燥的英語學習氛圍,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打開全新的局面,使學生更樂于主動學習,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變得頻繁,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如果沒有興趣,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成功的開場白或導入環節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喚醒他們學習知識的欲望,使整堂課的學習氣氛變得濃厚。因此,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與所學內容有關的動態畫面,通過豐富、有趣的畫面效果激發學生課堂互動的積極性(馬進龍 2020)。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8 Happy New Year時,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與新年有關的畫面,如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看春晚等,以及英文歌曲Happy New Year,讓學生跟唱。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很快就被畫面內容吸引,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互動環節,也對要學習的主題有了初步認知,使課堂整體氣氛變得輕松、活躍。在這一背景下,學生會對教學內容充滿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通過多媒體畫面導入,達到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目的。
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也是令學生比較“頭痛”的內容。很多學生在理解、記憶英語詞匯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元素,將抽象、復雜的詞匯轉化為具體可見的形象化事物,并開展一些互動效果較好的記憶游戲,引導學生在形象化認知中增強對詞匯的理解、記憶能力。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1 I like dogs中出現了一些動物的英語詞匯,如dog、cat、elephant、horse、monkey、lion、panda、tiger等,以及主要句型“I like/I don’t like...”。圍繞以上教學內容,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線上畫圖功能開展“我畫你猜”的互動游戲:以本堂課中出現的英語詞匯為例,邀請學生走上講臺,用電子筆在白板上簡單繪制其中一種小動物,如貓,并將其作品同步顯示到大屏幕上。在學生畫畫的過程中,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部分細節進行搶答,如看到兩只尖尖的耳朵,可以搶答cat或dog。最后根據完整的圖畫判定哪些學生的回答正確,并鼓勵他們根據這幅畫的內容用“I like/I don’t like...”進行回答,如“I don’t like cats.I like pandas.”等。通過這種線上互動游戲,學生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同時結合畫面記憶英語詞匯的方式加深了對詞匯的理解,讓抽象的詞匯在信息化技術的協助下變得立體、形象。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其中能說、會說流利、標準的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基本任務。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主要通過反復記憶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語音、語感的練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的發音不標準,且容易引發對英語學習的反感。有了信息技術的融入,教師可以借助英語在線平臺或者尋找一些學生喜歡的動漫影音作品開展配音練習,讓英語語音互動變得豐富、有趣,讓學生愛上語音練習。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1 Cinderella是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美麗、善良的灰姑娘。在講授完這一課時內容后,教師從互聯網上尋找與灰姑娘有關的動漫作品,并截取與課本內容有關的重要語句展開配音互動練習。在練習過程中,第一遍讓學生觀看,熟悉視頻內容;第二遍讓他們跟著視頻配音開展跟讀練習;第三遍讓他們根據視頻中的人物、劇情為視頻配音。例如:進行如下配音練習:
旁白:The stepmother took her two daughters to the party,leaving Cinderella at home,because she was jealous of Cinderella’s beauty.
灰 姑 娘 :There’s nothing left to believe in.Nothing!
仙 女 :Nonsense,child!If you’d lost all your faith,I couldn’t be here.And here I am!Oh,come now,dry those tears!
練習結束后,教師邀請各小組開展配音比賽,由學生互動打分,最后評選出發音標準、語句流利、感情充沛的小組為獲勝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影視配音互動練習,學生可以邊看屏幕畫面邊根據臺詞進行配音練習,在反復模仿中提升語感,讓發音更加標準。在臺詞配音互動中,如果出現了一些生詞,學生需要自己查找工具書,間接地提升了單詞理解能力。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敢說、能說、會說英語,對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一般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本,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種練習方式容易造成“啞巴英語”現象,學生離開課堂,走進現實生活還是不會應用。為此,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口語練習情境,讓學生在模擬化的場景中自由發揮(楊帆 2016)。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5 Signs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一些警示標志。這些警示標志經常出現在商場、超市、飯店、廁所、公路等地方,學生比較熟悉。這堂課的口語互動練習圍繞警示標志的含義展開,如常見的句型“Look at this sign.What does it mean?”。結合課本中給出的場景及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場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口語練習場景,如超市、書店、咖啡廳等,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大屏幕上顯示的場景及人物的舉止展開自由的口語互動練習。以書店的場景為例,出現如下對話互動內容:
A:You can’t take your bread and milk to the bookstore,Alan.
B:Why?
A:Can you see the sign?It means you can’t eat or drink here.
B:I’m sorry.
如果換成另一個生活互動場景,學生可以根據場景中給出的警示標志完成對話練習。這種模擬生活化場景互動練習方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將課本中學到的口語技能順利轉化為口語能力。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打破了傳統模式對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和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展開各種互動學習活動。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教師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或平臺布置線上互動作業,讓學生在新穎、有趣的作業中實現知識的互動、鞏固和提升。
例如,在教學完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2 Good habits后,教師布置一項課后調查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選擇一名家庭成員展開習慣調查,并在班級中進行作業打卡互動,提交調查結果。例如,某位學生爸爸的日常不良行為習慣是熬夜,這名學生在調查報告作業中出現如下內容:“My father has some bad habits.He often goes to bed late.”另一位學生在調查中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在作業中寫下如下內容:“I have some bad habits.I often throw things everywhere.”除了以上互動作業模式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釘釘群等布置線上朗讀作業,要求學生將朗讀內容拍成視頻上傳到班級群。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給出評價,鼓勵他們更積極地學習英語。同時,學生之間可見的打卡互動形式可以促進他們的互動交流,讓他們在聽別人的錄音后發現自己的不足,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氣氛。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深入挖掘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進行合理設計,盡可能選擇他們喜歡的游戲、場景等,吸引其參與英語互動,并在互動環節逐漸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