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忠山
思維品質屬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構成部分,主要指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及運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具體表現為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的創新性思維、邏輯性思維及相關學習能力等。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須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更高效地學習知識,提升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較大的升學壓力,部分教師通常開門見山地講授新課,缺乏鋪墊和引入,極易給學生帶來突兀感,難以打開他們的思維,從而影響接下來的正常教學。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方式,盡可能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其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為培養思維品質作好鋪墊(馬全民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2019)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二冊 Unit 1 Lights,camera,action!的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話題是“電影”,涉及的內容有電影海報、電影視頻、演講稿與配音秀等。課堂上,教師先播放一些經典電影(如March of the penguins、Harry Potter、Star wars和 Nazha等)中的精彩片段,提出問題:“Do you know which films they are?What film type do you like best?Why?What is a film in your opinion?”組織學生自由討論電影的名稱、最喜歡的電影類型及原因,簡單闡述什么是電影,激發他們對“電影”這一話題的強烈探究欲望,初步激活其思維。之后,教師講述:“Today,I will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ome aspects of film-making you might not be familiar with.”由此引出本堂課的話題,激起學生對新課的期待,讓他們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與電影制作有關。這樣,教師考慮到高一學生詞匯量較小,通過有趣的方式引出新課,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隨著科技水平的持續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普遍融入教育領域,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多思路與可能。具體到高中英語教學,針對思維品質培養,教師應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歌曲、音樂、圖片、視頻或動畫等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為課堂注入更多活力,引發學生的感性思維,使其在直觀認知的輔助下學習課程,培育思維品質(許文婕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2019)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二冊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的中心話題是“節日”與“習俗”,Reading部分Alex around the world主要介紹亞歷克斯(Alex)的世界之旅——參加兩個具有特色文化的活動,分別為印度婚禮與巴西里約狂歡節。教師事先利用網絡搜集一組有關中外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的圖片或視頻,制成精美的微課,在課堂上播放并創設情境,渲染濃郁的節日氛圍,然后提出問題:“What festivals do you know in the world?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組織學生討論各自知道和喜歡的節日,并簡單闡述理由,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在閱讀環節,教師播放介紹“印度婚禮”與“里約狂歡節”的視頻,創造情境,帶領學生一邊欣賞視頻一邊自主閱讀課文,使其找出文中有關風俗禮儀的關鍵性語句,認真思考,分析與我國文化的異同,培養思維品質。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想真正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不能進行單一的語言知識傳輸與技能傳授,而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優化教學形式與流程。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課本知識設置一系列生活化、啟發性、懸疑性等問題,引領學生思考與分析所學內容,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使其思維品質得以培養(陳佳 2021)。
例如,在講授牛津譯林版(2019)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二冊Unit 4 Exploring literature的過程中,教師先帶領學生閱讀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兩段名人名言,簡單介紹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及作品 David Copperfield,作家桑德拉·希斯內羅絲(Sandra Cisneros)及作品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隨后提問:“Which of the excerpts makes you feel like reading the whole book?Why?What is your favourite work of literature?Why?”使其根據真實情況自由作答,分享喜歡的文學作品及原因,由此導入新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拓寬其思維空間。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泛讀課文The wonder of literature并提出問題:“What is the old man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like?How many times did the old man try?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等,使其從文中尋求答案,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組織學生細讀課文,將文本分為六個部分并概括主旨大意,然后設置問題:“What is literature?Why is the story of the man and the child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What does the word‘them’mean in the first paragraph? How many significant qualities of literatur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使其獲得深度感悟,進一步培養思維品質。
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表面來看,文章是由眾多單詞堆積而成的,實則蘊含深刻的人文內涵,是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優質素材,并能鍛煉他們的閱讀技巧與理解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認真解析語篇內容,創造培養思維品質的機會,如結合標題或插圖培養預見性思維,指導他們梳理語篇結構與細節,增強其分析能力,培養其思維品質的系統性(杜鵑 2021)。
以牛津譯林版(2019)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一冊Unit 1 Back to school教學為例,本單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School life in the UK是一篇記敘文,主要借我國交換生約翰·李(John Li)之口對英國校園生活進行生動描述,幾乎涵蓋各個方面,文章脈絡清晰。教師先要求學生快速通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人物 (John Li,a former exchange student)、地點(a British secondary school)、時間(a year ago),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并概括大意,即為Beginning,Part 1(1)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Body,Part 2(2—6)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Ending,Part 3(7)Conclusion,使其了解文本的行文結構,鍛煉其思維品質。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從時間表、所學科目、班級安排、家庭作業、學校午餐和俱樂部等方面分析中外高中校園生活的不同,使其初步了解英國的校園文化,從而鍛煉他們思維的連貫性與系統性,進而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其思維品質的培養。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獨立性與批判性思維培養十分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思考和總結語篇內容,研究文中出現的關鍵要素,探索文章的中心主題,合理質疑文本信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促進思維品質的培養(張再權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2019)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一冊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圍繞話題“如何與他人相處”展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閱讀文本為 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它是一篇關于“友誼”的文章,由艾米(Amy)、森迪(Cindy)、大衛(David)所寫的日記構成,主要介紹艾米在交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好友對該事件的評價和建議。教師先帶領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內容,理清事件的始末與情節,然后設計開放性問題:“What’s your advice for Amy?”讓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鍛煉獨立思維能力,加深對語篇內容的理解。之后,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next?”組織學生討論與猜測后面可能發生的事情,鼓勵他們在小組內自由分享與交流,并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如此,教師利用開放式討論進行小結,引導學生反思交友中遇到問題時應如何處理,提升他們的思維廣度。
對于高中英語教學而言,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息息相關的,教師須把兩者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升華他們的思維品質。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優質范文,再利用寫作教學環節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表達,提高其寫作能力,使其學會運用英式思維進行書面表達,鍛煉其語用能力與思維品質(晏文婧 2021)。
例如,牛津譯林版(2019)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二冊Unit 2 Be sporty,be healthy的核心話題是“運動”與“健康”,其中Reading部分的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是一篇鍛煉身體初學者的練習指南,主要介紹鍛煉的好處,以及如何規劃鍛煉。在閱讀環節,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有關描述鍛煉、運動、健康、訓練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引領他們思考課文的深意,增強健康意識。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深入思考運動和健康的關系,提出對鍛煉的看法,使其運用英語思維組織語言,如:As you all know,the study work is heavy in high school.There are often more than 10 courses a day including the evening.That will take more than 9 hours in study a day,and without weekends.The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are exhausted after school and not willing to do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ymore.In fact,it is not only very bad for health but also bad for study.The teenagers have to do enough exercise to keep healthy and grow up.And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can make a person strong and lighten one up,refill the energy to study more efficiently.So,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do physical exercise.They can do some sports,such as playing football or basketball,running,swimming and so on.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刻意識到培養思維品質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結合英語知識與規律科學、合理地制訂教學規劃,不斷探索與優化教學路徑,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擺脫“中式思維”的束縛,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