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濤
課程資源主要包含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兩種類型,信息技術環境下延伸的課程資源屬于校外課程資源。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有一定的難度,而傳統英語課堂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環境下依托互聯網平臺誕生的各種課程資源,具有資源廣、種類多、形象化等諸多教學優勢,極大地拓展了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蘇敏2020)。然而,線上教學資源內容龐大、復雜,并不是都適合用來輔助英語教學。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線上資源與校內課本資源的有效整合,根據教學經驗,探討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提出:“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小學英語教師要學會積極利用音像、電視、報刊、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同時,要求教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注重生活性教育原則,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的課程資源。由此可見,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是目前教師關注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滿足新課標改革的需求,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挖掘有利用價值的英語課程資源。
小學英語素質教育改革對小學生提出更高層次的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這些教育目標的實現單純依靠課本中有限的資源根本無法完成,且長期沿用校內課程資源已經在教師心中形成一個固定的教學框架,很難探究出具有學習動力的教學元素。借助信息技術環境,可以從線上教育平臺搜集、整理更多與課本教學內容掛鉤的教學資源。一段英語文字、一個英語繪本故事、一些英語習題等都能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內容,開闊他們的英語文化視野。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種校外課程資源與傳統課本教學資源具有明顯的不同。線上英語課程資源不再以單一的文字呈現,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頻、互動游戲等各種方式呈現,且教學資源生動有趣,對學生學習英語有很強的吸引力。學生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英語課程資源的引導下,主動投入英語互動學習,將很多枯燥的英語對話轉化為模擬場景形式,在模擬環境中展開體驗互動,激發學習樂趣。
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在傳統的英語課程資源開發中,教學課件主要通過書寫或者打印完成,主要對象是英語教師,是他們課前備課的重要工具。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要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技術和線上平臺,結合課程教學需要,開發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微課件,充分發揮課件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中的重要作用(徐華欽 2020)。
第一,針對課堂的教學應用。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整理一些線上優秀教學課件或者優秀教學案例等,作為自己備課時參考借鑒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從這些優秀的教學課件資源中選擇一些課程資源,應用到課件設計中,轉化為更加成熟的英語課件資源。
第二,針對學生的學習應用。教師可以針對課本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整理出一套具有反復使用價值的課件資源。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課后知識點為例,Sound time板塊主要介紹字母x在不同單詞中的發音規律,其中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英語詞匯,如box、fox、mix、six、taxi等。在這部分英語字母發音規律教學中,教師創建以字母x為主題的發音思維導圖,在英語課件設計中,將小學階段出現的包含字母x的詞匯整理在一起,將每一個詞匯中x的發音標注出來,并按照發音進行嚴格分類。教師整理課件資源后,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外,還幫助學生快速、清晰地辨認詞匯中同一個字母的讀音規律,將教學課件資源上傳到班級資料庫,便于他們隨時查閱、使用。
英語學習是一個互動、溝通的過程。在英語口語交際練習中,教師習慣用課本教學資源展開互問互答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互聯網中出現豐富多變的場景,成為小學英語口語互動練習的重要依托。學生在靈活多變的場景氛圍中能極大地提高學習主動性,產生主動表達、交流的欲望。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8 How are you?的教學內容與詢問身體健康有關,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反映其身體狀況和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疾病,如 a cold、a cough、a fever、a headache等。在這部分教學資源開發中,教師利用網絡資源中的各種生活化場景模擬對話練習情境,鼓勵學生模擬課本中的對話內容展開一段口語交際練習活動。以學生身體出現fever的情況為例,設計一名學生躺在床上的場景,讓學生展開對話,對話內容如下:
T:Hello,this is Miss Li speaking.
S:Hello,Miss Li,This is ××.I can’t come to school today.
T:What is the matter?
S:I have a fever.
T:I’m sorry to hear that.Take care,××.
S:Thank you,Miss Li.
除此之外,在小學英語教材中還有很多適合創設場景資源的案例,如How much?My school life.On the farm.Where is the bird?What time is it?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內容開發線上英語情境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模擬化互動場景,激勵他們在情境中自由表達,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教材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閱讀文本,同時課標改革中提出了“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單純依靠教材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依托網絡資源,結合教材中出現的文化背景、人物介紹、自然風光、文化習俗等元素,從網絡中挖掘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資源(馬麗2019)。
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出現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網絡中尋找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資源。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閱讀教學為例,主要介紹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教師圍繞Chinese festivals主題,搜集整理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分享給學生。在有關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的課外拓展閱讀中,教師推薦學生閱讀Round is a mooncake英語繪本,與“圓形”有關的語言表達有“Round is a mooncake.”“Round is a lantern outside my room.”“Round is a pebble that I found.”等,繪本中雖然沒有太多有關中秋節的內容,但是出現了“月餅”這個關鍵詞匯,重點強調月餅的形狀。通過課外閱讀資源開發,學生了解到與中秋節有關的小知識點,在有趣的課外閱讀中接觸到更多豐富的英語閱讀資料,有效開闊英語閱讀視野。
作業練習是檢驗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及時的課堂作業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然而,在傳統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多采用在黑板上書寫例題或者布置練習冊內容的方式規劃課堂的作業任務。有的教師為了鞏固學生的英語詞匯記憶效果,采用重復背誦和默寫的作業形式,不利于激發其練習的積極性。線上互動教學模式開啟后,小學英語作業互動形式和習題庫資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依托線上作業資源的優勢,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獲得極大提升(費曉艷 2017)。
針對課堂教學中一些重要句型的朗讀練習,教師可以依托線上作業平臺,開發線上跟讀、朗讀作業。例如,安排學生完成跟讀訓練任務。這種線上跟讀作業練習可以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跟著錄音完成跟讀練習。線上作業資源庫的后臺數據分析非常強大,可以馬上給出學生跟讀練習的實際測評成績,并指出他們在跟讀中發音、停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另外,在記憶英語詞匯的課堂作業練習中,教師可以從網上尋找一些有關詞匯記憶的互動小游戲課程資源,如“摘蘋果”“走迷宮”等。在課堂練習作業環節,教師可以按照學號順序要求學生用接龍的方式完成游戲,并在游戲互動中強化英語詞匯記憶效果。教師也可以開發線上作業平臺中的“動畫和電影”配音課程資源,選取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段,通過配音練習方式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為小學英語課程資源開發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空間和資源,可以更好地豐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要有效融合線上線下兩種英語課程資源,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英語教學內容,創新出更多課程資源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