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閩侯路小學 韓春莉
長期以來,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負擔,過量的、重復性的作業擠占了學生的睡眠和閑暇時間,也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消極影響。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作業是必要的,它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續和有益補充,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分析自身授課是否合理的重要途徑。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教師把重點放在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兩個環節,忽視了作業設計的重要意義,對于作業設計的內容、形式等問題認識不夠深入。因此,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問題值得我們研究探討。
一方面,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習慣于傳統的“一言堂”模式,按照固有的思維模式面向全班布置統一的作業,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學習水平以及認知差異,無法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另一方面,常規的、機械性的單詞句型抄寫作業過于基礎,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相應水平的作業難度,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常規的英語作業大都基于當日所講教材內容進行布置,包括反復練習類、機械背誦類、重復甚至懲罰性的抄寫類作業,導致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作業就是反復抄寫。作業布置的單一性以及習慣性,讓學生抓住規律,在教師講新課的過程中就開始抄寫,連聽講都變成了負擔,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說起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其關鍵應該是鼓勵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練習,不斷拓展英語語言能力,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實現溝通的意義。因此,英語教學應強調使學生形成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英語語言運用素質,積極構建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將英語真正學以致用。但是,固有的應試教育模式將英語學習的“寫”不斷放大并且持續放大,“說”卻不敢說、說不出來、說完對方無法理解,“啞巴英語”的現象并未得到顯著改善。
一直以來,《英語課程標準》提倡的是,“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性差異”這一基本理念。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分層設計英語家庭作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讓全體學生都體驗到收獲的喜悅。
以“人教精通版”六年級上冊Unit3 Lesson18課為例,呈現如何分層設計作業。Lesson18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在Lesson17慶祝生日的對話篇章后,將所涉及的詞組和句型再次呈現。
A級作業,根據提示,選擇詞組短語,完成下列對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
這些詞組是:song the birthday song;make a wish;cut the cake;light the candles;blow out the candles;eat the cake.
Mum&Dad:Shall we begin the birthday party?
Peter:Great.
Mum:Look at this star-shaped cake.First,Let’s l__.
Peter:I’m so excited.Mum and Dad,Let’s s__together.
(Happy birthday to you...)
Dad:Please close your eyes,Peter.M__.
Mum:Open your eyes,b__.
Peter:Give me the knife,dad,I will c__and then share them with you.
Dad:Good boy,be careful.
Peter:Let’s e__,mum and dad.
They are very happy today!
B級作業,回憶Lesson17對話內容,寫一寫Lisa是如何過生日的,完成后可得到兩朵“小紅花”。
How does Lisa celebrate her birthday?First,...,then,...and then....At last,she....
C級作業,請回憶一下你上一次過生日是什么時候,在哪里和誰一起過的,又是如何慶祝的呢?試著寫一篇英文小短文吧。如果你能完成,可以得到三朵“小紅花”。
這樣的分層作業,體現了英語作業設計的差異性和層次性。A級作業考查對基本知識的應用,相對于機械性的抄寫詞組,將英語短語放在對話中使用,更加具有交際意義。B級作業考查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將短語通過關聯詞連接起來,結合之前第一單元所學的一般現在時形成簡單語篇,實現了單元之間的整體教學。C級作業是在完成基本訓練后,讓學生積極動腦,回歸生活,編寫屬于自己的“生日日記”。編寫日記需要結合一般過去時,一般過去時在本冊書中的Reading for knowledge的課外閱讀環節中出現過,但真正講解是在六年級下學期,C級作業的設計實現了教材不同級別的知識遷移,將小學英語教學形成統一整體。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本級別作業,是一種創新式的嘗試,極具競爭性與挑戰性。
分層作業設計使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難度,獲得相應的獎勵級別,真正體現了“人人有參與,人人有收獲”的學生主體地位。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作業設計應力求在內容和形式上豐富多彩,避免機械性重復性甚至懲罰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中體驗到樂趣,享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以“人教精通版”六年級上冊Unit4、5、6三個單元為例,呈現如何將作業設計實現趣味多樣性。
第四、五兩個單元介紹了一年12個月份的表達,每個月份對應的節日以及人們在各個節日所做的活動,第六單元介紹了一年中的四季表達法,每個季節的特征以及人們在對應季節的日常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完成一份English calendar的手抄報,學生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制作繪畫出自己喜歡的日歷。
多樣的英語作業形式為英語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補充效果,為學生學習語言增添了無限的樂趣,從某一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
近年來,我國的課程改革工作逐年深入,新課標教學理念也穩步落實,在此期間,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有了明顯提升。當然,口語教學并不是片面的課文熟讀背誦或兩人一組的對話,而是在一個話題下多位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
以“人教精通版”四年級下冊Funtime1 Project為例呈現如何結合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實現英語作業的語用交際功能。多元智能理論最早出自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學者、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于1983年所著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他堅定地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語言運用、數理邏輯這兩種基本的智能以外,還應該有運動、空間、音樂、自我觀察、人際交往以及自我認識這6種高級智能。多元智能理論倡導的英語教學是“對癥下藥”,要根據不同課程挖掘特有的素材,開發學生潛在智能,從而實現英語的價值。
本部分內容是根據之前所學的關于各個房間的單詞bedroom,living room,bathroom等以及there be句型如:There is a bed in the bedroom.和課外延伸句型如I’ll make a bedroom.等詞匯句型相關內容,介紹自己的房間以及房間內的物品。本節課的房間位置布局對于開發學生空間智能十分有用處,學生利用房間立體拼圖,通過對空間結構的感知,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選擇一個房間,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拼出自己組選擇房間的立體模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得以開發。最后小組成員上臺用英語介紹自己組的人員分配、所選房間的原因以及如何布置房間,將整個英語活動帶入真實的體驗情境,從而實現了有意義的語言交際。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加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作業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合理有效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知識,而且能達到減負增質的效果。英語教師明確了作業設計的意義,研究作業設計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差異性,并結合每節課的特點,布置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就能調動學生潛在智能,有效落實“雙減政策”,實現英語的真實語言交際意義,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