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廣化校區 羊 旦
“大概念”是一種具有深層次、深意義、可遷移的核心觀念,美國學者埃里克森認為大概念是將學科中具有持久性的價值或原理進行融會貫通,以大概念教學為背景進行教學,學生將具備以下能力:可遷移概念和概念性理解,發現新舊知識之間模式和聯系的能力;將知識有效分類儲存到大腦的概念性圖式中,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而威金斯等人則認為若不能將大概念和新舊知識相互串聯起來,則帶來的是知識碎片且無意義、無價值,起不到任務有意義的作用。此外,大概念還呈現為“框架概念”,也是學界專家思考感知問題的方式。我國學界專家余文森認為,大概念從某種程度而言,是對學科本質及特殊性和學科框架概念進行反映的,相對來說大概念更高級,屬于一種高度形式化同時又具備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概念。在學界專家對大概念探討后,總結出以下基本特性:第一,大概念具有抽象性,大概念是從大量具體史實概念中對具有解釋力的概念進行抽象概況的;第二,大概念具有統攝性,能統攝小概念或者相關事實的具體功能;第三,大概念具有遷移性,能將新舊知識進行串聯或者遷移到新的學習內容、學習情景中;第四,大概念具有意義性,大概念是具有有意義和價值相連的概念、原理、命題。
非連續性文是指不具備聯系且保持斷斷續續的狀態。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相對立的是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這兩者之間具有明顯區別。非連續性文本資源主要以多種形式呈現,且教學資源內容豐富,如表格、思維導圖等形式;而連續性教學資源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將文章中的句式及段落進行連接后形成的文本內容。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應用開發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為學生開發更多想象空間和閱讀時間,并不斷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進而實現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并讓學生養成文本記錄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2011年非連續性文本逐漸應用到各個學校中的語文教學中,并伴隨著經濟發展,非連續性文本形式也逐漸得到認可。為此,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興趣,已經成為當代實踐發展需求。在經過PISA測試后可以發現,我國多數學生在閱讀非連續性文本時仍然有較多問題亟待解決,在此背景下,需要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逐漸形成非連續性文本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貫穿。
縱觀語文教材可以發現并總結,非連續性文本主要是通過記敘文、應用文或者游記等等形式呈現的,但這些并不是非連續性文本內容。不僅影響學生閱讀興趣,同時還會促使學生無法形成有效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圖形等形式強化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思考,并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應用,進而形成學生非連續性閱讀文本能力。
在大概念背景下,教師進行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過程中,首先要與相對立的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進行結合。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是指文本中具有連續性的段落和語句,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相比,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包含圖片、表格等多種形式的內容,有利于小學生理解。特別在講解大量文本內容過程中,這種多形式化的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切實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而大概念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都存在共同之處,具有可遷移性,能夠幫助學生對新舊知識形成全新的框架體系。由此可見,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對學生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學生具備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在閱讀過程中才能幫助學生分析閱讀內容發展趨勢,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與課本教材內容相互結合,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及確保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非連續性文本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同時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并及時補缺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課本圖畫資源是指語文課本中會包含許多便于學生理解的圖畫、插畫等內容。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忽略課本內容中的插畫圖片,更重視課本中的文字接受,事實上這些插畫圖片內容也是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的組合部分,同時也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并樂于接受的知識。教師利用插畫圖片資源進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讓學生重視語文課本中的插畫圖片內容,并觀察圖片的信息內容,找出圖片特點。第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后用自己的話將圖片信息進行概況并描述。第三,讓學生縮減描述內容,以更簡潔的語言進行表達。例如,教師在進行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時,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奠定學生寫作基礎,就可以適當地引用課本中所提供圖片,從而提高學生對信息內容的敏感能力和收集能力。圖片主要講述的是學生發現有人隨意踐踏草坪,旁邊還有人隨意丟棄生活垃圾,而這名學生用美術卡紙制作一張警示圖案,并設立標語牌,希望人們能講文明,做好行為規范。圖片中對內容發展都有初步介紹,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這些圖片內容進行排序,將圖片內容進行信息資源整合,以此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收集、組織圖片信息的能力,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完成課前預習作業的良好習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在進行課前預習前,學生首先要認識課本中新的生詞,對文章內容進行熟讀,并對文章內容所帶來的含義有初步了解,同時也要學會將課本內容與相關文化遷移聯想。但這方面對學生而言較為困難,學生無法將預習中的內容高效地整合為新的知識框架。基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生活化片段作為聯想背景,引導學生從中找到可用的教學資源。利用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能讓語文課程效率更高,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中《朱德的扁擔》這一內容時,學生進行預習前,對朱德同志生平事跡有一定了解,將課本內容相互結合后才能對課本內容有深刻理解。但多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進行信息整合缺乏一定的順序性。為此,教師要積極引用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第一,可以先讓學生與家長利用網絡平臺搜集與朱德同志相關的資料及事跡;第二,讓學生學會制訂表格將朱德同志的信息進行表達,進而確保學生在正式上課后對該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學習。
無論是小學階段還是中學時期,學校是學生主要生活環境,能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學生可以將校園中隱性教學資源充分整合并轉化成自身的知識框架體系。這既能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總結的良好習慣,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學生所接觸到的信息點都能將其轉化為語文知識用于學習。語文教師在進行非連續性文本教學過程中,既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校園文化,也能加深對非連續性文本的理解。例如,每個學校都有校徽、校訓,學校校徽和校訓都包含深刻意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校徽logo進行學習,不斷強化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
由于小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對多數事物都無判斷力,行為沒有目的性。因而,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制訂教學目標,并鼓勵學生主動積極且高質量地完成,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教師只有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性能持有包容心,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而為解決學生差異性問題,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采用分層教學方式,確保教學過程是針對、面向每一個學生的。
如今,無論學生學習哪一學科,都需要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能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融合,便于學生深入理解。因此,在利用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過程,教師要重視將理論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同時,要重視學生教學反饋,及時做出教學目標調整。例如,為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調查相關資料,如水資源的使用率、垃圾分類等內容,并組織引導學生整合調查的信息內容,通過自己語言將其描述進行表達,并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大概念背景下,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與生活的聯系更為密切,在公交站牌的廣告、指示地圖,都是通過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的形式進行體現的。對小學生而言,他們這個時期對很多文本內容缺乏一定興趣,且多數小學閱讀內容都是以詩歌、散文等內容進行呈現的,而這些也是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的另類體現。相對而言,由于小學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略顯匱乏,因此教師就要結合有限教學資源,以多種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創新優化語文教學內容,豐富語文課堂知識,活躍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另外,教師要注意的是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不能作為主要的教學資料,它只是一種輔導性資料,但能為學生學習帶來較高的價值意義,幫助學生對知識理論進行理解。同時,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通過插畫圖片等形式對學生視覺進行刺激,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同時對其他學科內容也會帶來直接影響。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優化創新教學內容。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不斷引導學生對文本資料進行整合,同時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小隊進行整合學習,鍛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非連續文本教學資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個部分,因此,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對小學生而言是較為豐富的,且涉及的很多內容都是學生尚未學習的領域。學生在整合過程中會存在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充分貫徹“大概念教學”,就可以幫助學生將這些“碎片式知識”整合學習。為此,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保證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收集到有效的信息資料。通過有效策略不斷提高閱讀效率,也能讓學生高效提取和分析信息資料,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一般來說,對“碎片式”信息資料整合方式主要有圖片、表格、思維導圖等形式,當學生能對標題內容進行分析后,就能對事件的發展有初步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利用科學方法論引導學生整合資源,從而最大化發揮其價值和作用。
“大概念”背景下,也促使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包含更多知識內容,為促使學生高效汲取涵蓋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要幫助學生分辨正確的知識信息,重組文本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將已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互聯系。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將信息資料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發揮自身的課堂主導地位。例如,語文教師講解人物關系時,為方便學生理解,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將人物關系用思維導圖進行描述。如此一來,不僅能加快學生對人物關系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高效學習,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大概念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本質上還是有相同內容的。對小學生而言,小學時期是積累閱讀量、識字量及知識量的重要階段,教師不能一直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為此,語文教師要積極研究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資源的應用開發,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不斷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并指導學生對課本內容中的插畫部分進行整合描述,培養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同時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文本知識重組框架,不斷優化文本知識體系,從根本上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同時強化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為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