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中學 陳偉萍
高中生物教學的一項基本價值訴求就是培養學生生命觀念,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而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所忽視,也不夠注重利用生物概念,缺乏良好的生物實踐意識。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需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從多維度培養學生生命觀念。
經過大量的時間研究調查后可以發現,高中階段的學生整體素質相對來說正在下降,生物教學的信息量也在逐年增加。在近兩年來,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已經逐漸提升,學生個體差距較大,學習能力和水平不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會給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多的困難和考驗。隨著我國現代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開始不斷出現全新的知識領域,蘊涵著較高的科技。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傳授的知識也就越來越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的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自身為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雖然教師掌握好了生物知識,也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幫助他們學習生物。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學習,缺少自主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的高中生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幫助學生提高知識與能力水平。也就是說教師更加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但是并不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面對一些生物公式等內容時,要求學生不斷進行背誦和默寫。通過反復的習題訓練,幫助學生記憶實驗操作步驟。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記憶生物知識。但是學生實際上對這些內容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很難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有效運用。
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師仍使用傳統的教案來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的知識都是一樣的。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就會導致教師和學生更多地依賴教材中的內容。并沒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適當選擇教學內容,整個課堂教學內容相對來說缺少彈性。每個學生能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如果教師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會有一部分學生無法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長此以往,就會導致這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不愿意學習生物。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生物知識,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其中主要包括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只有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只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這種教學形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不高,對學生之后的學習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生命和人的身體構造大多只具有感性認識,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生命體的功能價值或部分微觀結構比較抽象,很難真正理解其中內涵。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立足生命本身層面,使學生更直觀、近距離地看到人體主要由哪些結構和要素組成,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增強自我認識,關注自我保護,積極探尋生命的真諦。在生物教學期間,教師要注意把相對抽象的知識內容以更顯性、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生命的偉大與奇特,發自內心地產生敬畏之心。比如,在對“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相關內容開展教學期間,為使學生深入理解“攜帶者”“遺傳信息”這兩個關鍵詞,并感受生命的奇跡,教師可以問題形式導入相關概念,如“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和父母非常像,要么形似或神似?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此時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基因遺傳”。而后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講述課堂教學知識,通過板書或多媒體展示DNA相關的核心概念。為了使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DNA結構模型,教師先將平面雙螺旋模型分配給每個學習小組,將該模型作為參照,對DNA包含的各種神秘物質進行介紹。之后,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用不同顏色對胸腺嘧啶、胞嘧啶、鳥嘌呤、腺嘌呤進行染色,然后在DNA模型中相應部位貼示對應的堿基。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動手向DNA模型中貼示染色堿基過程中,能使學生對生命產生感慨。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可逐個介紹相關結構與對應功能,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知識觸摸個人身體,并感悟生命的奧秘和神奇。通過引入結構模型開展生物教學,能使學生更直觀、深入地理解身體中DNA的價值、結構與功能,并清晰地認識生命的演化、發展與來源,建立正確生命觀,并內化于思想意識中。
要通過高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生命觀,還要注意利用科學實驗引導學生探究生命的來源與真諦,并從中培養起生命觀念,使學生深化理解生命知識,產生頓悟,并逐漸養成健康意識。通過設計實驗,學生能直觀地感受生命脈搏跳動,對生命的強勁有更深刻的感悟,并逐漸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對“生物技術能與實驗”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期間,這一實驗主要是讓學生制作泡菜,同時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進行檢測。這一內容和生活中飲食安全息息相關,也關系到生命的成長與延續。在實驗教學期間,為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生命觀,教師可注意在實驗前先為學生介紹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規中對亞硝酸鹽含量的一些介紹,并拋出問題“我國食品安全法中為何對這些食物標注出明確且嚴格的上限規定?亞硝酸鹽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通過為學生介紹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并拋出問題,可有效激發學生好奇心,而學生對后續要開展的科學實驗充滿好奇,其本質就體現出對生命的關愛。在實驗鋪墊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入泡菜加工基地,讓學生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進行檢測。經過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可精準、嚴謹地進行檢測,開展科學實驗。經科學檢測與對比,大家都發現學校飲食中亞硝酸鹽含量很低,符合國家相關使用標準。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從科學的角度看到怎樣的飲食是安全的、健康的,也明白科學實驗是驗證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途徑,并在后續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應用所學知識驗證生命,感嘆生命的神奇,同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
為培養高中生的生命觀念,還要注意立足人本視角看待生命。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可通過開發生命校本課程引導學生系統化地學習生命相關的科學知識,并培養人文思想,使學生更關愛、珍愛生命。為促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并建立生命觀念,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期間要注意和生命理念相結合,通過生命思想的滲透,促進學生養成完善的品格,培養成一名生命力強勁的時代新人。在校本課程開發期間,教師要注意和教材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校本開發過程中,并從中了解生命成長的規律。比如,在“穩態與環境”這一節中講述“免疫調節”的相關知識,該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所以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結合這一課程內容提煉核心知識,引導學生認識疾病,防御疾病,并結合相關知識共同開發校本課程。比如,教師可與學生共同以日常疾病為基礎開發“常見傳染病防治”這一校本課程。課程開發之初,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人們在日常生命中都可能感染哪些傳染病,之后分類設計疾病預防措施。為了使生命更加安全,不給病毒任何侵襲的機會,還要注意做好預防,所以在課程開發環節,可在教師引導下由師生共同在課程中融入部分人體防御相關理論知識,比如,可對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作出詳細的解釋說明,解釋文字要通俗易懂。通過師生共同開發與編寫校本課程,能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生命,掌握保護生命的方法和途徑,減少病毒的侵害。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生命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并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期間培養學生生命觀,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堅持勞逸結合原則,適時組織一些游戲使學生的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更自然、輕松、深刻地認識知識內涵,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更積極、自覺參與學習過程,高效認識所學知識。高中生物涉及很多抽象化知識內容,并且有一些微觀知識,為使學生更輕松、快速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可在教學中靈活應用游戲教學法,將知識和游戲結合于一體,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并調動其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過程中,順利地培養學生生命觀。比如,在對“蛋白質形成過程”相關知識展開教學期間,教師就可設計游戲活動。如教師在基礎知識講解后,為學生介紹游戲規則:“接下來,我們一起做一個和蛋白質有關的游戲,在游戲中,你們所有人都扮演氨基酸,當我說出幾肽,你們要以最快的時間自由組合,用拉手或拉胳膊的方式組合示意。”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玩游戲,所以會積極參與游戲過程,并在此期間深入思考。如在游戲開展中,當教師說出“二肽”,每兩個學生就會快速自由組合在一起,而后教師可讓學生生動的演示脫水縮合過程。在這一游戲開展中,學生可更生動、直觀地認識二肽,并深刻掌握肽鍵數和所脫下水分子數相等。通過這一設計,學生可深入認識和理解蛋白質形成過程,了解蛋白質結構具有多樣性特點,并逐步形成生命觀念。
生物學理論知識是生物學家經過大量實驗和不斷探究所總結出來的,不僅反映了生物的真諦,也是生物學家智慧的結晶。在高中生物教學期間,教師也可通過為學生介紹生物科學史,使學生對生物學理論知識形成與演變過程有正確認識。目前,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很多生命科學史相關的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就可積極利用相關知識,為學生呈現生命科學發展過程中,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逐步完善的建立知識體系,逐漸形成正確、良好的生命觀念,并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比如,在對“生物進化”有關知識展開教學期間,教師可事先準備達爾文對加拉帕戈斯群島多種地雀研究的相關資料,并以圖文并茂形式呈現相關內容,以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學生在觀看相關資料內容后,教師可引導其觀察并思考“加拉帕戈斯群島中的13種地雀是如何形成的?”在學生思考與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使學生重點關注并分析生物的統一性、多樣性,使其結合生物的生殖隔離、地理隔離等知識展開深入探究,并促使學生思維更活躍。這樣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使學生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究生物知識,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在此期間建立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巧妙的創設生活情境,能讓學生發現生物知識和生活之間的關聯,在學以致用過程中培養其生命觀念。同時,創設生活情境還有助于調動學生生活經驗,使其增強學習動力,在自主自覺的探索中理解生物知識,同步培養其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對“細胞中的糖類和脂類”相關知識教學期間,教師就可創設生活化情境。如教師進行情境描述“在運動會上,小明剛參加完長跑比賽,體力消耗很大,這時他吃什么食物可以快速恢復體力?”在學生討論并發言后,教師再次提問“我們在生活中總是不喜歡脂肪,而脂肪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為使學生更順利地分析問題,還為學生提供“營養成分表”,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也更積極地探索與理解相關生物知識,明白生物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可進一步體現生物知識所具有的實用性,明白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并使學生逐步建立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教學肩負著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重要任務,而學生養成生命觀念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創新生物教學策略,充分認識到生命觀念培養的重要性,和學生保持一致的生物認知,促進學生建立并發展生命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生物有關知識基礎上懂得珍愛生命、關愛生命,逐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