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宏 ■天津市第一中學濱海學校 李海玲
教案是從教師教的角度對教學的設計;學案是從學生學的角度對教學的設計。青年教師既要寫好教案,也要學會編制和使用學案,達到學案與教案設計的有機融合。
寫教案,是在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教學的活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又可以存儲于教師心中。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無形教案。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都要注重寫好有形教案,青年教師更要寫好詳案(詳細的有形教案)。
就教案的基本結構來說,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會有不同的認識,但詳案的基本結構大體包括以下這些方面:課題(本課的名稱);課時(第幾課時、共幾課時);對教材的分析和認識(學科專業基礎知識與能力);對學情的分析和認識(教育心理常識及學生實際情況);教學用具、學具(輔助教與學的手段和工具);教學目標(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學重點(本課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難點(本課學習時易產生的困難和障礙點);教學方法(教與學運用的行為方式與手段);教學過程(包括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和步驟,課堂練習和作業等);板書設計(寫在黑板上的主要內容);教學反思(教師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為下次課作準備)。
在書寫過程中,詳案要寫的條目較多,容易導致主次不清、詳略不當。當教師具備了一定的經驗之后,就會逐漸體會出教案要貫穿一條主線,這條主線就是教學目標(包括確定重難點)。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教案的主體。
同樣的教學目標,可以有不同的教學過程設計,人們稱之為同課異構(教學過程的不同設計)。在把握教案的主線與主體的基礎上,要善于創新設計個性化教案。下面以高一物理緒論課“物理學與人類文明”為例,說說三種不同的設計思路。
第一種設計:教師講,學生聽,適當讓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講得很精彩,引人入勝,令學生佩服,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師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贏得了學生的信任。
第二種設計:學生閱讀教材,聯想初中物理和生活實際,針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開展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畫龍點睛,進行適當擴展,通過演示各種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熱情高漲。
第三種設計:教師提出學習要求,適當點撥后學生自主完成。
緒論課是高中第一節物理課,一堂好的緒論課是根據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知識起點、思維能力和心理特點的精心設計,是教師教學理念的體現,是教師多種教學方式、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并不是教科書內容的簡單講解。
面對不同的教學設計,用哪種設計更好?適切的就是更好的。這里的“適切”重點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生不習慣自主、合作、探究,就要用講授法進行過渡,且能展示教師的教學風采。如果學生水平較高,能夠自主學習,教師就不要滔滔不絕地講授了。教師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不斷引領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和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在上述三種設計中,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細節處理。如,在總結初中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明確高中學習的基本要求;運用多種媒體教學,擴展知識,給學生鮮明的視覺感受;重視實驗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的激發;側重典型案例分析,讓學生體驗研究方法;倡導自主學習,重視科學探究;綜合運用學生自學、教師實驗、講解和學生討論等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當教學內容對教師來說屬于第一輪教授時,一定要寫好規范的詳案。教師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看一遍、寫一遍、教一遍,其效果是不同的。什么是“科班”出身,“科班”就是一點點(雕)刻出來的。
當教過幾輪之后,教學內容裝在了心中,教師就可以適當寫簡案了,簡案簡到什么程度因人而異。骨干教師可以采用條目式,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可以采用卡片式……但寫簡案不能成為教師不寫詳案的借口。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幾年前的詳案到現在不一定適用了。曾經隨堂聽過一位特級教師的物理課,課上該教師幾乎沒看教案,課后交流時發現其教案非常詳細,這對其他教師就是一種無聲的影響。
當教師的教學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之后,詳案、簡案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因為教案是實際教學活動的預案,不是課堂實錄。不要把本來應該是生動活潑的上課過程格式化為執行教案的過程。要把握預設,更要注重課堂上隨機生成的教育因素。當教師從“教書匠”(教書匠也是一種境界,無貶義)達到智慧教學的境界之后,就可以創造出個性化的教案。教案是為教學服務的,不是為了教案而寫教案。
學案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等,為指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的課堂行為所做的教學設計。學案應指明課堂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生自主學習時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課上采用的典型例題等。學案可以為學生的預習、學習和復習提供便利,幫助其提升學習效率,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的重要媒介。
學案的結構應盡量簡單明了,以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資源為目的。學案的基本結構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學習目標(說明本課的主要學習任務);學習重點(說明本課要學習的重點或關鍵性問題);學習難點(說明本課學習時易產生的困難和障礙點);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教材的基礎上,課前需要解決的問題);課堂筆記(留白——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學習記錄);典型例題(課堂學習過程中使用的主要例題);學后反思(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總結)。
在學案的設計中,以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為主線,以設計自主學習內容和典型例題為主體。學案的編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目標與重難點的設計是在教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設計的,表述要更為具體,可讀性要更強,使學生讀得明白。
2.自主學習部分以本課學習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為主,呈現方式可以是提問式或填空式,不宜太難,方便學生自主預習。
3.例題的編排要由易到難,體現分層(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哪些題屬于第一節課要完成的,哪些題是第二節課要完成的,哪些題是用于知識拓展的,都要提前思考到位。例題的選取要盡量做到少而精,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新授課時要將難點分解,有效地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下面以新授課“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為例,說明學案的寫法。
【學習目標】
(1)會用左手定則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理解洛倫茲力對運動電荷不做功。
(2)理解帶電粒子進入勻強磁場的速度方向與磁感線方向垂直時,粒子在勻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會推導帶電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和周期公式。
【學習重點】
推導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和周期公式。
【學習難點】
解決帶電粒子在有邊界磁場中運動時的軌跡、半徑、時間等問題。
【自主學習】
(1)洛侖茲力的作用效果。
由于洛侖茲力總是垂直于電荷的運動方向,因此洛侖茲力總是不做功。它只能改變運動電荷的速度方向,不能改變運動電荷的速度大小(或動能)。
(2)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不計其他力作用)。
若v∥B進入磁場,帶電粒子所受的洛侖茲力F=0,帶電粒子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
若v⊥B 進入磁場,帶電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線的平面內以速度v 做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由洛侖茲力提供,即qvB=mv2/r,解得軌道半徑公式r=mv/qB,周期公式T=2πr/v=2πm/qB。
(3)自主學習后的疑難與困惑(留白,由學生做好記錄)。
【課堂筆記】
(留白,由學生完成)
【典型例題】
(略:同教案例題)
【學后反思】
(留白,由學生完成)
學生初次使用學案時,教師要對使用方法和步驟進行指導:課前了解本節課學習目標和重難點,通讀教材完成自主學習部分,就存疑的地方進行標注,課上通過聽課或交流討論解決課前的疑惑,記錄課堂筆記,完成例題,課后進行反思總結。
學案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是教師與學生分享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的載體。教案和學案的設計應該是同時進行的,是同一標準下的統一設計。教案是為教師設計使用的(一般不向學生公開),學案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由師生共同完成的(印發給學生),教案和學案的統一設計要體現兩者的融合,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教案、學案的設計。
教案的設計是在教師自主備課的基礎上,每周備課組教師集體備課,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統一本周教學進度、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及課堂講授的例題等。教師依據集體備課的要求,再次進行教學設計,設計適合本班實際的教學預案,形成個性化的教案。
學案的設計是備課組集體研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托教案設計學案,以方便學生閱讀和理解為原則。將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重新表述,設計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突出重點、分解難點,設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根據授課的內容和順序選擇相應例題,難度由淺入深,知識層層遞進。必要時可自編例題,實現一題多問、一題多變。學案在課堂實踐使用過后,對其中不當的地方,備課組集體備課時提出修改意見,使學案的設計更加合理,為下一次(轉給下一屆備課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作準備。
2.依據學案設計教案,依托教案更新學案。
學案的編制集中了學科組教師的集體智慧,經過幾屆學生的反復使用后,不斷修改和完善,實際上形成了適合學生學習的一套自編教材。一個新教師在閱讀學案之后,應能通過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了解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通過研究自主學習內容掌握教學的基本內容;通過例題了解教學的層次,掌握教學應達到的高度和難度。教師可在充分學習學案的基礎上設計自己的教案。
新課改、新高考、新科技對教學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不斷更新學案,是每位教師不容懈怠的工作。教師在備課時,教案和學案應同步進行。集體備課時,教師依托教案提出對學案的修改意見,達成共識后分工合作進行修訂。在讓學案保留經典的同時,要跟上時代和課程改革的步伐。寒暑假期間,備課組對上一學期剛剛使用過的學案進行集中修改,對下一學期將要使用的學案進行審核。
備課組在同一標準下設計的教案和學案,在使用中充分實現了教師和學生、教師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對話。上課前,教師了解學生在經歷自主學習后對教學內容的熟悉情況,學生了解教師授課的重難點和主要內容;上課時,師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疑難問題等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使師生間溝通更順暢,教與學的針對性更強。在偶有教師需要借班上課或需要代課的情況下,教師和非自己班的學生之間也可以實現無障礙溝通。教師和教師之間通過教案和學案相互學習,同一備課組教師使用同一學案教學,依據學案設計、修改教案,可實現備課組教師的共同成長。學生之間通過統一的學案相互溝通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寫好教案與學案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要教師把精力放在課程與教學上,不斷進行改進和提升,相信每位教師都會成為這方面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