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縣三沙中心小學 唐莉霞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全面培養學生的教育趨勢下,引發了教師更多的思考。小學語文教師圍繞如何促進小學生寫作,開啟了多樣化寫作教學方法探究。教師拓展學生閱讀,針對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評,鍛煉學生主題寫作的能力,從不同角度總結了有效的作文教學經驗。作文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運用作文技巧等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還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同時還反映了學生的思想態度和理想追求等。
加強對學生作文寫作的培養,能優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知道怎樣應用語文知識來完成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正確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語文素養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但是在實際作文寫作中,學生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尋找寫作的素材,不知道怎樣打開自己的寫作思路,不懂得如何應用課堂積累的知識,不能嫻熟地運用作文技巧等,這些因素制約了學生語文進步,也引起了語文教師的警惕,使教師對如何有效促進學生作文質量提升進行了思考。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要懂得從學生出發,分析學生的寫作現狀,讓學生知道如何寫作,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會發現自己在寫作中出現的不足,會鍛煉自己的語言寫作能力,會積極地進行頭腦風暴,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收獲寫作的成果。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閱歷相對較低,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很難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細微的觀察并積累,很容易造成寫作文沒思路的情況。加上當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傳統,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當前語文教育中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其一,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沒有思路。由于當前大多數教師依然在采用灌輸式和練習式教學,給學生灌輸寫作手法,并且布置大量的作文練習內容,造成許多學生只學會了寫作技巧,并沒有學會寫作思路,導致很多學生沒有題材、沒有事件、沒有思維,致使學生出現寫作難的現象。而且部分教師認為作文與閱讀量和模仿寫作的關系很大,導致教師讓學生倡導學生閱讀相關作文書籍,并且模仿他人的寫作方法,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而且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其二,教學目標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由于小學階段的作文教育應以啟蒙和鍛煉能力為主,因此,限制過多對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大多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思想過深,導致教師給學生的寫作目標基本都是以考試為主,甚至還有固定的寫法和格式,不允許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從而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與靈性,導致很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并沒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造成學生的寫作受到了極大的約束。
生活是作文寫作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因此對生活的觀察和記錄是作文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之一。教師在語文寫作教育中一定要注重與其他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對日常生活以及身邊事物的觀察,尤其是在日常的課文教學中,例如在《鄉下人家》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眼中的鄉村生活和故事進行表達,如果沒有鄉村生活經驗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或者其他同學的鄉村生活進行想象,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紀錄和思考,讓生活以及課堂中學到的東西成為未來作文的后備素材之一。而像是《貓》等以描寫動物或者景物為主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實物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觀察,同時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進行語言描述,并對學生的語言規范和修辭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提升觀察力的同時也能學到優秀的修辭手法。而且要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喜歡的物品進行觀察和記錄,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積累素材,讓學生在作文寫作時更容易對相應的題材進行素材選擇。
寫作不僅僅是要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敘述,同時也要加入一定的思想。由于小學生想象力豐富但思維和表達能力較差,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例如,在寫作中,教師不應該只拘泥于學生對現實題材進行寫作,應多鼓勵學生寫一些虛擬的題材,例如,對喜歡的動畫或童話故事進行改編等,從而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學習,引導學生正確地運用修辭手法,積累優美的詞匯以運用到作文中。同時為了開拓學生的眼界和體驗,教師也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研學旅行,對當地的風景名勝或者公共場所進行一定的觀察和體驗,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思維,并且可以有效給學生提供寫作題材,從而在多方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閱讀與寫作就像一根藤上的兩朵花,雖然各自開放,但是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部分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常常出現抓耳撓腮,愁腸滿肚的情況,遲遲無法完成寫作任務。這是由于學生缺乏寫作的素材,生活積累不足,知識面狹窄,語言詞匯積累欠缺,難以在生活中發現美,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學生閱讀素材,使學生能在寫作的時候信手拈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緩解學生的寫作壓力,調動學生寫作興趣。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的時候,可以將具有特色的文本內容組合在一起,然后帶領學生一起閱讀,使學生在大量文本資源的閱讀滲透中,加深自己對文本內容的印象,品味文本內容中的語言、意境、情感等,知道作者是如何借助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從中析出自己可用的信息,將其融入作文創作中去,使作文更具有閱讀性。
在帶領學生進行景色學習的時候,筆者為了使學生形成善于觀察的寫作習慣,讓學生能依據景物的變化寫出自己心中的美景,能夠按照一定的寫景順序,完成作文,使作文更具動態感,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山居秋暝》《楓橋夜泊》等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總結寫景文章的寫作順序,了解如何通過一定的順序來完成景色描寫,并讓學生對比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說一說突顯景物的動態變化,具有怎樣的寫作效果。學生通過閱讀,分析了不同寫景文章的寫作順序,整理了文章中動態寫景的句子,對如何寫景有了清楚的認識,在創作中能夠借助景物的動態變化來突顯景物的特色,完善作文的結構。
學生的寫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只有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寫作經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立足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不足,對學生進行優化指導,讓學生了解怎樣可以更好地改善作文質量,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評價用語,重視學生在寫作中的優點,積極分析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學生一起總結出現問題的原因。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會意識到作文并不是簡單地將語言堆積在一起,形成句子就可以了,而是要靈活組合語言,使其在碰撞中產生新的火花,使作文更具真情實感,更具價值。學生會針對自己的不足來設計下一步的學習計劃,自覺思考如何解決寫作中的問題,與教師積極配合,展開作文訓練,減少自己在寫作中出問題的概率。
在組織學生進行“縮寫故事”時,筆者先是帶領學生閱讀了課本中所提供的《獵人海力布》的縮寫案例,讓學生對比原文,觀察縮寫文章到底刪減了哪些內容,改寫了哪些內容,是否完整地概括了原文。在學生分析對比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對故事《獵人海力布》進行縮寫,使學生能完整地敘述故事,做到語減意不減,保證情節的連貫性。在學生縮寫故事后,筆者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析。一些學生存在故事詳略縮寫不得當的問題,筆者教育他們在縮寫故事的時候要突出故事的人物、事件,與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緊密相關的內容要詳寫,描寫人物形象、性格等的,可以適當略寫,以此來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側重點,讓學生掌握文章縮寫的技巧。
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會出現一葉障目的問題,難以發現自身寫作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而要想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就要發揮“旁觀者清”的作用,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找出對方寫作中存在的阻礙因素,然后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提出相應的措施。對存在爭議的地方,學生可以進行積極討論,搜集相關的資料,然后整理分析得出最終的答案。而如何將學生凝聚在一起呢?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學生與學生合作的力量,將學生黏合在一起,使學生能通過合作學習模式來鞏固自己的寫作基礎,寫出更具感染力量的作文。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評,幫助學生掌握分析作文的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會了解他人的長處,知道自身的不足,然后進行調整,提高作文的質量。
在組織學生進行“我的動物朋友”寫作的時候,筆者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地使用語言文字描述自己動物朋友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動物朋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在教學中先是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要描寫的動物,動物的特點等,增加學生的默契。在學生創作完成之后,筆者又組織學生在組內進行互評,使學生能結合所學內容,提出自己的建議。一開始,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筆者便以其中一位學生的作文為范例,引導學生從是否存在錯別字、內容是否完整、對小動物的描寫是否合理等對作文進行點評,并鼓勵學生開發更多點評作文的方向。學生在點評的過程中,與組內成員積極交流,擴大了點評作文的范圍,知道了從哪方面出發來判斷作文的優劣。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將作文中寫得好的句子標注出來,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從整體上提高了自己語言組織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在寫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體驗感和成就感,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作文寫作環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寫作,培養學生審題的能力,分析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主題寫作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主題的含義,知道怎樣圍繞主題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更系統化地學習語文知識、作文技巧,完善學生的寫作框架。學生在寫作中,會大膽發散自己的語文思維,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文中,使作文具有動態變化性,在體現主題的同時突出自己的思想,豐富作文的內容,提高作文的觀賞性。
在組織學生進行“故事新編”寫作的時候,筆者為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知道怎樣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合理地融入作文中,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以童話故事為主題的故事新編寫作任務,鼓勵學生圍繞《狐假虎威》《坐井觀天》《狐貍和烏鴉》等展開故事新編寫作。在學生寫作之前,筆者先帶領學生復習了以上故事內容,然后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狐貍獨自出門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底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烏鴉一而再地被狐貍欺騙之后,倘若吸取了經驗教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想象故事內容,為童話故事賦予新的創意,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之,筆者進行了深入實踐,通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有的放矢,解決了學生寫作不足之處;學生互評,鍛煉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主題寫作,培養了學生寫作想象能力。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對語文有了系統的認識,能綜合閱讀的力量來扎實自己的寫作基礎,讓寫作邁入新的臺階。學生不再畏懼作文寫作,而是能夠利用課堂掌握的寫作方法來提高作文質量,轉變了自己的寫作心態,從寫作中汲取了成長的力量。小學語文教師采取多樣化寫作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開了語文寫作的廣闊天地,使學生站在了更高角度上觀察世界,參悟寫作。同時教師也認識到了學生是動態發展的,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需要不斷提升的,只有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才能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讓學生從思想上接受作文學習,從技能上得到作文質量的改善,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想,使教學更具專業化、長遠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