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串場河小學 吳 健
新時代的教育活動要注重學習者綜合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可以幫助其更好地適應學科學習過程,提升知識探究效果,還可以使其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各階段、各學科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路徑。小學英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期間,經常會遇到學生機械記憶語言知識的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也限制了思維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將項目化學習模式引入教學活動,突破當前的教學困境。
思維品質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而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需要明確培養重點。開展教學活動期間,教師要從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獨創性、靈活性、系統性和批判性六個方面組織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以恰當的方式更好地發展自身思維品質。
項目學習是一種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討論,并最大程度地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和交流環境的學習模式。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相關文獻的研究,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具有以下特征:
組織項目化學習活動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探究項目,但項目的選擇和主題的確定應該由學生基于學習興趣和需求自主決定。在此基礎上,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探究成果的展示形式等,也需要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可以在學生提出需求的基礎上為其提供恰當的引導和幫助。
布置組織項目學習任務期間,為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很少會制定嚴格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要通過分析學生的項目成果掌握其通過項目學習的收獲,進而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其進一步提升思考深度,保障基礎知識教學的效果,從而確保學生在提升生活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等素養的同時,保障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
很多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為保障項目完成的效率和效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項目。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小組需要根據組內成員的特長和喜好,有效交流,合理分工,團結互助,共同完成任務。因此,英語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對項目化學習的分析,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探究、整合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有著積極影響。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探究項目化學習實施路徑巧妙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組建項目小組是項目順利開展的第一步,合理組建項目小組可以使每一個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保障思維活動的深度、廣度和深度,有效培養思維的深刻性。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前,教師可以設計項目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1~2 個感興趣的項目主題,而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充分學生的基礎、性格和組織能力等,輔助其完成項目小組的組建工作。
以譯林版四年級上冊Unit 4 How much?教學為例,通過分析教材,在單元教學活動期間,教師需要通過設置教材中提供的義賣場景或生活中常見的其他購物場景,幫助學生在學習或復習與飲料、視頻、衣物等詞匯的同時,掌握20~50 數詞的英語表達方式,并能在購物期間有效就商品價格開展對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下表展示項目主題并簡要分析每一個項目主題的背景:
1.I am the shopkeeper
我是一個小店主,當顧客詢問商品的價格時,我需要準確地說出商品價格。
2.Charity sale
通過出售自己不再需要的玩具、書籍、衣物等籌集資金,向山區的小朋友捐款。
3.Shopping for others
指為他人采購物品(可以為父母采購衣物,也可以為陪朋友購買飲料)。
通過對項目表的研讀,學生可以對每一個項目主題有所了解,進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而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選擇,劃分多個人數為4~5人的小組。最后,各個小組要結合本組的項目主題開展討論活動,如以“Shopping for others”項目小組需要分析自己需要為哪些人采購物品,采購期間可能會發生哪些對話,如何使用英語開展交際活動等,在交流與討論期間,逐步提升討論的深度,并意識到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提出為順利完成項目活動,需要探究與“商品價格”“詢價方式”等相關的英語表達方式。以上,在合理劃分項目小組的情況下,可以使各組都能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促使其在良好的討論氛圍中,使思維的深刻性得到有效培養。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分析已經掌握的信息,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引導學生明確項目主題并開展初步討論后,教師要引導各組設計項目實施方案,從而使其在設計方案期間,細致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靈活選取最佳解決方案。
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教學為例,學生在參與“結合‘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編創一段對話”項目期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討論項目方案。討論期間,學生會發現想要順利完成活動,首先要真正理解項目主題的含義,而“What can you see ...”這一句型是一個新句型,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會提出“可以向老師詢問”這一解決方案,此時,其組員可能會提出更多的觀點,如“老師發了導學案,可以在其中尋找答案”“上學期學習了‘can’這個單詞,表示‘能、會’的意思,可以猜測這句話是問‘能看見什么’”等多個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全體組員都可以從他人的觀點中獲得啟發,不僅可以順利地解決問題,還可以使思維的靈活性得到鍛煉。除語言知識外,學生也會對其他內容產生探究熱情,如“圖片”中有什么、如何開展對話等,并從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以上,學生在討論項目實施方案期間,可以有效發現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有效討論,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最后選出可以高效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其思維的靈活性得到有效鍛煉。
通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可以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無論是小組合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還是學生思維獨創性的培養,都離不開項目分工環節。通過合理分工,可以使各個組員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并使學生在承擔自身小組任務期間,將自己的個性想法融入自己的探究成果,使思維的獨創性得到有效鍛煉。
以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教學為例,組織項目化學習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展示多組圖片,引導學生參與“角色扮演”相關項目,結合圖片編創短劇并進行表演。各小組學生在設計項目分工期間,會承擔不同的任務,如表演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承擔“演員”的責任,設計能提升情節演繹效果的臺詞、語調、表情和動作;口語較好的學生可以負責朗誦旁白,并結合“演員”的表現方法靈活修改旁白內容;而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則需要認真關注組員練習過程,結合組員設計的表演內容設計道具,如短劇中提出“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時,可以通過繪畫展示這一場景,并在旁白中說出對應句子時及時展示圖片,從而加深“There is...”“There are...”“on the table”等單元重點知識記憶深度,并在提升自己聽說水平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力量,創造性地設計表演道具,為組員提供幫助,提升表演效果。以上,通過引導各項目組成員合理分工,不僅可以使其更加細致地設計表演細節,還可以使每一個組員都能細致地思考,創造性地探索提升項目完成質量的方案,發展自身思維的獨創性。
學生在參與項目學習活動期間,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也要適當提供指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真正理解“指導”的含義。有效指導工作并非指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想法參與活動,而是教師要順應學生的思維,巧妙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參與項目學習活動期間存在的問題,并督促其在參與后續學習活動期間,能全面分析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而培養其思維的批判性。
以譯林版五年級下冊“Asking the way”教學為例,當學生以“Visit your friend’s new home.”項目學習活動期間,學生可能會向教師求助,請教師幫忙檢查小組的階段性項目成果。在此期間,教師可能會發現,學生在設計對話期間,多次出現了問路的情況,但對話者始終為其中兩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請學生表演對話內容,當“問路者”第三次問路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提出,“Can I help you? He has been following you all the way.”,從而使該小組成員意識到對話設計期間出現的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其更加細致、全面地進行思考,指出小組內每一個成員都有對他人的想法肯定和質疑的權利,提出對語言的豐富度、情節的邏輯性、表演的生動性等進行透徹分析是取得良好項目成果的有效途徑。以上,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意識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到辯證思考,理性、科學地分析問題。
完成小組項目學習活動后,各組要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展示本組項目化學習成果,并通過思維導圖、表格等形式展示本組成員通過參與項目的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全面總結自己的探究經歷以及學習期間的獲取的知識,提升思維的系統性。
以譯林版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教學為例,當學生完成“Introduce Chinese New Year”項目活動后,可以通過短劇表演展示本組項目學習期間的成果。完成表演后,各個小組可以推選出小組代表,借助多媒體展示本組知識探究期間積累的語言和文化知識。此時,學生可以從時間、來源、傳統節日活動等角度展示本組的學習收獲,并按照時間順序,巧妙通過對話在傳統節日活動板塊中引入“be going to do...”這一句型以及“buy some new clothes”“make some dumplings”“have dinner with families”“give red packets”等短語,在介紹文化知識的同時自然滲透語言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可以總結本組在活動期間遇到的問題,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指出本組成員在探究解決方案期間的收獲。以上,在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期間,學生可以從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探究方法等多個角度系統回顧活動全過程,鍛煉自身思維的系統性。
在組織項目化學習活動期間,各組完成學習成果展示后,教師可以設計組間交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其他小組同學的展示過程,快速找出其值得借鑒的項目化學習方案,結合本組活動經驗分析其他小組探究期間是否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優化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為在有限時間內更好地在班級全體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學生需要快速思考,進而使思維的敏捷性得到提升。
以譯林版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 教學為例,各組在參與項目化學習活動中,都需要圍繞生活習慣這一主題。當其他小組通過短劇表演的方式演繹“good habits”和“bad habits”相關內容后,學生可以快速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此期間,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在觀看其他小組表演后對“We do well at home.”這一句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意識到良好的家庭行為習慣中應包含“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have meals on time”“make our room clean”“help our parents”等多個好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提出建議,如表演者在對話期間存在語速過快的問題,導致表演沒有取得最佳的效果等。以上,通過開展組間交流活動,可以使學生快速思考,及時發現他人的長處和不足,并有效組織語言分享自己的想法。長期設計此類環節可以有效提升思維的敏捷性。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期間,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教師的重點工作。為保障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巧妙發揮項目化學習法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促進作用,定期結合近期單元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活動,通過優化各個項目化學習環節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