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五中學 李 杰
伴隨著我國教育的深入改革,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筆者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幾點開展有效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希望可以促進學生通過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而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眾所周知,初中英語的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只重視英語單詞和英語語法的講解,忽視了閱讀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即使對一整篇英語短文中的英語單詞都能說出正確意思,但是卻不能完整理解全文,久而久之,也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融入和適應國際化社會生活。對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重視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和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合理選取閱讀文本、組織小組合作閱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教育手段進行教育組織和引領,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第一,課前導入脫離實際。很多初中英語教師為了充分激發出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而選擇一些課前活動,像播放歌曲、視頻等。雖然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有時候教師為了追求形式而忽視了英語教材上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英語基礎,無法達到所預期的效果。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讓英語課堂上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而組織學生一起參與時間長達十幾分鐘的英語小游戲,這樣的課前導入過于啰唆和形式化。有效且合理的英語課前導入,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初步接觸英語文本的內容,為學生的英語閱讀奠定一定的基礎。若教師總是想著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過分追求新穎的英語導入方式,那么這個環節也就失去了英語教學的價值。
第二,閱讀教學理念陳舊。由于受到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理念的較大影響,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只重視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將自己對英語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還有教師在閱讀時選擇直接將英語文本的含義告訴學生,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閱讀內容的過程;有的教師在向學生提出英語問題的時候常常沒有新意,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導致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漸減弱;還有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候,選擇采用略讀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語文本都適應于這種閱讀方法,當某個英語短文的開頭和結尾所給信息不明確的時候,學生就很難利用這種方法把握英語短文的內容。
第三,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有的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上只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沒有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積極主動性:有的教師只側重于英語文本語篇的分析和語法點的講解,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或者有的教師只注重核對答案,忽視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會不升反降,學生作為閱讀活動的主體,必然會嚴重影響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改善。
第一,缺乏主動閱讀意識。有的學生認為英語閱讀課堂上的氛圍枯燥,索然無味;有的學生則認為英語閱讀就是背誦和記憶英語語法,對英語閱讀提不起什么興趣;甚至還有的學生不喜歡參與教師互動的環節等。總體來說,有些學生并不具備主動閱讀的意識。當學生從內心深處對英語閱讀課堂產生出抵觸情緒,那么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就會逐漸減弱。英語閱讀的過程并不是學生簡單的瀏覽,而是需要學生更加活躍和積極主動地參與。
第二,缺乏英語閱讀技巧。初中階段的學生不重視英語單詞的積累,導致了在進行英語閱讀的實際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陌生的詞匯,阻礙了學生對英語文本內容的理解。很多學生遇到不認識的詞匯時,往往都會選擇查英語詞典。有時候,通過查閱英語詞典也只能得到英語詞匯的大概含義,學生若不會結合英語文本的內容進行判斷,很有可能錯誤理解該英語詞匯的含義。而查閱英語詞匯中斷了學生閱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學生閱讀英語文本的速度也會降低。當學生遇到比較復雜或者是篇幅較大的英語文本時,若不具備一定的英語閱讀技巧,那么很有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翻譯。
第三,未能深入思考問題。任務型的英語閱讀指的就是讓學生帶著英語問題去閱讀英語文本,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英語問題的正確答案。這種英語閱讀教學方式極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慣性思維,學生的思維不具備靈活性,在日后的文本閱讀活動中,必然會忽略深入思考的過程,有時候學生都能大致推測出教師所提出英語問題的內容,不需要研究英語文本的內容就可以回答這些英語問題,這十分不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訓練學生閱讀技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而掌握到其中的主旨和情感。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以體會,那么這樣的英語閱讀是無效的。根據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后及時產生解決問題的意識,以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此時,教師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就閱讀內容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學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鳴,以助力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go on vacation ?”,其中閱讀Section A 2b 的英語文本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英語文本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Where did Jane go on vacation? 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由此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英語文本,幫助學生形成對文本內容以及內涵的深入理解,使學生擁有在思考中閱讀的愉悅體驗。最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進行總結,“Can you tell me the mean idea of this paragraph?”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內容,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質疑能力和語言的概括判斷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英語詞匯積累量并不大,這是造成學生開展有效英語閱讀的一個重要障礙。若教師所選擇的英語文本內容過于復雜,或者篇幅過大,極容易打擊學生的英語閱讀自信心。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合理選擇英語閱讀材料,根據學生實際的英語基礎和閱讀能力,選擇出合適的英語文本,由簡到難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克服英語閱讀障礙,使學生可以在自身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拔高。比如,教師在做英語閱讀技能訓練時,可以先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的學生可能比較喜歡體育,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體育相關的英語閱讀材料;有的學生可能說比較喜歡美食,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美食相關的文本等。當英語文本的內容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時,學生往往會積極主動參與閱讀,以樂在其中的態度豐富自身的詞匯量,為閱讀更深層次的英語閱讀文本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新課標中對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目標進行資源選取,嘗試為學生推薦多樣化的英語閱讀平臺,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實現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訓練。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往往喜歡將自己對英語文本的理解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卻沒有獨立理解英語文本的機會,或者是學生在獨立閱讀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英語閱讀障礙,十分不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閱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才是閱讀的主體,使課堂氛圍更和諧,讓學生以飽滿的學習情緒參與閱讀活動。這樣學生既可以探究英語文本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探究,最后分享讀后成果。小組合作閱讀能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做好分組讓小組共同討論和探究:“What kind of traditional food do people eat on special holiday in China? ”,各小組先討論一些食品方面的詞匯和用語,再探究中國傳統節日吃的食品。其次,各小組閱讀完英語文章后,合作總結出“making a turkey dinner”的過程。最后,引導各小組討論中國春節制作餃子與北美感恩節制作火雞的差異,各小組分享合作成果。這樣小組交流合作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和對東西方節日不同文化習俗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國際文化意識,促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有效、順利開展。
多媒體設施在課堂上的合理應用,不僅明顯提升了教學效率,而且還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再加上多媒體設施具有多重教學優點,如容量大、形式新等,往往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也將會得到明顯提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也應緊隨時代的發展而調整,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可以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刺激學生,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英語閱讀。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上的英語閱讀體驗更加良好,使英語閱讀活動課的參與成為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比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幾種常見的交通工具圖片,如公交、自行車、地鐵等,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How do you often go to school? I often ride a bike and sometimes walk.”同時,在圖片上教師還可以標上交通工具對應的英語詞匯,利用思維導圖引出更多的表示位置的詞和更多表示問路的方式,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英語詞匯和用語。多媒體可以讓學生更形象具體地理解文章內容,那么自然也就可以開展流利的英語閱讀。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VR設備這種有趣的信息技術資源進行課堂呈現,引領學生在現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獲得愉快的英語學習體驗、達成英語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如果局限于課堂,那么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獲取的渠道就會受到限制。所以為了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適當在閱讀教學時向課外進行延伸,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閱讀材料。同時,也應該為學生挑選適合的英語閱讀書籍、報紙或讀物等,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教師為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挑選The 21st century、The Old Man And The Sea、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Mystery in London等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課外材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自由挑選閱讀,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詞匯,感悟故事情境,這樣在閱讀過程中拓寬學生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另外,由于初中學生詞匯量有限,進行課外閱讀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陌生和不理解的詞匯,所以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閱讀時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字典、通過英譯漢翻譯軟件,或是將遇到的陌生詞匯圈畫出來,向其他學生或是教師請教。
綜上所述,培養和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以足夠的耐心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更需要重視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合理選擇閱讀文本、組織小組合作閱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多個方面精心設計和合理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英語閱讀過程,以充滿熱情的教學態度對學生耐心引導,使學生在師生關系融洽的基礎上對英語文本的閱讀充滿主觀意愿,能主動投入英語課堂的參與和實踐,最終促進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最大程度上實現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