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東海中心小學 蔡明榮
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關乎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關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關乎全人教育理念的落實。同時,作為學校課程、家庭體育及社區資源的結合,有效的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能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提升教學針對性、持續性,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意識,從而改善整體的社會體育風氣。因此,新課改以來,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日漸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然而,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實施存在有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包括教師認知不足、積極性不高,學校缺乏相應的理念和細節引導,家校及社區的銜接不足等。對此,需要從教師、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出發,以真正優化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目的、內容、方法及環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增強學生體質。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提出,要“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以及“制訂實施青少年、體質健康干預計劃”。這就要求,學校除了要科學安排學生的學習生活、休息鍛煉,還要施行體育家庭作業。小學生是施行體育家庭作業的重點人群,他們是“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基礎。小學體育家庭作業顧名思義,即針對小學的體育運動要求的家庭作業,是對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要求的進一步落實,能推動學生學習、鍛煉的平衡,完成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重要任務。
家庭體育作業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內容,基于“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能有效保障學生的鍛煉時間,其具體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接軌。學生在家庭鍛煉的時間多、空間大、自由度高,但家長往往缺乏對他們的科學有效的指導,導致一些學生的鍛煉比較盲目。學生在學校鍛煉的專業性高,如體育教師會安排他們進行充分的熱身再進行運動,但是鍛煉的時間短、自由度不高,而家庭體育作業是家庭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紐帶,能有效將家庭與學校連接起來,保障學生鍛煉的效果。二是做好對體育課的延續。當前,中小學體育課的開展尚有不足,一周通常有2~3節,而如果遇到大雨、大霧、大風、大雪等天氣,體育課取消也是常有的事情,與此同時,體育課上課學生人數較多,而教師往往只有一個,難免會有學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而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則能延續體育課中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習慣。三是能促進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和體育場地的完善,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需要一定的空間(場地)、一些玩伴以及良好的氛圍,這就可以把學生、家長聯結到一起,提高全社區的體育熱情,同時推動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不斷完善與更新換代。
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都反復強調了青少年體育的重要性,指明青少年的校外體育鍛煉需要加強指導工作,并做好相關保障,這就為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提供了政策依據。此外,近年來公布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的調研結果顯示,在提倡青少年要主動參加校外體育鍛煉的大背景下,一些試點體育家庭作業省份的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呈現穩中提升的趨勢,雖然肥胖率和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有低齡化趨勢,但相比較之前的監測結果已經有較大改善,這也從側面論證了實施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是可行的,充分肯定了家庭體育作業的深遠意義。
因此,家庭體育作業是課堂體育作業和課外體育作業的延伸與鏈接,它有效彌補了課堂體育的不足,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豐富了學生體育鍛煉的形式方法。采取科學有效,客觀合理的家庭體育作業,一方面學生能更快地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進而學以致用,養成受益終身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身心素質全面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對學校在體育實踐的校外發展作出探索和補充,彌補之前在這一部分的不足與空白。
當前,很多城市的小學都開始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大部分區學校都有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盡管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現象已較為普遍,但是就開展時間而言,有的學校是剛剛開始,有的學校則已習以為常。以北京為例,29.27%的小學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間為0~2年,41.46%的小學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間為3~5年,21.95%的小學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間為6~8年,7.32%的小學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間為9年以上。不難發現,大部分小學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間3~5年,時間6~8年的就已經很少了,時間為9年以上則是少之又少。可見,大部分學校都是在近3~5年才開始重視體育家庭作業。
經筆者觀察發現,盡管各個年級教師都更注重身體素質練習類的家庭作業,但小學各年級布置家庭作業的內容存在較大差異。對一、二年級,教師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以游戲娛樂類為主,且家庭作業布置較少;在側重點上,更強調柔韌素質,涉及力量和耐力素質的較少,因為在此年齡段少兒關節靈活性最好。對三、四年級,教師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以知識、技能應用類為主,此時,家庭作業布置開始增加;在側重點上,開始重視速度塑造,因為這一時期是兒童發展靈敏協調能力的最佳時期。對五、六年級,教師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以技能應用和參與競賽類為主;在側重點上,較少關注靈敏素質,較為關注速度和耐力素質,因為這一時期兒童將步入青春期,身體素質增長很快。
學生作為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的主體,其對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的態度,直接關乎作業的實效性,關系到其身心發展,然而當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對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的興趣并不高,相比之下,他們更愿意參加體育社團或課外興趣班。究其原因,首先,學生不具備家庭體育作業的理念與技能支持,這點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如果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社會資源信息,把握最新社會要點動態,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并運用到家庭體育作業中,一定能布置出了解學生,適合學生的豐富多彩的家庭體育作業,學生完成作業也能事半功倍。其次,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需要家校銜接與合力作用,實現家庭體育作業與學校課堂接軌。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全方位、多層次了解學生的發展現狀,制定有針對性的鞏固策略。最后,教師要認識到完整的體育家庭作業實施流程包含布置、完成、評價與反饋,這幾個環節首尾相連形成完整循環的閉環,環節中的任何一個要素出現漏洞都會讓體育家庭作業變成“形式主義”。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教師需克服隨意零散的作業布置習慣,在學生完成作業后及時客觀評價,根據反饋再對作業布置進行調整改變,長此以往,通過不斷反饋,有效提升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效果。
為了讓教師、學生、家長重視起小學體育家庭作業,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實施的效果,學校應該改變觀念,有針對性地學習和制定相關指導手冊,分發給教師、學生、家長。首先,要制定相關的工作條例,為了避免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實施淪為形式主義或功利主義,要嚴格要求教師,認真執行家庭體育作業相關制度和標準。盡量不要給學生太大的負擔,而要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通過提升教師、學生、家長的積極性,促進體育家庭作業科學化、常態化。其次,要統籌控制作業量,當前的小學生既有課堂學校,又有課外輔導,還要面臨父母親朋的殷切盼望,壓力不可謂不大,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應嚴格遵循一種平衡機制——各門學科作業量的平衡機制,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提質增效。此外,增加體育學科的魅力,小學體育課一般一周2節,且熱身運動就占了半節課,對天性活躍的小學生,無疑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學校開展更多的體育活動、競賽活動,如跳繩比賽、田徑比賽、足球友誼賽等,讓教師、學生、家長都參與其中,真正感受體育的快樂與魅力,從而推動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體育家庭作業中。
體育教師作為布置家庭作業的人,對學生而言是引導者和引路人,其對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的態度,關乎作業的有效性、價值性。實際上,大部分體育教師都是十分支持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因為這能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習慣,以及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但還是有部分教師認為,這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以及學生、家長的負擔,因而對此并不積極。對此,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體育家庭作業觀念,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以真正引導學生落實體育家庭作業,大幅提升身心素質,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以學生為本,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主體是學生,教師再怎么耗費時間精力,如果不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性,那么一切工作都將付諸東流,為此,必須充分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能力,借此調節體育家庭作業的目的、內容及方式方法。比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天性好玩,注意力往往只能短暫集中,那么,教師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就以游戲娛樂類為主,而且要讓家長參與進來,以充分帶動幼兒。二是不斷更新思維和理念,在全民健身時代,關于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研究、實踐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并被分享到互聯網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其這些資源,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活學活用,而不是將一種教學模式、一類教學內容延續幾十年,這對激起學生的興趣是十分不利的。
在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中,家長是黏合劑、是節拍器,如果沒有家長的參與、監督、引導和保護,那么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就難以有效、有序地實施。家長能在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給予一定支持,比如,監督和管理時間,但涉及科學指導時,就要考驗家長的體育素養和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效果,教師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及時、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在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無法參與,而家長可以全程陪同,一個及時、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能讓教師有效了解學生的鍛煉情況,從而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改善運動技能、培養體育意識與習慣。二是家長應更多地協調教師對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監督工作。很多家長會以平時工作忙為由,疏于對學生進行體育家庭作業的監督管理,這種觀念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需及時改正。家長必須重視起來,加強家庭體育意識,將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等及時反饋給教師,做好監督、評價工作,同時給孩子以關心和關懷。三是家長應增進對孩子自身條件和情況的了解。每個學生的體質不同、興趣不同,很多時間家長只能看到孩子的一面,而忽視孩子的另一面,這就需要他們采取更加客觀、全面的視角,對孩子進行客觀評價、及時反饋,從而真正為實現“家校共管理,家校共指導”貢獻一份力量。
在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上,要進行不斷豐富與創新。小學體育家庭作業不同于文化課的家庭作業,不需要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并不是一定要跑步1公里或跳繩200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體育家庭作業,還可以從學校的“體育家庭作業庫”中提取一些體育作業,劃分類型、等級后布置給學生,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針對女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強調柔韌素質的體育家庭作業,如做操、跳舞等;針對男生,可以布置一些考驗力量和耐力素質的體育家庭作業,如跳繩、跑步;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布置一些游戲,如“老鷹抓小雞”“跳房子”“丟沙包”等;針對高年級學生,可以布置一些競技類運動,如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等。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選項,讓學生選做自己喜歡的體育家庭作業項目,但是前提是做好等級劃分,到達一定的等級后,再挑戰下一個等級,讓家長更好地指導、監督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切實進步。
總之,體育健康視角下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既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家庭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紐帶,能有效將家庭與學校連結起來,保證學生鍛煉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小學體育家庭作業,需要學校樹立正確體育觀念、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家長做好與教師的協作以及不斷豐富與創新作業內容,最終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