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大圈實驗學校 丁通華
初中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增進學生英語學習熱情的一個關鍵時期,因此,初中英語的有效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課堂的分組合作學習方法,把握課堂學習時間,構建合適的學習情境,同時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等多元教學形式豐富初中英語教學。而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參與者,在課堂期間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和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初中英語學習階段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和扎實英語基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隨著我國生產力結構的改變,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制度也有所調整。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填鴨式”英語教學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必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以及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熱情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反復思考與實踐的重點。
新課改走進初中英語課堂后,學生在課堂中是主要參與者,教師則扮演著指導者角色。而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幾個學生一個小組,在小組中選出一位小組長”的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活躍度和參與度。初中英語教師為了讓學生能互相合作、互助學習,需要制定課程目標、科學分組,通過課件制作、口語訓練、單元學習三個環(huán)節(jié)有效統(tǒng)一各個小組利益。
在課件制作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小組給予有效指導,尤其是在主題確定方面引導小組成員思考。規(guī)定時間范圍內確定主題后,小組成員之間有效分工、各司其職,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渠道及互聯(lián)網優(yōu)勢搜集資料,完成課件制作任務后,每小組有一位代表對制作的課件予以講解。每個小組在課件的講解完畢后,英語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客觀且富有鼓勵性的意見。一方面鼓勵小組制作課件良好的,另一方面指出課件制作中欠缺的地方。
初中英語教師在口語訓練環(huán)節(jié)中,可結合教材的題材內容,如家庭與寵物、食品與旅游等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題材開展演講比賽,并且每個小組確定一個固定主題演講。這種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啞巴口語”,每個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口語訓練,通過各種形式的英語口語訓練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初中英語教師在單元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有效設問,引發(fā)各個小組之間的討論互動,小組之間各自發(fā)表意見,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事實上,課堂教學的分組合作是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在小組成員的分配上教師要考慮到組內成員的平衡性,例如,英語基礎和英語素養(yǎng)高的學生可以與英語基礎稍差點的學生一組。
針對科學劃分小組這一問題,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之前可以先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將學生們分為a層、b層和c層。然后分析實踐教學所需要的小組數量以及每個小組人數,合理分析每個小組當中a層學生的數量、b層學生的數量和c層學生的數量,保障每一個小組中不同層次學生的數量基本持平。通過這種方式,最大化地保證小組與小組之間綜合實力的平衡,防止因為某一個小組綜合實力過強,遙遙領先,產生驕傲自滿的心態(tài),或者某一個小組,因為綜合實力相對較弱,持續(xù)墊底,逐漸喪失了學科自信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將a層學生、b層學生和c層學生進行有效分配,也可以讓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形成伙伴關系,以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實現(xiàn)共同提升。
初中英語教學把握好課堂教學時間需要教師做好充分準備,例如,為學生篩選出最適合的英語教學素材,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優(yōu)勢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課件,讓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體系。在了解知識結構的框架體系后,可以節(jié)省課堂時間使得課堂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與此同時能增加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最大化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4“Don’t eat in class”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運用構建適合英語情境的教學方法。
初中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叛逆期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判斷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常常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在學習上也會有類似的情境。教師如果不能注意到這一點,對初中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是不利的。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為了提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更加精彩的課堂內容,需要更多地關注初中學生的整體特征,了解到學生們的興趣所在,構建出良好的英語學習情境。為了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初中英語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通過有效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且對于學生的困惑及時指導和解答。
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是幫助初中英語課程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一步。如果學習英語不能了解其相關的文化背景,在英語的運用上是很難游刃有余的,有時候甚至會鬧出笑話來。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10“I’d like some noodles”時,教師通過中西方的用餐文化、禮儀文化等差異,優(yōu)化課堂結構,讓學生了解到文化學習對學好英語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且以生動形象的多元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這種文化差異的具體內容,這對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是很重要的。初中英語教學應該結合當代英語教育及應用的要求,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學習需求,尤其要注重優(yōu)化課堂結構,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課堂。優(yōu)化初中英語課堂結構,需要教師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模式,運用多元化教學幫助拓寬英語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通過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結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初中英語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同時有效地引導學生加強課后的自主學習,如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英語原文書籍,推薦學生觀看有利于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影視作品。通過相關書籍的閱讀和相關視頻的觀看有利于學生了解多元的英語文化,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課堂上英語知識的學習是有限的,英語作為一門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同樣需要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
為促進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即教師基于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學生模仿表演課堂內容相關情境,或者運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再現(xiàn)英語書本中的內容。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1“Can you play the guitar?”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與合作的學習能力。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尤其重視英語單詞的背誦。盡管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英語單詞的記背上是可以借鑒的一部分,尤其是針對一些記背有難度的單詞,教師篩選出來后,在課堂中分配小組討論“怎樣可以使大家更牢固地記憶單詞”。英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法、情景模擬法、發(fā)音法等,隨后各小組模擬單詞記憶的情境,在情境模擬中讓學生認識到單詞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同時鞏固英語單詞的學習。學生不斷地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對英語學習有更加積極的意義。
情境化教學法的有效引入,除了有助于提高學生背誦和理解單詞的能力以外,對課堂閱讀素材的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情境化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素材的理解,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閱讀素材中各個人物的人物特色和主要表達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個性理解和創(chuàng)造,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通過這種方式,以較為活躍且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例如,教師在閱讀素材講解之后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想一想本節(jié)課學生所學習的語法知識點都有哪些,然后讓學生思考閱讀素材中各個人物的形象,在此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情境表演和情景對話,在對話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進一步加深對于閱讀素材的理解。同時,相互交流的過程也是思想碰撞的過程,學生會彼此學習,指出對方的優(yōu)勢和缺陷,實現(xiàn)共同成長。
賞識教育有效開展的基礎是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結合賞識活動充分發(fā)揮優(yōu)點的價值,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因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觀察和發(fā)現(xiàn)能力,深入發(fā)掘學生的長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賞識教育活動不僅局限于學生英語層面的知識,也可以發(fā)掘學生的繪畫、舞蹈以及歌唱等方面的潛能,完善課堂教學平臺,發(fā)掘學生潛在能力,開展賞識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準確把握學生心理,開展賞識教育活動。如“在山里可以親近自然”,然后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自然”用英文怎么表達。在這樣的賞識引導中,學生可以這樣回答:“I want to go to the mountains for vacation mainly because I can get close to nature.”初中英語賞識教育中,要準確把握學生心理情況,開展有效的引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賞識教育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同時要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勢和閃光點,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幫助學生確立學科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更高的英語學習欲望和參與欲望,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的終身英語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提供良好保障。除此之外,在賞識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會存在著較多突發(fā)性教育資源,即教師在賞識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并不在教學內容中的問題或者知識。而教師則可以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教學評價是英語實踐教學展開過程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想要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評價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通過教學評價工作的落實,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存在的欠缺和不足,通過教師的引導明確未來的優(yōu)化方向和相應的改進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不斷成長。在教學評價優(yōu)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教學評價理念優(yōu)化和教學評價形式優(yōu)化兩個角度共同著手。
一是從教學理念優(yōu)化的角度來分析,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應當秉承著真實性原則和鼓勵性原則,真實性原則是真正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析,有效的評價,很多教師在教學評價展開的過程中都是套話,或者是較為簡練的評價,即:好、不好、一般。這種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幫助是相對較小的,而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真實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為學生指明未來發(fā)展和優(yōu)化的方向,從鼓勵式評價的角度來講,教學評價不僅需要讓學生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更需要建構學生的學科自信,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力,因此應是鼓勵式為主,在鼓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這一點上,教師可以先評價學生的優(yōu)勢,可以是學習態(tài)度,也可以是學習能力,或者是學習興趣,甚至是學生在英語問題解決過程當中思慮周全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優(yōu)勢的評價內容。通過教師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認可和尊重。在此之后,教師委婉地指出學生的缺陷和不足,并且提供相應的優(yōu)化方法和參考意見,讓學生做出不斷的提升和發(fā)展。
二是從評價形式的角度來講,除了傳統(tǒng)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外,教師還可以加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兩種評價形式,學生的自我評價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學會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形式則是為了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會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在發(fā)現(xiàn)后學習對方的優(yōu)勢和特長,借鑒別人的長處,不斷彌補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進而不斷取得進步。同時被評價的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確立學科自信,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以此為中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好新形勢下的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利用賞識教育,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法能夠豐富教學課堂,讓英語教學課堂更加精彩、豐富、有趣。多種教學模式靈活運用,靈活教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