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趙麗霞
2020年12月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優化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同年12月,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印發了《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指南》,明確提出“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與現行的《勞動與技術》課程整合實施,勞動教育必修課時每周不少于1 課時”,積極推進全市中小學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
課程是落實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載體。勞動教育課程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意識、勞動態度、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及品質的培養,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開發的一系列組織活動。本研究運用自編《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現狀的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共調查了天津市5個區19所義務教育學校。發放學生問卷2800 份,回收有效問卷2769 份。其中,小學生1818人(包括三年級學生444人、四年級學生468人、五年級學生451 人、六年級學生455 人),初中生942 人(包括七年級學生415 人、八年級學生527 人)(缺失值為9);男生1346 人,女生1403 人(缺失值為20)。發放教師問卷共160 份,回收有效問卷149 份。其中,男教師19人,女教師128人(缺失值為2);城市教師110人,農村教師38人(缺失值為1);小學教師90人,中學教師58人(缺失值為1)。
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課程開設方式呈多元式,主要開設方式是專門的《勞動與技術》課程(89.8%)、學科滲透(51.7%)和校本課程(37.4%)。92.4%的中小學生喜歡上《勞動與技術》課,然而當前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非常突出。
教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小學1—6年級開設《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占86.4%,中學7—9年級開設《勞動與技術》的占67.3%??梢?,部分學校專門的《勞動與技術》課程尚未開齊。學生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實際上能夠按照課程表上《勞動與技術》課的占84.8%。
目前,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課使用的是天津市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勞動與技術》。教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完全用《勞動與技術》教材進行教學的僅占31.9%;教師認為《勞動與技術》教材完全滿足當前學校勞動教育課需要的占45.1%。
教師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所調查的19 所中小學校中,只有3 所學校設置了中小學勞動教育專職教師。在149 位勞動教育教師中,勞動教育兼任教師137 人,專任教師只有11 人(缺失值為1),專任教師所占比例僅為7.4%??梢?,中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專任教師十分缺乏。
教師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過去1年內,中小學教師沒有參加過區教研活動的占49.7%;學校內沒有設置《勞動與技術》教研組的占46.8%;校內《勞動與技術》課的教研活動沒有固定時間(包括從來沒有教研時間的)占65.7%。
教師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過去1 年內,中小學勞動教師沒有接受過校本勞動教育培訓的占42.8%;過去1 年內,中小學勞動教師沒有參加過區級勞動教育培訓的占56.0%;過去1 年內,中小學勞動教師沒有接受過省市級勞動教育培訓的占97.2%;過去1年內,中小學勞動教師沒有接受過國家級勞動教育培訓的占99.1%。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中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在本班教室上的占84.7%;在勞動教育的專用教室的占11.0%,在校內的勞動教育基地(如種植園等)的占3.6%。可見,只有一成多中小學生在勞動教育的專用教室和校內勞動教育基地(如種植園等)上課。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多中小學生會做簡單飯菜、種植1—2 種常見農作物或花卉;近五成中小學生會使用針線釘扣子;而只有不到三成的中小學生能獨立完成編中國結。
教材、教師、實踐場所與課程體系是制約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關鍵因素。積極推進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課程實施需要完善學校勞動實踐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重視學校勞動教育研究。
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需要聚焦學生的日常勞動與未來職業世界,一體化構建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內容體系與實施途徑,生動活潑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一是重視學生基本勞動技能類課程,增強學生創造幸福生活的勞動體驗與能力;二是重視創造性勞動類課程,積極關注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將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技術等新技術融入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把勞動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一體化培養學生的勞動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三是重視勞動教育綜合實踐類課程,立足津沽地域文化,將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志愿服務、研學活動、生涯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形成系列勞動教育實踐項目。
教材是保障勞動教育課程賴以開展的基本工具。以《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指南》為依據,對全套教材的勞動育人體系進行統籌構建,出版中小學勞動教育教材。首先,要確立以培養中小學生勞動素養為核心的教材編寫目標。新時代中小學生勞動素養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形成的與勞動有關的修養和品格,包括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勞動知識與實踐能力、勞動習慣等。其次,要對全套教材的勞動主題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完善教材的內容體系。根據教育部2020年7月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于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即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種勞動,以“勞動主題”的形式對現有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再次,教材設計要有利于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教材要強調實踐性,讓動手實踐成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主要學習方式。最后,教材建設要做好配套相關教學資源的開發,教材建設要為教師開展勞動教育的教學活動提供方便。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專業化程度。首先,要大力培養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當前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的來源包括:從現有教師隊伍中抽調的教師、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招聘的教師、面向社會招聘的教師等。其中,最具可行性的做法是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因此,應該積極鼓勵適合培養勞動教育師資的高校盡快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為中小學勞動教育培養專業化的后備師資。同時也聘請社會相關行業專業人員擔任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指導教師。其次,各區要重視勞動教育專任教研員和學校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的配備。當前保證各區至少有1 名勞動教育專任教研員,各學校至少要有1名勞動教育專任教師。今后可參照學校體育、美育的最低配備標準,逐步配齊配足中小學勞動教育專任教師。最后,積極構建市、區、校三級教師培訓和教研體系,積極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的全員培訓和專業培訓。
要加強各區勞動教育實踐資源的統籌,因地制宜地加強專業教室和校內勞動實踐基地建設,讓學生扎實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將校內勞動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專用教室的建設納入到中小學勞動教育督導指標體系中。同時,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不應局限于學校場域內,要不斷拓展到家庭、社會(社區),形成“家、校、社”一體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體系,實現課程實施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