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石橋中心小學 朱同莉
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因此也是學生和教師相對重視的教學部分。對小學生來講,拘束的學習環境與傳統的教學方式自然不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相比之下,能順應學生學習興趣趨向的教學策略往往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因此,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與課外繪本相整合,推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讓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趣味多樣的繪本相結合進行理解感悟。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前,教師都會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策略的制定。但是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方式時,往往只追求學生閱讀成績的提升效果,而沒有切實考慮策略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是否能受到學生的喜愛等重要因素,致使很多教學方式在使用過程中,并沒有收獲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逐漸降低。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探索欲強的年齡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更加傾向于利用豐富多樣的內容進行趣味學習探索,而不是困頓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中。為順應學生這一學習趨向,教師可以考慮將英語課外繪本加入閱讀教學的行列中,因為相較于英語教材內容,課外繪本具備了更多的趣味圖畫及表達方式,其具備的豐富內容與多樣形式等優點都可以為教材講解進行適當的補充,也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將二者進行結合教學是當今英語閱讀教學的良好策略。筆者在這樣的教學理念基礎上展開如下的討論。
繪本與教材之間可以形成互補關系,更加完整契合地推動學生的閱讀能力塑造。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多是突出語法、單詞等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著重向學生通過知識點的講解進行教材內容的梳理。因此很多學生在接觸課文時,就已經具備了“以掌握英語知識”為學習目標這一先入為主的思想,從而無法真正將課文看作閱讀的素材。而繪本就可以以靈活的形式、趣味的繪畫及豐富的內容幫助學生營造閱讀的氛圍,從而讓學生可以以閱讀的角度重新審視課文,實現閱讀能力的塑造。從能力上講,課本閱讀教學具備著較高的優勢,而從興趣培養方面,繪本教材的應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觀看欲望,將課本與繪本相整合可以兼顧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興趣培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好能力基礎和情感基礎,為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好基礎和保障。
繪本作為良好的課外讀本,其具備的豐富內容和趣味形式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因此繪本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完善學生的閱讀思維。相較于教材課文,繪本具備的角度更加多樣、內容更加深刻,涉獵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因此借助繪本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接觸課堂外的閱讀素材與豐富知識,讓學生能以更加完善的思維、更加多樣的角度看待英語閱讀。繪本閱讀素材相較于課本閱讀素材雖然在知識量上相對較少,但是在繪本中所凸顯的英文知識都是小學教學中的精華。而這些閱讀素材在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更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人文知識,對學生英語思維的養成、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興趣的提高都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
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存在這樣的認知誤區:繪本作為閱讀教學的輔助工具,并不需要將其中的內容進行深挖,只需要借助其起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即可。這種想法導致很多教師并沒有將繪本的意義真正在課堂中體現出來,浪費了教學資源。很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了繪本的重要性,卻并沒有選擇好合適的繪本,甚至選擇的繪本與教材課文的內容相脫離。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并不能將課文與繪本良好的聯系起來,也就不能實現二者相結合促進學生閱讀水平提升的效果。繪本閱讀素材與課本閱讀素材相融合對情境的構建、興趣的提升和能力的提升都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但是現階段教師對繪本素材的認知不夠全面,在繪本選擇的過程中也不夠科學,導致兩者所整合達成的效率和影響相對較低,很多時候不僅無法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和發展,甚至還會大大地制約教學效果,導致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讓課堂教學變得拖沓、復雜,讓學生的興趣降低。
繪本如何選擇才能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與情感?繪本的內容應怎樣與教材的課文產生關聯?這些問題都是教師在開展繪本與課本結合閱讀前需要考慮的問題。許多教師選擇的繪本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也無法帶動學生通過閱讀產生情緒共鳴,這樣的繪本加入閱讀教學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促進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課本的內容進行繪本的綜合性挑選。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的自身情況與課本內容相關聯,找出共同點后再依據共同點尋找合適的繪本。比如,與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元素有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簡單的人際關系等,教師可以從中挑選出一項,再從教材中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課文,最后結合考慮挑選繪本。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并非要求學生提升卷面成績,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感悟、自我思考以及情緒感知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實現利用閱讀陶冶情操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師僅僅利用教材課文,并不能達到如上的效果。因為課文雖然內容飽滿,但是更加注重的是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并且學生與教師對課文的第一印象也決定了課文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此時,繪本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帶動學生以閱讀的視角看待課文內容。繪本具備的節奏性與靈活性都能更好地帶動學生的情感變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深入其中思考感悟。比如,學生在學習完三年級上冊“My family”這篇課文后,并不能對家庭情感、父母關懷產生強烈的共鳴,但是當教師引導學生以此主題為出發點閱讀What Dadies And Mommies Do Best以及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mmy這兩本繪本時,學生就會在繪本的節奏與情感帶動下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父母的關懷、家庭的溫馨以及親子之間濃厚的愛,在繪本閱讀結束后,學生就可以帶著更深入的情感回顧課文,以閱讀的視角重讀課文、重新感悟。
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雖然小學生由于閱讀經驗的缺乏并不能快速培養這項能力,但是教師要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與課文相結合推進閱讀教學這一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且,很多學生倦怠了普通英語課堂的模式,并不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從而對一些基本的語法搭配等基礎知識點掌握得不夠牢固。教師可以借著繪本的自主閱讀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讓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鍛煉自主閱讀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夯實英語基礎。比如,教師可以選取《From Head to Toe》這本繪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閱讀。學生在生動插圖的輔助帶領下進行小組內互相交流,實現自主理解繪本的內容,并且這本繪本所應用的動詞詞組與常見搭配都非常適合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在繪本的趣味性吸引下,學生更易于接受其中蘊涵的英語基礎知識。這樣,在自主閱讀習慣逐漸養成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也得以夯實,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除了利用已有的繪本與課本結合幫助學生實現閱讀素養和能力的培養之外,教師還可以轉換一下教學思路,讓學生根據課文提供的閱讀素材實現繪本的“自制”,以自制的形式體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繪本與課本借由學生這一“中間媒介”得以融合。這種模式雖然看上去較為新穎,但是具體應如何落實還需要教師運用突破性思維開展實踐。因為在教師的習慣性印象中,只有使用已有的繪本或課本素材實現融合推進才是正常教學模式,一旦讓學生進行自制繪本,免不了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很多教師會擔心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耽擱正常的教學進程。實際上,教師應摒棄這種擔心,因為只有學生自主動手、主動思考、參與制作,才能將學生對閱讀的感悟和理解進行最大化的呈現,也就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故而教師可以大膽嘗試讓學生選取課文素材,結合自己的閱讀感悟進行繪本自制。如四年級上冊“Let’s make a fruit salad”這一篇課文素材中表現出了制作沙拉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以閱讀的角度通讀課文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簡單有趣的繪本。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調動起自己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繪本的制作表示自己閱讀的程度,將自己的真實感悟、步驟理解通通體現在繪本的繪畫制作中,也為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指向提供了參考。
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大多都只是“繪本”與“課本”這二者之間的聯系與融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引進其他有效工具使二者融合推動的閱讀教學效果更為明顯。并且,教師所采用的工具還需要具備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等優勢。故而教師可以觀察目前的教育潮流并選取與閱讀教學相關的有效教具,其中,信息化工具與平臺就是教師可以選取的工具目標之一。信息化工具具備的豐富性和及時性都可以為閱讀融合教學提供有效的動力和助推,讓學生及時在閱讀課堂外也可以及時感受繪本與課本融合帶來的閱讀感受。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專門的“閱讀平臺”,并且在閱讀平臺中根據目前的教學進程,將學生已經學習或正在學習的課文以及與課文相關的繪本以電子版的形式呈現在平臺中,讓學生可以在課下時間完成閱讀,并且將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及時發送到平臺上,在閱讀中遇到的疑惑也可以及時提出,讓教師與其他同學進行解答交流。由此可見,在信息化平臺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在融合性閱讀推進的同時獲得及時性、有效性的反饋與教育機會。
閱讀是英語教學中占據較重要地位的一項教學內容,也是教師絞盡腦汁進行教學方式制定的一大“難關”。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與閱讀習慣并非一朝一夕,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接觸閱讀,還要讓學生意識到如何“讀好”“讀對”“讀透徹”。故而將繪本引入閱讀教學,使繪本可以與課本實現有機結合共同塑造學生的閱讀素養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新穎途徑。在一段時間的結合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閱讀興致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那些原本認為閱讀是負擔、是硬性要求、不得不應付完成的學生,如今也在繪本的推動下、在多樣化的教學對策推動下實現了態度的轉變和興趣的提升。同時,繪本的加入使學生可以更加透徹、更加深入地閱讀課文、認真理解,相較于原先的閱讀教學效率實現了較大的提高。
雖然教師在這種新穎的融合性閱讀教學中收獲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止步不前。這一可喜的成果帶給教師的不應只有喜悅,還需要有足夠且深刻的反思。教師應反省:在之前的閱讀教學中為何沒有收獲更好的效果?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何一直低迷?教師應意識到,不斷改進教學對策,采用符合學生閱讀趨向、興趣發展并且貼合課本素材與教學目標的模式和方法才是閱讀教學的正常發展情況,教師應及時摒棄陳舊的閱讀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思維,不斷為學生的閱讀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繪本具備的趣味內容與豐富插圖都可以成為學生日常閱讀的良好素材,將這些素材與教材課文相結合進行融合教學,可以獲得比傳統閱讀教學方式更明顯的教學效果。繪本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求,還能作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推動劑。學生在結合式閱讀教學的氛圍中不會感到拘束感,反而會開放自己的閱讀思維、積極回應教師的閱讀引導,在這樣的良性循環模式下,學生會逐漸熟悉閱讀的技巧與方式,同時會從閱讀中不斷收獲成績感,樹立閱讀自信心。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趨向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制定結合式閱讀策略,保證學生可以在有效的策略與豐富的素材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積累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