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縣小學 武長青
近年來,現代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學科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進程,使原本單一枯燥的知識點更加形象和具體,使原本乏味的學科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因此,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了詳細化地探析,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供參考。
道德與法治在小學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是伴隨著學生學習和成長全部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設置和學習不只是為了完成教學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讓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凸顯道德與法治在學生學習與成長中的重要價值。但這門科目的知識內容比較枯燥,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這門課程時根本無法深入其中,因此整體學習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嘗試在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幫助其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當前我國新課程標準中關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明確的指示,各學科要高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給學生營造和提供一個豐富、多彩、趣味、多變的學習環境。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重點在于對知識點的形象與細化,延伸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更加強烈和鮮明的視覺以及聽覺沖擊,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信息技術屬于新時代的產物,是對陳舊教學理念的突破,對單一教學方法的創新,其教學方向在于實現學科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根本在于鍛煉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實施中教師要找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和信息技術之間的契合點以及關聯之處,做好課堂的把控,讓學生更好地吸收這部分的知識點。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學生以及學科性質的精準分析工作,從多個角度思考與設計教學活動看,這樣才能切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其形象思維還處在基本階段,當他們面對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時,在理解上會存在一些困難。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如歷史、地理、生物等,內容跨度比較大。在未開展這門課程時,學生基本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面也比較狹窄,所以初次接觸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學習壓力。為此,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使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化,提升教學趣味性。
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需要實現兩者之間的整合性發展,所以要對信息技術的特點進行合理性地分析,并站在小學生年齡段特征的基礎上,考慮學生的學習與日后發展等多個方面的訴求。小學生由于年齡和性格的不穩定性,思維還處于形象化階段,對很多問題的思考還處于起步以及探索階段,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無法全部吸收下去。因此,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從小學生的身心出發去設計教學內容,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更有利于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也更容易使教學內容被學生所接受。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呈現出了很多種形式,如圖片和文字結合、圖片和音頻結合以及視頻教學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更有利于凸顯課程重難點,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比如,在學習“做聰明的消費者”這樣一單元時,分三個課時講解了有關消費者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如何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如何正確地認知消費問題。年齡段不同的學生對消費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就需要對四年級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特征進行分析,之后利用信息技術對關于消費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利用PPT課件,視頻動畫以及趣味小游戲等多種方式展示關于消費的知識點,讓學生正確地認知消費、看待消費,做聰明的消費者,從自身入手避免資源浪費。視頻動畫、PPT課件等立體豐富的教學內容,遠比枯燥的文字更吸引學生,更容易對學生的感官系統進行刺激,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師需要認識到現階段的教育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決策者,而應是課堂引導者和指路人,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特性,才可以讓教育的價值效益和影響最大化,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更多、感悟更多、成長更多,對此教師在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內容優化的過程中都應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特征,提高教育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讓教育工作的開展與學生的契合度更高。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分散性比較突出,學習起來比較乏味,所以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會展現出消極的情緒,認為很多內容需要死記硬背,課堂吸引度不夠。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結合到一起,更有利于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從視覺到聽覺到其他的感官系統等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欲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進而為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比如,在學習“新年禮物”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采取故事或者歌曲導入的方式引出新年的話題,與學生聊一聊關于新年的趣事,逐漸地引入新年送禮物的話題。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與新年禮物相關的動畫視頻,讓學生看一看小動物在過新年時都準備了哪些禮物,感受送禮物與收禮物后的欣喜和滿足感等,并對送禮的習俗進行講解,以此來滲透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動畫視頻播放的方式,小學生對送禮物會有更加直接的沖擊和感受,而后聯想和對比自己的實際生活,可以為理論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能很好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習效果。
教師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是,現階段無論是學科素養的培育還是雙減政策的推廣和落實都十分關注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較高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探索、分析、發現、成長,進而達成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輸和觀念的塑造,尤其是道德與法治更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更加認可教育內容,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為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教學內容的調整,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邁入21世紀以后,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并且在很短時間內就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當前,很多教師都在嘗試如何將其應用到教學活動。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為教學提供了很多不同的素材和內容,當教師制作完成教學課件后,會通過網絡完成共享,其他教師就可以下載利用。但是,在利用他人制作的課件時,注意不可盲目,也不能直接套用,應該合理篩選后,根據教學需求適當修改,充分體現出自身的教學特色,在此基礎上更加全面地展現出課件的內容。另外,在挑選課件時,還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和標準,一般而言應該以教學目標為前提,以學生為課堂的核心,將教學重點、難點內容把握好,再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這樣才能順利完成知識遷移。時間長了學生的綜合性素養就會得到提升,同時實踐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比如,在“節日”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網絡上提供了大量相關素材內容,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中篩選材料內容,再根據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地區不同、文化習俗不同,相應的內容也會體現出較大差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節日,這樣對學生而言才更為貼切。如此一來,不僅教學質量會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學生融入得也會更好,最終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在授課時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方面學習內容的同時,全面優化教育環境。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后,學生潛在的興趣會得到激發,從而從教學的重難點中突破出來,并且有利于拓展教學資源。從表面上來看知識點非常復雜,但當應用信息技術細化后,學生的掌握和理解會更加深入。不僅如此,當應用信息技術后,教學方法也會得到了深入的改革與發展,從而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價值,激發其潛在的創新性意識。當然,要想將道德與法治課堂與信息技術全面融合起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對課程內容有所了解,同時還要對技術條件有所了解。換句話說,不管是教師或是學生都要豐富自我,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術,并將其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因此,基于信息技術環境開展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做到全面了解,同時學生也要有一定基礎,這樣教師就可以有效把握課堂,促進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具體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工作開始著手,一方面要確保教學活動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出來,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教學重點、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其思維水平。
比如,在“動物”有關內容的教學中,第一階段教師可為學生呈現一些手影表演,讓學生對這些手影代表的動物進行猜測,利用這種方式激發其學習興趣。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觀察水平,還可在“最愛的動物”主題下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網搜索內容,次日教學中就自己搜索的內容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并闡明喜歡這種動物的原因。這樣的教學活動特色鮮明,可以很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強化授課效率。教師的教學目標確定將會從很大程度上決定課堂教學的走向、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作為整堂課的重要方向和引導,有效確定是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據新時代下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的標準,教師的教學目標確定可以從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三個角度共同著手,構建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用教學目標作引導,對教學活動、教學方法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讓教學在實踐展開的過程中指向性更強、方向性更強,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和發展。
翻轉課堂與網絡課堂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直接展現的是信息技術的優勢和教學價值,教師利用的是短視頻的方式,將精湛短小的視頻應用到了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更加主觀地展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直接地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歡歡喜喜迎國慶”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內容在于國慶節知識的講解,所以教師可以設計短視頻,在視頻中選錄一些與祖國相關的片段,之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祖國的關系?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小學生應該如何去愛國,也可以在視頻中穿插一些民族英雄人物的相關片段,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感,并在觀看視頻和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做好自身的定位,意識到自己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民族責任感、社會歸屬感,建立他們學習的信心。
此外,網絡課堂也是在信息技術基礎上衍生,在傳統課堂上進行了很大的創新,自由性強,學生自主性高,而且教師可以同時向更多學生授課,每個學生登錄賬號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之后教師和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對知識點進行溝通和互動,為學生解答不明白的問題。在網絡平臺上師生也可以針對一些實時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對網絡中的各種評價信息進行交流,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思維,做好學生的認知鍛煉,讓學生對道德和法治有更新的認知,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水平才會得到強化,才會切實建立起他們對道德法治課堂的興趣,進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實現師生課堂中的有效交流與溝通。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門課程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教學重點是鍛煉與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讓他們在學習后可以形成更加良好的信仰以及價值觀念。而信息技術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之一,對以往的學科教學進行了創新和優化,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而網絡課堂、多媒體課堂以及翻轉課堂的構建,更給學生提供了互動和交流的平臺和機會,助力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和順利。但是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還處于不斷地探索和完善階段,其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需要一線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越性的基礎上,助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健康發展,為小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和法治觀念建設提供堅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