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小學 李 輝
伴隨社會的發展進步,家長和學校更注重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數學教育也開始重視數學文化素養這一指向。我國提出素質教育的理念已實行多年,教育管理機構就課堂授課的方案也作出了明確的指示,規定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對學科內容展開講解,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當前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已然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所以學校要在當前的教學體系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的養成,并且小學教師也要從思想深處意識到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從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素養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可以對數學產生更深入的了解,感受數學知識與社會環境發展之間的聯系。同時學生在感悟兩者之間的聯系時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深入體會數學這一學科所傳達出的人文價值與實踐價值。因此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數學的發展歷史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擴展自身知識面,同時還可以在文化素養的學習中對數學產生更深層的感悟,以此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與社會價值。
雖然時代在持續進步,可是陳舊的教育理念仍然禁錮著一部分教師的思想,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效果不佳。以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形式是教師灌輸性講解,學生只聽不說,彼此之間沒有交流,學生始終是一種被動的態度,沒有參與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成為核心,教師也未將學生定位為課堂的主角,機械地推進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難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傳授知識。每一名學生具有迥異的個性和接受知識的能力,然而呆板、機械的灌輸形式制約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新思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氛圍枯燥沉悶,數學教學難以突破瓶頸。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圍繞數學概念和算法的講解,以及對教材教法的研究為中心,按部就班地推進設計好的各個教學步驟,而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融入整個過程,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學生不能應用課堂上接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中面臨的問題也是當前教學工作的缺陷。教師只發揮指引和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作用,卻無法幫助學生進行拓展,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是當今小學教育的主要問題。
就當前小學生的數學學情而言,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文化素養的根本原因是要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領悟數學與周圍環境變化所發生的必然關系。并且學生在感受這其中關系的過程是一個對數學知識深入探究的過程,充分認識數學的誕生以及發展歷程,逐漸了解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展現的人文因素和實踐意義。所以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展開探索時,可以讀一些與數學演化有關的歷史故事,開闊自己的眼界,并且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自身的文化內涵,對數學萌生深刻的認識,逐漸提升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從數學這門學科的本質而言,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核。數學知識的優點是十分明顯的,它是一類基礎而理性的學科,理性是人類社會必須具備的,也是伴隨人類誕生至今的一種精神。所以小學教師對在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時,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理性思考,幫助學生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以此促進學生發展。同時數學所傳達出的思維模式與人們慣用的思維模式是非常吻合的,這些思維方式是人們在不斷地生存發展中所總結出來的,具有非常強的理性化特點,同時也已經形成了一種科學合理的運行模式,對這種運行模式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對學生日后步入社會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傳授時,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思維,而不是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對數學技巧進行簡單的背誦。小學時期所教授的數學知識涵蓋大量的概念、公式、口訣、圖形、猜想、比較、證明等,都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接觸的,數學知識就是所有上述概念和計算技巧的整合,所以數學在探索的過程中對學生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并且數學學科的這種吸引力不同于其他任何學科,它是理性、精密的科學。所以小學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指引學生去體會數學的美感,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會接觸到大量抽象的數學概念,微課的靈活形式及技術手段能將這些抽象的概念簡單直觀地展現給小學生,符合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考習慣。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理解能力,掌握抽象思維去處理數學難題,可是由于小學生普遍年紀較小,智力還未發育成熟,面臨抽象問題往往感覺力不從心。微課是利用網絡技術設計的一種授課形式,它完美地解決了小學生的上述難題。微課授課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刪繁就簡、化抽象為明晰,整合資源,條理清楚。學生在通過微課展開獨立學習時,能輕松跨越障礙,集中攻克一項項知識點,不必考慮摻雜其他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快速記憶和深刻理解。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生降低理解數學問題的難度,促進知識靈活運用。微課手段教學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師生感情更加親密。充足的教學資源和適當的教學手段比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可以提起學生的興趣,產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充滿期待。小學教師通過微課教學打造活躍和快樂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身心愉悅地學習數學知識。
當前小學的數學知識相對較為零散,部分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所以,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理解那些較為零散、相對抽象的知識點還是比較困難的,并且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集中時間不長,因此,小學生很難全面地掌握知識。數學教育工作者采取“互聯網+”的模式創建微課堂,將數學知識和技巧精煉、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教授數學知識,以新穎的形式來震撼和愉悅學生的感官,以創新的手段來輔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比如,教師合理規劃,將數學教材中單元習題的技巧納入微課視頻,并將講解的時間設定為一道大題,全過程的講解不超過十五分鐘。另外,教師通過提取教材中的典型習題和數學趣味典故納入多媒體教學,使學生通過觀看學習知識,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教師要及時了解每名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持續進行創新和探索,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概念、知識的掌握與領悟。
比如,數學教師在講解追擊問題的應用題時,運用微課視頻為學生播放動畫過程,以動態的形式使學生直觀地觀看追擊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該類型問題,增進學生對該類型的運動模式和解題技巧的認識,初步建立解決該類問題的模型。如此教師就能利用一個精簡的短視頻來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數學中常見的追擊問題,初步接觸和了解這類數學問題,為教師日后的深入延展做好鋪墊。
進入二十一世紀,新課標的推行改變了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小學也將學生定位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和輔助,學校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以往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灌輸式地傳授知識,學生單純地聽講,然而采取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課堂對教師的束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目前的小學課本中含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小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在學習數學難點知識時小學生自身理解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就要將難點大、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和思維合理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直觀有趣的事物,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復雜和抽象的知識點消化吸收,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順利突破數學學習中的第一道瓶頸,從而使學習成績得到質的提升。比如,在接觸“初步認識角”的數學知識時,小學生完全領悟角的定義,教師通過網絡多媒體圖片、視頻等演示不同形狀的角以及角的構成,使學生對“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對角的知識內容記憶深刻,增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以往的教學比較注重課堂情境的設計,通過這樣的手段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在恰當的氛圍下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所以“互聯網+”模式下的數學課堂是要延續優良的傳統。教師無論何時都要盡量提高情境設計的質量,為學生營造輕松合適的學習場景,以此來提高學生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
網絡多媒體技術應用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教師可以憑借此項技術,更多更真實地為學生設置學習情境,幫助學生逐漸建立和鞏固數學的核心素養,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數學視野。比如,在講解“時、分、秒”的知識時,通過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播放時鐘上的三種針的連鎖反應和運動軌跡,給學生提供觀察的機會,進而掌握了時鐘轉動的規律,幫助學生徹底領悟時、分、秒的概念和拓展相關的時間知識,增強課堂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具有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萌發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和探索是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這種動力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和主觀能動性的源泉。小學時期學生的心智還在開發階段,他們的天性比較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充分利用互聯網技為現代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學生的注意力也會被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所吸引,教師乘勢抓住機會,幫助學生充分感受數學之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擁有真實的印象,從而深刻領會教授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在以往枯燥的課堂中注入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組織趣味性活動,進而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學生在汲取教師講解的數學內容時,教師要重點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解題方法和合理的解題技巧,關注學生思維邏輯合理形成。在整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使學生處于與教師同等地位,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展開溝通和討論,建立師生間深厚的友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當前,教師要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中占據的地位,教師處于從屬位置而學生才是教學的中心。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今天,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并使用互聯網來尋找答案的能力,教師在其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疏通,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直接給學生展示答案,而應由學生獨立研究和探求去獲得問題的結果。
合作精神同樣是文化素養的一個方面,并且網絡技術的盛行給各行業的從業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所以基于“互聯網+”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也要著手養成學生的互相合作的意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設計分組協同的任務,學生只有運用網絡平臺與同學合作才能完成。學生通過互聯網展開合作既能找到相關的數學資源,也能提高自身的網絡操作技能,促進各種能力綜合發展。
小學數學知識學習起來相對復雜,要求學生牢記各種概念。所以,學生只有通過多次的背誦,以及定期復習知識內容,才能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實現復習的目標。微課教學的一大優勢是擺脫了時空的束縛,學生能運用互聯網平臺學習微課傳授的內容,可以反復地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溫習,鞏固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進行到一元一次方程運算時,學生很容易對運算產生混淆,如果教師利用微課的效果通過網絡播放給學生,詳細指點學生運用何種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難點,以此來增進學生的認識,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
“互聯網+”模式的廣泛運用推動各行各業飛速的進步,所以小學學校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也要與時俱進,運用正確的思路大膽創新,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對小學教育的需求。將網絡多媒體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既能有效促進學生互聯網技術的使用,也能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將互聯網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是現代教育領域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