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北城街道中心小學 顧銀鷗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生的德育成為當前小學教育中重要的課題。但是,在日常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降低了學生的德育效果。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怎樣積極地改正不足且有效滲透德育,這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與建議,希望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養成強健的體魄,還能為學生的道德培養提供有價值的教學參考。
新課改要求小學教育中應該積極提升德育的地位,寓德育于教育中,積極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因此,作為新時代下的小學教育,應該重視學生的德育,有效滿足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同時這也是滿足新課改要求的重要方式。
翻看《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體育教學分為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目標,在情感目標中指出: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自信心、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規范等。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技能傳授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把德育滲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體育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德育的重要性,要看到德育在學生體育鍛煉中的價值,同時也要看到學生德育下身心健康發展的成果。德育不僅僅是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的內容,其實更是一個教育的大工程,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新課改中強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來抓。針對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教師應開展相應的德育,把學科教學與德育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當下,由于年齡的關系,并且大多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受到長輩的關愛,因此很多學生在性格上存在了較多的不足,如自私、缺乏正確的三觀意識等。加上網絡信息中很多如韓流等思想的侵襲,學生更容易產生錯誤的思想和認識,降低了對事物分析和認識的能力,也會就此衍生出很多行為上的偏差,這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造成了阻礙。比如,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不夠全面,認為體育課是一節活動課、放松課,可有可無,大多學生希望體育課能夠自由活動,不喜歡教師約束其行為,也不喜歡枯燥、單調的技能練習;在遇到比較疲勞的體育訓練時,常常會選擇放棄或者抱怨的行為。在生活中,學生也會缺乏對他人的關心或者缺少集體意識等。這些問題的產生為我們的教育畫出了重點,因此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至關重要。這不僅僅是小學道德教師的任務,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由此可見,培養在小學體育教育中融入德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投入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展現新時代少年的風采。
大部分體育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簡單的德育,比如在體育課堂中的比賽環節滲透競爭意識、協作意識等。但是還有較少的小學體育教師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認為德育跟自己沒關系,不理解德育與體育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甚至部分體育教師忽視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滲透作用,在課堂上的教學中只關注學生的體育訓練是否達標,學生的體育訓練強度是否合格,對學生存在的放棄和缺乏堅毅的品格等問題卻“視而不見”,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教育,導致很多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很容易放棄或者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性格上存在了較多的軟弱和不足之處,對其今后的發展非常不利。教師對相關的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對學生的成長不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這是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思考和正視的問題。
對部分體育教師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這與教師受到當前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有關。大多教師認為小學生的教育中,學習成績的提升才是教學的重點,只有學生保證具有良好的成績,才是小升初的關鍵。至于學生的道德品行教育,因為沒有相關明確的教學要求,也缺少相應的考核辦法,因此沒必要投入太多的時間。這更加重了教師對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忽視,不能將學生的體育和德育相結合。
多樣合理的方法不僅增加了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更能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德育的滲透也會更有實效。現階段體育課中滲透德育,更多的是以教師的說教為主,過于刻意或者頻繁的“大道理”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排斥的心理,德育在課堂上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反而影響了體育課基本的技能教學。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需要探索符合當下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的教學已不適合新形勢下的小學生,特別是小學教學階段,學生年齡差異大,各個年齡段的小學生都有各自階段的特點。比如一年級學生剛離開父母的懷抱,邁向新的環境,對學校的所有事情都充滿了新鮮感;二年級的學生逐漸表現安定感,也開始產生好勝心;三年級的學生性格開始變得外向,但也容易分心;四年級的學生是主觀意識開始增強,他們“自我”觀念開始成型,四年級是十分重要的時期;五年級學生競爭心日漸增強,開始組織小團體,教師單純的口頭褒獎逐漸起不到作用;六年級的學生開始會講道理,開始了解自己的實力,會在生活中動用策略。體育教師對不同特點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時一點點變通,不但有助于上好體育課,還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教學問題上,學校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如缺少完善的德育評價體系構建模式。部分學校在體育教師的教學評價標準上,還停留在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上。比如,在體育教師在上校級、區級等公開課的時候,學校對體育教師評課的標準,也大多關注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技能教學等內容上,很少會關注教師在教學中是否融入了德育的內容。又如,若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加區級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則體育教師獲得的體育評價則相對其他教師來說會更高,很少有對體育課中學生品德的學習實效進行評價。這樣很容易導致體育教學滲透德育這一形式被淡化,評價方式也變得單一。另外,大多數體育教師缺少多樣有效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對象更多的是體育技能學習,采用的評價方法以口頭表揚為主,比如“這位同學做得很好”“這個動作做得很正確”“今天,你們表現得很棒”……其評價語言更是單調乏味,缺乏對學生表現的針對性評價,受到的表揚也是與其鍛煉的效果有關,使學生局限地認為自己只要體育鍛煉達標即可,其他的方面則沒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思想認識提升和反思的教育問題。教師要知道,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不可能通過一節體育課就能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而是需要對體育教學中品德教育制定翔實的目標。比如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著重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道德品質,在課后反思中及時反饋本節課中德育滲透的落實情況,分析學生存在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引導才能避免學生繼續發生這樣的問題出現,從而為下一節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提供經驗。通過幾個單元、幾個學期的積累,量變到質變,最終養成學生良好品德,讓學生成為一個道德品質和體育體能都達標的好學生,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師的基礎,德育滲透到體育教學是上層建筑,在上好體育課的基礎上,才能落實體育課中的德育。因此,學校需要在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對體育教師德育滲透的培訓。比如舉辦體育教師德育分享會、體育課堂中的德育等此類主題的培訓活動,從根本上改變體育教師的育人觀念,提高體育教師的德育素質。
比如,可以定期開展教師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體育教師在體育技能教學中挖掘德育的教學能力。還可以聘請一些教育的專家和有經驗的體育教師,來進行學生體育鍛煉和德育結合相關的教育講座,為教師詳細介紹學生體育鍛煉中融入德育的意義,從而提升教師的能力和意識,讓教師深刻地認識到體育教學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德育資源,要更加注重學生的練習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社會情感的培養。這樣才會促使體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把握教材中德育內容,制定具體可操作的方式,抓準德育的“關鍵點”,落實德育。如在“后滾翻”教學中,鼓勵學生克服恐懼,勇敢地去嘗試,最終完成技能動作,從而鍛煉學生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品質。
小學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時,教師要掌握好教學的方式和教育的深度,做事情要適得其中,不能忽略對學生的德育,同時也不能過分提升德育的比重,從而產生喧賓奪主的效果。要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才會讓學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思想認識和品行表現。因此,我們要把握好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度”,不僅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來為學生傳授體育基礎知識,使其學會體育運動方法,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還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比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在德育的滲透上做好準備工作,針對學生存在的拈輕怕重和缺乏自信的問題,找穴位、抓重點,側重對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擔當和堅韌品格。如可以播放一些世界冠軍的訓練視頻,或者為學生講述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故事等,讓學生在故事中來感受運動員的辛苦和不易,學習運動員身上的優秀品質,從而有效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自信心,讓德育在體育課中錦上添花,實現學生的體育與德育共同進行的育人目標。
小學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融入德育時,要使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社會情感的培養,讓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更有實效。下面以游戲法和競技法為例研究:
1.游戲法
游戲是小學體育課堂采用最多的教學方法,體育游戲不但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興趣,而且也成為德育滲透的主陣地。游戲教學中,游戲規則的制定和實施是開展游戲教學的基礎,學生在遵守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才能順利地進行游戲,并體驗游戲的快樂。通過多次的游戲教學,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并逐漸養成遵紀守法好習慣。例如,在“大魚吃小魚”游戲中,教師跟學生一起參與游戲,帶領學生在游戲中爭奪“魚王”稱號,不僅融洽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而且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品質。
2.比賽法
一節體育課的高潮往往在比賽中產生,熱烈的氣氛、激烈的角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培養學生奮勇拼搏、力求上進的競爭意識。如在接力賽中通過小小的接力棒,教師可以教育學生要互相合作,才能取得團隊的勝利。每個學生時刻集中注意力,準備著接棒起跑。在隊列練習的齊步走中,可以采用小組比賽,比比哪個小隊精氣神最好,哪個小隊手腳協調,步伐一致。學生在評比中認識到個人的表現會影響集體的成績,從而培養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
體育教師的德育教學成長,離不開學校的政策指導,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評價往往跟學科教師沒有明顯的區分,即使有些學校關注了體育教師的帶隊成績,也極少有學校會考查體育教師的德育能力。所以,在制定一些考評辦法時,增加相關條例,設定諸如“師德工作先進個人”,以提高教師在體育課滲透德育教學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讓體育教師的德育工作擁有強有力的后盾。在考評細節上,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評價,通過問卷、訪談或者公開課,分析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程度,總結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成果。評價時,應該采取民主公開的方法,把握評價的權重,才能進一步完善教師的師德評價體系。
體育教學已逐漸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陣地,擔負著提高學生品德的重任。體育教師要以實踐為依據,從教材和教學方法上積極尋找滲透德育教學的對策,挖掘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有效方法與策略,使學生在體育課堂習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