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沙城鎮第一小學 陳瓊瑜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素質教育的目標、理念和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基于新綱要理念,在資源開發過程中,整合綜合實踐課程;拓新課堂變革項目;促進教師在新綱要視野的成長淬煉;為學生素養落實筑基;開展課程實施調查,達成良性反饋。形成了課程、課堂、教師、學生、評價發展的五位一體的探索模式,促進學科的常態化實施和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
為提升我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堅持教育與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區域多次邀請市名師、專家引領、學習課程指導《綱要》,強調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應講究真實性、實踐性和跨學科性。從專業化的視角帶領教師重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此外,區域層面對綜合實踐的常態實施展開了指導,各位教師對各校綜合實踐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新挑戰進行了討論。在理論指導和實踐結合下,S小學還開設了分年級的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結合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活動,或者結合學校德育活動,區域的其他多所學校結合本校特色開展了以“新綱要視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為主題綜合實踐常態實施活動,如S小學暖心小鋪義賣活動、H小學重陽節敬老系列活動、S小學結合本校九月份孔學文化“禮”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以“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安排學生到孔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探索并體會孔子及儒家的教育思想。舉辦祭孔大典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傳統文化內涵。這樣活動,使綜合實踐課程走向常態實施并不斷完善。
綜合實踐課程教育重點應放在學生自己的探索和研究上,包括直接的接觸和體驗。因此,創造機會讓學生在校園外、實踐基地等地點活動,學生直面環境,獲取第一手資料,加強他們對社會、對國家的關心。通過貼近生活的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學校、社區、家庭,關注大自然,增加感性認識,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和交流。豐富的實踐活動開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例如,H小學“營養早餐”活動,學生學會在家中制作營養早餐。學生在家里和父母溝通的時間多了。平時不重視早餐的學生也學會吃得營養,早上進校也總是活力滿滿。學生在校學習越有干勁,師生關系自然越發和諧。也讓家長更放心、更滿意,而家長的支持使研究及開發更具有開放性、實效性。
在實踐的基礎上,開展研究性學習,近2年的學生研究性學習報告,區級獲獎31人次。
綜合實踐學科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基點,通過一系列的學科整合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人。因此,課程要立足跨學科進行開發,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與統整。我區S小學的“甌柑甜甜”課程的研究基于學生的興趣,通過課程整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的思維。本教材的編寫主要分三版塊,結合學校特色品牌,制定對應教學內容。
課程開發經歷了數次的討論、調整,本課程豐富了學校的教學內容,學生參與積極性極高。這些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如甌柑園、博物館等社會資源的利用,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也讓社會各界人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保護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能對甌柑的歷史文化感興趣,關注甌柑的傳承,感悟溫州人民的創業精神。為自己是溫州人而自豪,并樂于肩負起傳播傳統文化的重任,甌柑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活得了豐碩的成果。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針對綜合實踐學科的特點,確定“基于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導學單的實踐”作為項目研究主題。研究的是全課程教學以整合的方式將不同科目融合在一起,開展一種綜合性、整體性、注重融會貫通的教學模式,將學習內容放在一個綜合課程體系下進行教學。在這過程中,設計并實踐各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合,將多學科有機融合,實施全課程統整,并將導學單運用于整合課中。使注重綜合性、整體性,融會貫通的教學模式得以實現。
組建區域層面的課堂變革項目“‘五育融合’主題項目化學習設計研究”,圍繞著前期調查反饋、區域常規指導、綜合課堂實踐、以賽促學研修等四大主題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的課程價值;以“作業單的互助課堂”作為變革導向,培養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我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序、有效、常態實施,為教育助力。隨著課堂變革的不斷深入,我區綜合實踐課程日趨常態化。
我區開展以“新綱要視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為主題的精品項目成果展示會。活動立足于每所學校長遠發展和學生的個性發展理念,充分挖掘和運用校本資源,推進學校特色教育。
S校的“基于核心素養的種植勞動實踐”課程則是充分利用校園屋頂建設開辟農場作為實踐基地,學生能直面環境,親密接觸大自然,獲得一手體驗。學生能在綜合實踐課上認識各種農作物,學習農作物種植和養護,掌握播種、除草、澆水、施肥等多項勞動技能。在科學課上觀察油菜花,在美術課上寫生油菜。學生通過讀相關科普,收獲了知識與勞動的樂趣。在拓展課程中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和節約用水、愛護環境、自給自足的精神。學生經歷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并進行持續的觀察和跟蹤,在勞動與分享的過程中,學會感恩、懂得回饋、珍惜勞動成果,也尊重他人的付出。這樣的屋頂農場給校園勞動實踐裝備提供了新思路,兄弟學校紛紛組織活動前來學習與交流。
綜合實踐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專職教師一直是欠缺的。而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評價能有效促進綜合實踐課堂教學改革,能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是促進教師綜合實踐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搭建平臺,解決教師對綜合實踐的活動方式不清晰的問題,在教師發展培訓中開展觀摩綜合實踐說課和說導流程的觀摩,請骨干教師以及學科高級教師示范說導過程和說課,促進教師的教學實踐技能的提升。
隨著2015年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推出的教學常規優化方案(溫州市教學新常規),對教學常規有了更明確的標準和規定。我區教師積極學習新常規,開展綜合實踐課堂實踐,開展積極的綜合實踐學科教研活動,使本學科的教學和教研工作得到常態化實施,指導骨干教師積極撰寫市、區“新常規”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評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我區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基本上為年輕教師,教齡大多在五年到十年之間,任教本門課程僅僅只有一到三年,全是兼職教師。綜合實踐課程作為一門新型的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固定模式。如果不接受科學的培訓,不經過正規系統的再學習過程,是很難勝任實踐課程教學。因此,區綜合實踐課程組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時間,將專家請進門的同時領帶教師走出去,為學員教師組織了多次培訓活動,許多教師紛紛表示自己在培訓活動中受益匪淺。
基于教師的第一學科,開展綜合實踐教學經驗交流分享。例如,培訓過程中,邀請音樂教師分享了陶笛的綜合實踐課程開發;體育教師分享了南拳綜合實踐課的開發;信息技術教師示范創客鼠標墊、胸章制作;科學教師交流如何種植多肉盆栽。這樣在多元的溝通下,給予了教師更多的實踐和跨學科開發課程的靈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特別是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培養是21世紀的核心能力,如何促進學生這些能力的發展,對教師是極大的挑戰。開設“核心素養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群構建與實施”培訓會,圍繞核心素養如何開展課程群的構建和課程設計研究,并開展相關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專家指導性講解,學員在專家指導下開展動手做研究的活動;通過實踐學校教學活動的觀摩與研討,獲得相關的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和研究的實踐經驗。學員能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校資源,進行相關課程設計研究,并能嘗試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推動我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促進學校扎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區開展了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活動成果依據《綱要》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基于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以考察探究、社區服務、社會實踐、設計制作作為主要的活動形式,各中小學校通過選拔推薦區級比賽。在比賽中,涌現了許多優秀的成果。
發揮基地校的榜樣示范作用。2021年3月,我區組織各校各骨干教師參觀區H小學勞動實踐基地,通過對該校開發的果樹綠色種植展開了熱烈討論。同時觀摩了該校舉行的“勞動達人”挑戰活動展示與觀摩課,《舌尖上的春天》:包青團特色勞動課程,課堂上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豐富學生勞動知識,使學生能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H小學領導進行“整合資源·培育課程:推動勞動教育特色化實施”的主題匯報。她對該校“營養早餐”系列勞動課程、“灘涂文化”非遺勞動課程、STEAM理念下的勞動課程進行了細致的介紹,展現了H校在勞動教育中積極的面貌。與會教師看到學生在這樣的項目學習課程中做出的一道道美味的早餐,還學習了傳統非遺美食的做法。
在寒假來臨之際,S小學的綜合實踐教師在假期前進行討論,根據年級特點進行布置。創意物化是綜合實踐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假期進行了精心的準備。開學后,教師評選出了本學期寒假期間的優秀實踐作業:新年年歷、手工燈籠、對聯、創意花盆。根據作品特點進行了精心地布展。組織學生參觀了優秀的實踐作業作品,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動手創新意識,學生頻頻贊嘆。
為了解區域內綜合實踐的開展情況,綜合實踐組每學年都會針對學校課程開設情況、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三個方面開展課程實施情況調查。通過對這些問卷的分析,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過學生的區域評價,驚喜地發現大部分學校十分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在小學有50.22%,初中有69.31%的學校開設了綜合實踐專用教室。小學有97%,初中有93%的學生認為綜合實踐課讓自己積極主動去做感興趣的事,會用方法解決很多問題。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機會增多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師生關系更融洽了,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在教師教學情況調查中,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的綜合實踐教師都會綜合開展參觀、調查、訪問、社會實踐等多種活動方式來上課。綜合實踐的課堂對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結構、教學技巧、科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才能滿足這些要求,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調查結果顯示,我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以來,無論是在調動學生積極性,還是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通過一系列的課程建設,引發了學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這就有力地保障了課程的設置和實施。有些學校將優秀的綜合實踐課程與學校發展的特色相結合,與學校的節日獲得相結合,如“六一愛心義賣”“尋紅色足跡遠足活動”等綜合實踐活動,大大豐富了課程的形式。我區H校在2018年申請創建浙江省健康促進學校(金牌),將“堅持早餐”作為創建的亮點項目。將學校特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成會生活的“健康娃”而努力。
綜上所述,基于新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探索,讓教師有高度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在課堂、課程的生成和實踐過程中,促進教師、學校反思和改進,以學生的素養落實為目標,使活動內容由簡單走向復雜,使活動主題向縱深發展,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拓展活動范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