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教育教學研究室 王金榮
在初中的道德法治課堂中提升課堂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更好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實效性的構建呢?下文對此作出探究和分析。
實效性是指內容實施的可行性與效果的目的性。所謂“內容”,不單單指事物、事件、行為所表達出的表象層內容,也包括實現目標和目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以及用以支撐表象層內容表達的理念、思維等。由此認為,當我們在評價或判斷一種行為和表現方式是否具有實效性時,通過會從思維、創意、設計理念等方面出發,結合作用對象當前所具備的認知能力來預期操作的可行性,當“可信性”無限接近或正在持續、不間斷地接近期望效果時,便可認為整個過程是具有實效性的。
實效性指的是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追求具體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需要具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效果更多的是體現在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提升,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體現方式之一,能更好地通過課堂教學去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有效促進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第二,需要具有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應。主要反應在德育工作的質量上,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比較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多方面素養的提升。第三,需要具有比較高的效益,主要是反映在日后對社會的作用方面。當學生都具有比較高的道德素養,那么日后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安定,有助于創建和諧社會??傊?,需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注重實效性的創設,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為了能更加有效地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效性建設,教師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讓教學效果更佳。首先,需要具有科學性的原則。一切的課堂教學都應該具有科學性,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然后再針對教學目標進行相關教學環節的設計,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還應該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思考與教學實踐以及教學優化,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性的創建需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對于課堂教學來講,初中生才是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的主體,而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對教學效果的真實反映。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課堂主體的研究,這樣才能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工作的實施。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學生的基礎情況,在此基礎上考量學生學習目標,這樣才能以綜合性的眼光看待教學,有效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旨在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從而達到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施需要遵循生活化原則,課堂教學與我們的生活實際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案例,可以進行一定的課堂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從而實現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還能讓學生與生活進行一定的對比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有效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還能通過課堂教學內容去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進行實踐,指導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讓學生能在日常的生活中作出更加正確的選擇。
實效性的表現與表達會更多涉及作用主體和對象的認知思維發展,這說明其本身是一種有意識的“活體”,并非那些過于死板的理論實踐行為所能駕馭的。所謂可持續發展原則,其實就是通過賦予“實效性”時代特征來滿足教育發展需求,以認知思維為核心內容,通過融合時代性元素和品質,來不斷豐富和擴大“實效性”外延,使其與個體認知力和思維能力發展相匹配,滿足個體超越自我與實現自我的需求。
從提高教師對學科的認知層面來講,道德與法治課不同于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類學科,它完完全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準確來說,是人類道德意識和法治精神逐漸提升的結果。但從學科形成緣由和所具有的性質看,道德與法治其實更多以“被動”的姿態存在于人們生活中,其通俗層面最高形式便是法律,高雅層面的最高形式是修養和修行,是人們約定俗成的思想意識。法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到約束和審判作用,當我們從通俗層面出發去理解和認識道德與法治時,所傳遞出的信息必然帶有較強懲罰性,雖然很有效,但卻不是發展的最終目的。修養和修行則不同,它更強調自我感悟,能直面人的內心與靈魂,從根本上實現心靈的凈化。
道德與法治由兩個內涵截然不同的詞匯組成,“道德”本身不應該受“法治干擾”,“法治”也不應該在實施過程中牽扯更多道德層面內容,而只是用于約束人的行為。在某些時候,人的行為與道德意識和品質并無明顯關聯,比如,身不由己,此類行為或狀態之所以存在,與時下社會發展現狀與發展方向和目標存在直接關聯。就個體而言,道德素養的形成肯定不是在法治或法律約束下實現的,只有當利益產生沖突時,“法治”作用才會得以彰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二者區分開,分別從他們各自內涵出發去擴展維度和應用空間。
為了能更好地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教師需要構建課堂教學情境。課堂的教學效果與教學情境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教學情境能讓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中,不斷促進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還能讓學生進入課堂思考,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課程“讓友誼之樹長青”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一定的教學情境創設,促進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與討論。此次課程主要是讓學生重視友情,學會如何與朋友和睦相處,用智慧來澆灌友誼之樹。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喜怒哀樂,這樣更好地加深學生之間的情誼。促使學生進入課堂的討論,有效融入教學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舉手進行回答,也可以隨機叫學生進行課堂的回答。為了能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需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討論,讓課堂熱鬧起來,從而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時教師再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引入,會達到一個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建設需要進行生活化的內容引入,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也能讓學生明白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從而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學習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才是學習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課程“感受生命的意義”時,教師就可以與生活中的內容進行結合,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可以在課堂與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堂問答,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對生活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從而揭示生命的意義。例如,可以提問學生“從我們的生活中去進行感悟,生命的意義是什么?”讓學生進行課堂回答,教師與學生再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教師也可以做出一定的生活提示,生活的意義能體現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我們要達成的意義。每個人對生命的意義具有不同的觀點,警察的生命意義是為了保護人民,醫生的生命意義是救死扶傷,那么我們的意義是什么呢?教師根據生活中學生最熟悉的職業去進行生命意義的闡述,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激發,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生命意義的探索。通過這樣的課程能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塑造,有效地對學生實施德育。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性的建設需要進行一定的課堂互動工作,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活躍。課堂的互動不僅需要進行師生互動,更加需要生生之間進行互動。學生才是課堂的學習主體,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機會,讓學生之間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討論,這樣不但能構建高效課堂,還能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課程“集體生活成就我”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討論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到底是集體生活成就我,還是我成就集體生活?”這樣的問題比較有爭議,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從而能在問題的導向下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然后讓每個學生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去選擇自己的立場。然后把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課堂辯論,要求每個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并且進行一定的說明。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課堂辯論不但能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養成獨立人格,還能在辯論中實現不同思想的碰撞,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不同思想的吸收。教師最后可以進行一定的課堂總結,升華正確的思想觀念。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一種比較活躍的課堂,教師不僅需要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更加需要進行一定的課堂案例引入,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通過案例的分析,也能讓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感知,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課程“生活需要法律”時,教師就可以進行案例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將案例內容通過多媒體大屏幕進行呈現,也可以進行課堂的講述,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課堂呈現,這樣會讓學生更加認真地聽課。案例如下:小張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剛開始工作的他在離公司很遠的地方租房,并且付給房東一定的押金。但是當他有事需要搬離時,房東卻拒絕退押金。小張平時都按時交房租,在退房時也提前半個月進行說明,可是房東還是找各種理由不退押金,那么這時小張應該怎么辦呢?教師通過這樣的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的內容進行分析,并且尋找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法能更好地引出法律的重要性,小張應該通過法律途徑去進行解決,依法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具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能更好地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性的構建,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課程“遵守規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堂游戲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素質。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有趣游戲的設計與實施,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游戲。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玩游戲,將教學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開展,能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游戲開始時,需要詳細說明游戲規則,并且在游戲的過程中認真觀察學生的狀態,一旦有學生出現犯規的情況,需要立刻進行指出,并且將違反規則的學生淘汰,下次才能參加游戲。這樣的課堂活動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有效樹立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這樣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教師也可以在游戲之后進行一定的引申說明,會獲得更好的效果。最終讓學生意識到: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需要遵守學校的規則,這樣才能共同創建一個比較安靜、安全、整潔的校園環境,為日常學習營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因此,遵守規則十分重要,需要每個人付出行動,這樣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綜上所述,教師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者和引導者,為了能更好地進行實效性課堂的創設,教師需要采用一定的原則來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與教學安排工作。這樣不但能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目標,更能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有效推進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實施。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相關素養,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