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淼
(黑龍江省實驗中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在新高考啟動背景下,普通高中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開展校本化生涯規劃研究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在充分明確新高考對高中開展生涯規劃提出新要求的基礎上,立足學生全面而個性化成長,并從生涯規劃目標實現維度重新審視高中生涯規劃工作,是當前高中學校生涯規劃工作校本化實踐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發展方向。
新高考推動著高中教育必然發生深度變革。從上海、浙江試點高考綜合改革到2019年8個省市的“3+1+2”新高考改革,再到2021年黑龍江省發布《黑龍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高考改革正式全面啟動。《方案》指出,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實行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模式,這就要求高中生要根據高校在我省的招生專業目錄和自身興趣特點、學習優勢、目標方向等,在高一結束時綜合分析,做出自己的選擇,規劃未來發展。新高考更充分地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各類人才為出發點,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個體的發展規劃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任務要求。而目前高中階段學生在自我生涯成長的思考上存在著認識上不清晰、規劃顯被動、選擇上盲目等問題。在這種形勢下,高中生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正確自我定位、規劃自我發展,學校如何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全面指導,如何開展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新高考對高中學校提出的新挑戰、新任務。
組織與制度建設對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具有保障作用。在學校管理層面成立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委員會,從整體上把握生涯規劃的方向,充分發揮生涯規劃的作用。委員會主要負責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總體規劃、決策、協調、組織實施,具體開展學生理想、學業、生涯、生活和心理指導工作。加強組織與制度建設同時還需要建立并執行相關的制度文件,用以具體實施并保證生涯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黑龍江省實驗中學出臺了《黑龍江省實驗中學生涯規劃實施辦法》,成立了生涯規劃教研室,對高一到高三的學生進行有計劃、分層次地制定安排教育內容,開展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和講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好自身定位,找到自己合適的高校以及專業方向。
高素質師資隊伍是生涯規劃工作有效開展的根本保障。為適應新高考對生涯規劃師資提出的新要求,高中學校需要持續不斷的優化生涯規劃師資隊伍結構,提升生涯規劃師資素養能力。具體可以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開展教師培訓,通過生涯規劃師系統培訓和線上線下通識培訓,強化教師生涯教育理論與能力;班主任、骨干教師隊伍以行政班為依托,結合教育教學常規工作進行生涯指導;專職教師在課堂內外磨練提升自身水平。黑龍江省實驗中學確立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經過專業培訓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導師隊伍”的目標,在目標指引下通過分批次、分層次的多元培訓、課題研究、問題研討,構建了一只高起點的生涯規劃師資隊伍。
生涯規劃指導立足面向全體學生和面向個體學生相結合,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和實際,有計劃、分層次地研究指導內容側重:高一學年指導的重點是聚焦知識建構的生涯通識喚醒,高二學年重點是注重實踐提升的生涯拓展體驗,高三學年則是突出個體選擇的生涯自主規劃提升。
生涯規劃至今并沒有國家統一的課程內容要求和通用教材。為喚醒學生生涯意識,促進學生進行深入自我探索,課堂教學必不可少。不同學校有著各自的人才培養特色,因此,生涯規劃校本課程的構建非常重要。以學校的課程體系為基礎,落實核心素養,建構生涯規劃學科課程體系,從內容和形式上創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涯規劃校本課程,深化了基于課堂、基于實踐、基于指導的校本課程體系,并通過學校培基課程的生命活力課程、拓展課程及精修課程來實施。
基于課堂的課程是以課堂教學為組織形式,以各學科教師為導師的課程,通過必修、選修課時來開展。基于實踐的課程是以課堂教學為起點延伸到校外等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的課程。基于指導的課程強調的是課上課下協同開展,以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為目的的課程,力求滿足不同學生成長需求。黑龍江省實驗中學教師自編了《高中生涯規劃學案》,并根據學科發展、學校實際和教學反饋完成了六次修訂。同時,開發了校本選修課程,如“領導力訓練”“影予心說”“情緒管理”“社會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等,為學生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提供支持。
從課程建設的角度深化生涯實踐課程,將生涯實踐課程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學生日常學習中和寒暑假期活動中。為保證實踐課程的效果,在每一項課程開始之前都有詳細的方案,對學生在實踐中參與的角色進行細致指導,通過過程記錄、座談會、報告會等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實踐的深入開展。例如,生涯主題班團會、基于大學專業的研究性學習、生涯規劃書設計展、職業零距離、選課走班式的家長講堂、自選菜單式的走進高校等,學生通過實踐豐富了成長體驗,在實踐中思考,收獲頗豐。
助力學生發展選擇是生涯規劃工作的重要目標,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自我成長的個性化需求,在學生行動規劃中及時進行生涯指導。教師根據學生日常學習思想動態進行個性化引導,啟發學生的思考;借助測評系統幫助學生從另一個視角了解自我特點,探索發展可能性,強化優勢能力;開展學生的心理與考試策略指導,增強信心、培養積極心態;組織高考志愿填報家長培訓會;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面試指導,以模擬情景提升心理素質;編制學長優秀筆記,成立優秀學長演講團,為學生樹立榜樣。學校開展的一系列指導課程,引導學生及時關注當下狀態和學習階段需求,激發了成長動力。
建立以學年教師為核心的導師團隊,每學期為學生選配導師,細化導師職責。導師在學期內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指導,定期召開導師培訓會和交流會,提升導師指導的有效性。學校與社會各機構、企業協作,建立生涯實踐基地,聘請家長、專家、校友等作為校外生涯導師;導師們精心備課,與學生分享學習心得,講述大學世界,遇見職場經歷,引導學生描繪個人成長藍圖。學生們在校外導師的指導下,走進了專業和職業的世界,并真實地感受導師們的職業情懷,深受啟發。
在學生對生涯規劃從“不知”到“入心”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課堂、實踐活動等具體開展工作,更加重視營造積極的成長氛圍。班級“生涯委員”的選拔和培養、班級生涯文化的宣傳、課間主題心理活動、校園廣播站“大學風向標”的播音、學生生涯成果展、“優秀生涯實踐先進個人”與優秀學子報告會等活動,讓學生生活在了充滿成長能量的校園中。學生發展指導測評系統的應用,為學生興趣、性格、價值觀等方面的自我探索和選科報考提供了數據反饋,為便捷與高效開展生涯規劃提供了必要支持;學校公眾平臺鏈接“掌上高考”,指導學生關注官方網站“陽光高考網”動態,準確便捷地掌握權威信息;電子檔案記錄學生生涯探索的過程;基于我校學生的信息終端學習平臺,開發“生涯+走浸專業”101微課系列,實現了課程資源與形式的校本化,為學生認識專業提供了全面便捷的信息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