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淑雯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財經商貿學院,福建 龍巖 364021)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是新時期發展的新要求。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產業,物流的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的發展要求下,構建一套區域物流能力評價體系,充分了解區域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能為制定區域物流的發展方向和提升路徑提供科學依據。
從已有文獻來看,對物流能力的研究主要側重于通過構建一套評價模型進行評價,進而提出對發展區域物流的建議。近年來,許多學者在新發展環境下對區域物流能力有了新的見解。王小麗等[1]從高質量發展理念出發,構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維度的區域物流能力測評體系,以河南省區域物流能力為例,利用熵權模糊物元模型進行定量測評;李秋香等[2]采用灰色關聯法、熵權法和TOPSIS法將河南省與全國其他省份的物流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以找出河南省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措施;全春光[3]構建熵權法評價模型對湖南省主要城市物流的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和聚類分析;陳瑩[4]從高質量發展視角出發,運用模糊物元模型對山東省區域的物流能力進行評價;周泰[5-6]等對區域物流能力的評價模型頗有研究,分別運用TOPDIS決策方法、賦權法與模糊物元相結合法進行測評;甘衛華[7]采用熵權及TOPSIS法評價模型對我國中部六省的物流高質量發展進行綜合評價,并提出發展建議;曹炳汝等[8]在分析影響區域物流發展能力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網絡層次分析法與理想解法構建模型,以江蘇省的13地市為測評對象,對物流的發展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王元璋[9]構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物流能力評價模型,基于實證研究給出發展建議;張優凱等[10]將區域物流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等因素相結合,構建了基于熵值-TOPSIS 模型的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王瑞昕等[11]將熵權TOPSIS 模型運用到了農產品的物流能力評價中。
通過構建模型并采用實證分析來評價區域物流能力是一套較客觀、較成熟的分析方法。但是,從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建構評價模型,并結合熵權—TOPSIS法研究福建省的物流能力的文獻較少。為了找到新要求下福建省物流能力的提升路徑,在梳理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選取2011—2020年福建省的物流能力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熵權、TOPSIS法進行實證研究,以期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福建省物流能力的發展建議。
陳方健[12]認為,我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體現在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務水平、綠色化發展等方面;何黎明[13]指出,要推進我國物流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推進運輸結構調整、降低物流的交易成本、創新驅動、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規劃建設、物流綠色化轉型五個方面著手;劉經緯等[14]從經濟基礎、創新發展、協調優化、綠色生態、合作開放、共享能力六個維度構建了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基于現有的研究成果,借鑒近年來在物流能力評價研究中使用的高頻指標,從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出發,建立以“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物流能力”作為目標層,以“經濟基礎、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化能力、創新驅動能力、綠色物流水平”作為5個準則層,以“區域GDP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物流業產值”等作為18個指標層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設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有m個評價對象,有n個評價指標,構建原始評價矩陣X=(xij)mn:
其中,xij為某年第n個評價指標的實際取值。由于原始數據的單位不同,需要將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標準化矩陣。
其中,正向指標:
負向指標:
i=1,2,…m、j=1,2…n。
熵權法是一種常見的權重計算方法,用于對指標進行賦權。利用熵權法確定權重的步驟如下。
3.1.1 計算第m個評價對象第n個指標的比例,得到新矩陣Z,反映指標的重要程度
i=1,2,…m、j=1,2…n。
3.1.2 計算指標熵值ej
3.1.3 計算指標權重Wj
TOPSIS法是一種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能在現有的對象中進行相對優劣的評價;其對評價的樣本規模、指標多少沒有限制,具有良好的普遍適用性。它不僅能用于大型復雜樣本的計算,還可以用于小規模、簡單的對象評價。利用TOPSIS法進行評價的步驟如下。
3.2.1 構造規范化加權矩陣T
其中矩陣元素Tij的計算公式如下。
3.2.2 確定正負理想解
T+表示評價對象中,第n個指標的最大值。
T-表示評價對象中,第n個指標的最小值。
對于正向指標,正理想解為T+;負理想解為負向指標T-,正理想解為T-;負理想解為T+。
3.2.3 計算每個評價對象與理想解之間的貼近度
采用歐式距離計算法計算規范化矩陣中每個元素到正負理想解的歐式空間距離,分別記為和。
計算貼近度Ci,
3.2.4 對評價對象進行優劣排序
根據評價對象的相對貼近度進行排序。貼近度越大,說明離負理想解越遠,物流能力越強;反之,物流能力越弱。
文中的基礎數據來自2011—2021年《福建統計年鑒》、福建省統計局網站及省政府官網。其中,涉及物流業的數據采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相關數據代替。
4.2.1 計算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利用已建立的基于熵權-TOPSIS的物流能力評價模型,對2011—2020年的基礎數據按步驟分析,并通過公式(1)~(5)計算出各個評價指標的熵權,詳見表2、表3。

表2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X1~X9)具體數值及熵權

表3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X10~X18)具體數值及熵權
從表2、表3的計算結果可知,準則層指標中經濟基礎、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化能力、創新驅動能力、綠色物流水平的權重分別為:0.224 4、0.128 4、0.290 4、0.224 4、0.132 4。其中,物流信息化能力指標中電信業務總量的權重為0.149 2,占比最大;其次為創新驅動能力指標中的各類型專利授權數、申請數;再次是經濟基礎指標中的貨物周轉量、區域GDP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由此說明,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能力、創新驅動能力、經濟基礎是物流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對物流能力的提升貢獻程度較大。
4.2.2 利用TOPSIS 法進行排序
根據公式(6)構建規范化加權矩陣,根據公式(7)(8)確定各個指標的正負理想解。在指標體系中,因物流業能源消耗總量、煙(粉)塵排放量為逆向指標,其正理想解為該指標中的最小值,負理想解為該指標的最大值。根據公式(9)~(11)計算各個評價對象的正、負理想解及各個評價對象到理想解的歐式距離及貼近度,如表4所示。同時,將評價結果用折線圖直觀地呈現出來,如圖1所示。

表4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2011—2020 年福建省物流能力理想解相對貼近度表
圖1中的物流能力評價結果表明,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的物流能力持續提升,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1—2017年),呈平穩緩慢發展狀態;第二階段(2017—2020年)呈高速增長狀態,尤其是2018—2020年增速陡然上升。由此說明,自2017年以來,物流業降本增效的階段性成效顯著。福建省在此期間加大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以2018年為例,電信業務總量約為上一年的2.3倍,為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保障。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增加,電子商務、網購、團購等新興消費模式迅速推廣,網絡零售業務劇增,從而帶動了物流需求量的快速增長。

圖1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福建省物流能力評價結果
在參考已有文獻的基礎上,構建了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福建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熵權-TOPSIS法進行計算評價,得出以下結論:第一,近十年來,福建省的物流能力逐年提升,尤其是2018年以來增速加快;第二,通過熵權的計算結果可知,物流信息化、物流創新驅動能力、經濟基礎是影響物流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為了利用現有的良好發展基礎,更快、更好地提升地區的物流能力,結合福建省區域物流發展的現狀及特點,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實現“互聯網+高效物流”,促進智慧物流的發展。智慧物流是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的發展有利于提高物流業務的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政府可以積極推進物流信息公共平臺的構建,推動網絡貨運的發展,實現物流信息的整合與共享。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構建智慧物流系統,促進物流企業之間的高效協作,達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第二,培養物流人才,提高創新驅動能力。人才是物流業發展和物流創新驅動能力提升的源動力。區域物流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社會等多方的支持。培養物流人才可以鼓勵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根據區域經濟特點、物流市場需求開展物流人才培養工作;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建立產學研機制,健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提高物流創新驅動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物流科技研究人員的引進力度。政府制定和完善引進人才的相關優惠政策,以提高人才吸引力。
第三,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物流產業的發展需要依托區域經濟的發展,兩者具有關聯性和協同性。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依山傍水,資源豐富,與臺灣有著親緣、地緣優勢。福建可以利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貿試驗區等“多區疊加”優勢,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為物流產業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鞏固傳統特色產業,加大新型經濟和產業的開拓力度,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