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雷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East Coast Rail Link,以下簡稱ECRL)項目是中國與馬來西亞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也是目前兩國之間最大的經貿合作項目,將成為連接馬來半島東西海岸重要港口,有助于促進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①朱煒.中馬合作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主線路基本確定[EB/OL].(2021-11-03)[2022-09-20].http://www.gov.cn/xinwen/2021-12/03/content_5655691.htm.。在前總理納吉布的領導下,馬來西亞政府對ECRL項目表達了極大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并且納吉布政府也期待ECRL項目能有效改變馬來西亞的基礎設施狀況,帶動其經濟發展。然而,該項目在2018年被馬來西亞政府叫停之后經雙方談判又得以重啟。
作為一項重大的經貿合作項目,ECPL項目經歷了一系列曲折過程,對這一項目發展歷程進行研究,可窺見項目開工以來馬來西亞對華經濟的調整及原因,也可為今后兩國經濟合作提供范例。
2018年,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被指控在政府合作項目中貪污而被迫辭職,馬哈蒂爾接替納吉布成為馬來西亞新任總理。馬哈蒂爾上臺后,馬來西亞對華經濟政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對ECRL項目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馬哈蒂爾認為ECRL項目并未讓馬來西亞民眾真正地獲益,因此決定暫停并重新審查ECRL項目,這一變化也反映了馬來西亞新政府對華經濟政策的調整。馬哈蒂爾上臺后,密切關注與中國合作的ECRL項目。他于2018年8月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在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公開談話中提出,馬來西亞必須暫停目前的ECRL項目,因為馬來西亞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該項目的建設。根據馬哈蒂爾的公開言論,馬來西亞可能面臨的其他嚴重挑戰,主要在于對預算不足而陷入債務危機擔憂①YE H W.Risk Assessment of Malaysia east coast rail link project[J].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ethnology,2022(4):7-10.。ECRL作為一項龐大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據統計,其連同其他兩個“一帶一路”項目將耗資761.8億令吉,在馬來西亞國家預算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和承擔ECRL項目如此昂貴的預算,一旦按照原計劃進行建設,馬來西亞政府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并引起國內民眾的不滿。此外,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紛紛走進馬來西亞,不僅為當地發展提供了所需要的資金支持,還帶來了許多寶貴的就業機會。然而,中國政府的友好行為卻不被馬來西亞一些政治精英所理解②BALDING C.Why democracies are turning against Belt and Road.Foreign Affairs[EB/OL].(2018-10-24)[2022-11-08].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8-10-24/why-democracies-are-turning-against-belt-and-road.③MOSER S.Forest city,Malaysia,and Chinese expansionism[J].Urban geography,2018(6):935-943.。考慮到這些問題,馬哈蒂爾最終決定暫停并重新審查ECRL項目,并決定與中國政府重新談判。2019年4月12日,經過多次磋商和討論,兩國重新簽署了新的東海岸鐵路線合作協議,重啟的ECRL項目縮短了鐵路建設工期,降低了成本,更符合馬來西亞的實際財務狀況④聯合早報.馬哈蒂爾:為免賠72億元馬國重啟東鐵談判[EB/OL].(2019-04-16)[2022-11-28].https://www.kzaobao.com/cngov/2019-04/1656282.html.。
ECRL項目的暫停和重啟表明,雖然馬來西亞政府已經考慮到相關風險和挑戰,但是在2018年,馬來西亞仍然需要與中國保持經濟合作,因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將給馬來西亞帶來更好的經濟發展⑤Malaysiandigest.ECRL to bring chang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scape[EB/OL].(2017-08-10)[2022-11-28].http://malaysiandigest.com/news/691856-ecrl-to-bring-changes-to-economic-development-landscape.html.。
在馬哈蒂爾政府的領導下,ECRL項目經歷了重新審查停工、擱置、重新談判再到重新啟動。這一系列的變化反映了馬來西亞對華經濟政策的調整和發展,而馬來西亞對華政策的調整的背后,有著一定的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1.內部因素:馬來西亞國內政府更迭
馬來西亞政府更迭,成為影響ECRL項目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前總理納吉布被控貪污,他所代表的國民陣線在與希望聯盟的競爭中敗北,希望聯盟領袖馬哈蒂爾成為新任總理。政府更迭對ECRL項目的影響來自馬來西亞國內的利益組織。以前總理納吉布為代表的國民陣線,包括馬來西亞華人協會(MCA)。由于馬來西亞華人在發展中馬經濟關系中的重要作用,納吉布非常重視馬來西亞華人的需求,馬來西亞華人也期待納吉布政府能夠采取積極措施發展對華經濟關系。不過,納吉布政府的種種舉動,引起了反對黨的不滿。納吉布在外交方向中傾向中國的行為,被馬來西亞國內的部分政治精英認為沒有堅持外交政策的中立性原則,從而加深了他們對納吉布政府的反對與不滿①LOH F.BRI and spike in Chinese investments in Malaysia: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Malaysia's politics and sovereignty[EB/OL].(2018-5-3)[2022-09-08].https://m.aliran.com/aliran-csi/aliran-csi-2017/bri-spike-chinese-investments-malaysia-implications-malaysias-politicssovereignty.。在這些政治精英的鼓動下,反對黨要求馬來西亞政府在對華合作中做出調整。考慮到反對黨提出的要求,馬哈蒂爾政府做出了暫停ECRL項目的決定,并重新審視ECRL項目。
2.外部因素:中美競爭
近年來,中美沖突不斷升級和加劇。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即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這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方面,中美兩國企業遭受嚴重經濟損失,利潤減少,人民生活成本增加②STROMSETH J.Competing with China in Southeast Asia:The Economic Imperative[EB/OL].(2020-11-01)[2022-09-08].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20/11/Jonathan-Stromseth.pdf.③SHAMBAUGH D.US-China rivalry in Southeast Asia:power shift or competitive coexistence[J].International security,2018(4):85-127.。另一方面,這也影響了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與中美有著復雜而長期相互依存關系的其他國家。中美貿易戰爆發之際,正值馬來西亞2018年國內大選的重要時刻,中馬兩國簽署了多項經濟合作協議,例如ECRL項目等。馬來西亞對中國的經濟政策被視為一種熱情而積極的外交方式,納吉布認為與中國發展密切關系將有利于推動馬來西亞自身的經濟發展。而當馬哈蒂爾成為馬來西亞總理時,中美關系的變化促使他必須思考馬來西亞應如何應對大國關系變化帶來的挑戰。此外,美國在東南亞地區頻繁的軍事和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給馬來西亞施加了巨大壓力,迫使馬來西亞陷入艱難的選擇困境④NOOR E,QISTINAT N Great power rivalries,domestic politics,and Malaysian foreign policy[J].Asian security,2017(3):200-219.。基于此,馬來西亞傳統的應對策略是采用對沖戰略。對沖戰略是平衡外交的手段之一⑤GOH E.M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The US in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M].Honolulu:East-West Press,2005:1-10.⑥KUIK C C.Making sense of Malaysia's china policy:asymmetry,proximity,and elite's domestic authority[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13(4):429-467.⑦KUIK C C.How do weaker states hedge?Unpacking ASEAN states'alignment behavior towards China[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6(100):500-514.,即當一個小國面臨兩個大國的競爭和壓力時,它會同時與兩個大國發展關系,并不是決定選邊站,而是堅持中立立場⑧GOH E.Great powers and hierarchical order in Southeast Asia:analyzing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security,2007(3):113-157.。對于馬來西亞而言,中立是其長期外交政策的核心。這一戰略的目的是維護小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不涉及大國之間的競爭和沖突,從而更好地保護小國免受大國競爭和沖突產生的不利影響。迫于美國的壓力,馬來西亞需要重新審視與中國的合作項目和協議,尤其是ECRL項目。
可以看出,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對ECRL項目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堅持中立立場。當馬來西亞面臨日益緊張的中美關系時,馬來西亞在發展與中國的關系時,需要仔細考慮如何在穩定與中國雙邊關系的前提下更好地實現馬來西亞國家發展目標①NOOR E.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new Malaysia[EB/OL].(2019-11-06)[2022-09-08].https://www.lowyinstitute.org/publica‐tions/foreign-security-policy-new-malaysia.,因此ECRL項目成為馬哈蒂爾政府關注的主要焦點。此外,對馬來西亞而言,更重要的是,馬來西亞可以更好地堅持中立政策,避免陷入中美兩國競爭下的兩難抉擇困境,從而實現一種相對的動態平衡,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二是發展與美國經濟關系的必要性。在前總理納吉布的努力下,馬來西亞與中國開展了廣泛而穩定的經濟合作,兩國保持了密切的經濟互動與交流。但在馬哈蒂爾看來,馬來西亞作為一個外向型國家,是需要發展多維度的經濟關系,因此發展與美國的經濟關系是極其必要的②NGEOW C B.Malaysia-China cooperation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under the Pakatan Harapan government:changes,continu‐ities,and prospects,2019[C].Tokyo:NIDS,2019.。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暫停與中國的ECRL項目,可以看作是對美國的友好姿態,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與美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從而在中美競爭中找到有效的平衡點。2018—2022年,馬來西亞與美國進行了密切的經濟互動,美國為馬來西亞提供了2.2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設備、教育和培訓等項目③U.S.Department of State.The United States-Malaysia relationship[EB/OL].(2021-12-14)[2022-09-08].https://www.state.gov/the-unitedstates-malaysia-relationship/.。
盡管馬哈蒂爾領導下的希望聯盟認為ECRL項目存在一定問題,但馬哈蒂爾在一年后重新與中國就ECRL項目展開了談判和討論。雙方同意削減成本,ECRL啟動了新的建設線。馬哈蒂爾政府仍然需要恢復ECRL項目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是ECRL能為馬來西亞帶來較好的發展效益。重新談判后,ECRL項目不僅可以為馬來西亞的發展提供急需的資金,改變基礎設施條件,加強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聯系,還可以降低建設成本,增加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出口(如中國承諾額外購買1.9億噸馬來西亞棕櫚油),為馬來西亞人民帶來更多福祉④REDUAN H.Najib lambasts those who criticise ECRL project despite massive benefits to rakyat[EB/OL].(2017-08-09)[2022-09-08].https://www.nst.com.my/news/nation/2017/08/265814/najib-lambasts-those-who-criticise-ecrl-project-despite-massive-benefits。另一方面是馬來西亞華人與華商的努力。2018年,馬來西亞華人在推動馬來西亞與中國經濟關系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ECRL項目的暫停損害了馬來西亞華人組織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和反對,馬來西亞華人對希望聯盟施加了壓力,馬哈蒂爾需要調整對華經濟政策以滿足眾多華人與華商的期待與要求。因此,基于這兩個重要因素,在馬哈蒂爾政府的領導下,馬來西亞仍需與中國保持密切的經濟聯系。不過,這一時期,馬來西亞對華經濟政策也發生了新的調整,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重視與中國經濟的務實合作,把發展對華經濟作為經濟政策的核心。二是發展對華經濟關系,倡導合作透明、公開、公平,更加注重自身經濟安全和利益。三是與其他國家建立更廣泛的經濟合作,以維持一個經濟合作的相對平衡。
因此,可以說,在馬哈蒂爾執政期間,馬來西亞的對華經濟政策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依然延續了歷屆政府對華的對沖策略。這是一種相對強硬的對沖,而不同于納吉布政府的軟對沖。在發展對華經濟關系的過程中,希望聯盟更加關注馬來西亞的國家利益和安全,盡力讓美國與中國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影響力達到一個平衡點。但當馬哈蒂爾在2020年下臺時,以穆希丁為代表的國民聯盟領導下的馬來西亞政府則顯示出了其對華經濟政策的新特點。
2020年2月24日,由于馬哈蒂爾所代表的希望聯盟未能落實好改革,引發馬來西亞國內民眾不滿和反對,迫于壓力,馬哈蒂爾決定辭職①當今大馬.“一有指令就去”,巫統議員準備到王宮見元首[EB/OL].(2020-02-24)[2022-11-28].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511976.。以穆希丁為首的新成立的國民聯盟上臺執政,穆希丁成為馬來西亞總理后,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的蔓延和發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馬來西亞國民經濟的發展,這種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下降。當穆希丁成為新任總理時,他面臨的問題之一是身份合法性問題,馬來西亞民眾對穆希丁執政的合法性表示懷疑。面對各種疑慮及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馬來西亞確診病例不斷增加,以穆希丁為首的國民聯盟決定實施國家行動管制令(以下簡稱MCO),用MCO來加強國民聯盟的領導和對民眾的約束。由于馬來西亞國內政局動蕩和MCO的實施,包括索尼、IBM和花旗銀行在內的許多外國公司決定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這導致馬來西亞失去了FDI的支持,國內卷起失業大潮②SOPI S R S.Political coup from Pakatan Harapan to Perikatan Nasional:a nightmare tragedy during pandemic Covid-19[J].Advances in humanities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2021(2):15-23.。二是進出口貿易受到嚴重沖擊。馬來西亞作為典型的外向型國家,長期以來一直依靠進出口貿易帶動經濟發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采取了嚴格的防疫政策,這不僅沖擊了馬來西亞的進出口貿易,還對國內第三產業產生了不利影響。由于MCO的實施,ECRL項目受到影響并暫停。在此背景下,馬來西亞希望繼續鞏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以促進馬來西亞經濟復蘇和發展。2020年10月,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應馬來西亞外交部部長希沙慕丁邀請訪問馬來西亞。訪問期間,王毅同希沙慕丁舉行會談,并同穆希丁總理視頻通話。就在疫情期間促進兩國互動交流、促進經濟復蘇與發展達成共識。同時,中國承諾向馬來西亞提供有效的疫苗和其他公共衛生產品,以幫助馬來西亞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特別是,中馬兩國在經貿關系上也達成了許多共識,如制定《中馬經貿合作五年規劃(2021—2025)》,加強在互聯網經濟與技術等方面合作③新華社.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會見王毅[EB/OL].(2020-10-14)[2022-09-28].http://www.gov.cn/guowuyuan/2020-10/14/content_5551100.htm。在疫情發展初期,中國提供的疫苗有效地防止疫情蔓延,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馬經濟合作,兩國在公共衛生等諸多領域達成了經濟合作,中國為馬來西亞提供了支持和幫助,促進了馬來西亞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也間接影響了穆希丁政府對中國的經濟政策采取更加積極和開放的態度,支持中馬經濟合作。
此外,中馬建交以來,兩國共同簽署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多邊協議。通過這些多邊協議,中馬之間的經濟聯系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穩定。在穆希丁政府看來,與中國達成的多邊經濟協議對馬來西亞來說極為重要,不僅因為它可以帶來許多公共產品,例如能夠幫助馬來西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也可以鞏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獲得中國的經濟援助和投資,促進經濟緩慢復蘇和增長。同時,與中國達成的多邊協議也有助于馬來西亞推動ECRL項目早日恢復建設和持續發展(見表1)。

表1 中國與馬來西亞1974年以來達成的部分經濟合作協議
因此,與馬哈蒂爾政府相比,以穆希丁政府在對華經濟政策上有兩個特點。一是穩中求進的對華經濟政策。穆希丁政府已經意識到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不僅是為了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壓力,而且也是為了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因此,穆希丁政府需要穩定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努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空間,充分利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促進馬來西亞經濟復蘇和增長。二是經濟政策的軟對沖。穆希丁在位時宣布國民聯盟執政的政府將是一個以馬來人為中心的聯盟政府,因此穆希丁政府非常重視馬來人對新政府的要求和期望①YAAKUB M T.New political norm in Malaysia post 14th general election:an analysis of how the losing from a government and the win‐ning parties become the oppos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21(1):34-44.。由于部分馬來西亞政治精英對中馬經濟合作仍然是持懷疑與擔心態度的,穆希丁政府對中國經濟合作的熱情和積極態度并不表明其對外政策上“選邊站”,而是基于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②THAM S Y.Chinese investment in Malaysia:five years into the BRI[EB/OL].(2018-02-27)[2022-11-28].https://think-asia.org/handle/11540/8046.,采取謹慎與穩妥的政策來發展與中國的關系。面對著馬來西亞國內經濟發展的乏力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難題,恢復與鞏固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成為穆希丁政府對華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然而,穆希丁政府對華相對審慎的經濟政策并沒有為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2020年2月21日,馬來西亞政壇爆發了“喜來登政變”,面對馬來西亞國內的種種問題,穆希丁政府無法在短期內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引發了民眾和反對黨的不滿,因此,在強大的壓力下,于2021年8月穆希丁宣布辭去馬來西亞總理職務。雖然以穆希丁為代表的國民聯盟政府執政僅一年多,但是其任期內相對穩定的對華經濟政策,鞏固了馬來西亞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為兩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1年8月,馬來西亞副總理伊斯邁爾接替穆希丁擔任新總理。伊斯邁爾上臺是馬來民族統一機構三年后重新掌權的標志。上任后,伊斯邁爾陷入了選擇兩難的境地,這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中美競爭所帶來的影響。2021年9月15日,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組成的“奧庫斯”(以下簡稱AUKUS)宣布成立,但AUKUS的成立卻引發了國際輿論的爭議。盡管AUKUS聲稱要加強美、英、澳三國之間的軍事和外交合作,但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其目的主要是針對中國①HAIGH B.AUKUS成立一周年,澳大利亞前外交官: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場騙局[EB/OL].(2021-06-01)[2022-09-28].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209/14/WS6321b1c8a310817f312ee0a6.html.。AUKUS的成立引起了中國的強烈批評和反對,中國外交部公開批評和譴責AUKUS,認為美國等國家別有用心地挑起地緣政治危機②CHAN G.China's economic power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structure[M].//LI M J.China's economic statecraft:co-optation,cooperation and coercion.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17:243-257.。AUKUS的成立加劇了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這種大國沖突的擴大,勢必對許多國家產生不利影響。而馬來西亞面臨中美地緣政治沖突的激化,如何采取措施以避免對自身執政產生不利影響則成了其執政政府關注的焦點。因此,在AUKUS成立之初,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精英并沒有公開宣布支持AUKUS,而是對AUKUS保持高度警惕,因為若對AUKUS表示公開的支持,則會與馬來西亞長期以來堅持的外交中立原則相違背③MURPHYA M,TAN S S,KUIK C C,et al.Can America come back?prospects for US 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under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J].Asia policy,2021(4):65-76.。另一方面是馬來西亞國內持續的政治危機。由于2018年大選帶來的政府更迭,馬來西亞內部出現了嚴重的黨派沖突和矛盾,甚至在伊斯邁爾上臺后仍在繼續。不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加劇了伊斯邁爾的治理危機④CHIN J.Malaysia in 2021:Another regime change and the search for malay political stability[J].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22(1):195-210.。如何采取措施穩定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成為伊斯邁爾政府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馬來西亞的GDP同比下降5.6%,青年工人的失業率達到13%。馬來西亞人民要求政府盡快出臺政策,穩定國內經濟,促進經濟復蘇和發展。因此,這也成為伊斯邁爾政府能否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國內政治環境、重振經濟的重要考驗。因此,伊斯邁爾政府的對華經濟政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盡快恢復同中國的經濟聯系和交流。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對馬來西亞至關重要,不僅因為中國可以提供疫苗等公共衛生產品來幫助馬來西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且還可以穩定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的復蘇和振興。二是依托《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鞏固和擴大對華經濟合作,構建更加穩定的雙邊經濟關系。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盡管有學者認為RCEP不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議》(CPTPP)更具實質性,但馬來西亞仍然可以成為 RCEP的主要受益者⑤OSTWALD K.Malaysia in 2021:pandemic,emergency,and reprieve[J].Asian survey,2022(1):83-92.。RCEP關于關稅削減和打造公開透明的貿易平臺的條款對馬來西亞意義重大。這不僅有助于馬來西亞以較低的關稅增加對中國等其他成員國的出口,也有助于穩定和促進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以更好地促進兩國發展雙邊經濟關系⑥CHIN K F.Malaysia's perception 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s BRI expansion:continuity or change[J].Chinese economy,2021(1):9-19.。2022年7月12日,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爾會見應邀訪問馬來西亞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伊斯邁爾在與王毅的交談中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馬方的各項計劃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王毅同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舉行會談[EB/OL].(2022-07-13)[2022-09-28].https://www.mfa.gov.cn/web/wjbz_673089/bzzj/2022/2022n07y/202207/t20220713_10719101.shtml.。由此可見,伊斯邁爾政府在對華經濟政策中仍然鼓勵和支持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希望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能為馬來西亞帶來更多切實的利益。在此背景下,ECRL項目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突破。盡管仍面臨人員和資源短缺等問題,但在伊斯邁爾政府務實經濟政策下,中馬兩國克服種種困難,實現了預期的建設計劃,取得了階段性進展。ECRL項目的階段性成功,不僅標志著伊斯邁爾政府在對華合作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標志著中馬經濟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在外交政策方面,伊斯邁爾政府在發展對華經濟關系的同時,也發展對美經濟關系,以在中美競爭過程中保持相對平衡。為遏制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拜登政府在2022年先后實施了兩項重要的經濟和外交活動,這也對伊斯邁爾政府在制定對華經濟政策方面產生重大影響。一是召開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的成果是將美國與東盟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和政治聯系統一起來,并將雙方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對拜登政府而言,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全面恢復和提升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鞏固與東盟成員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合作;另一方面,借此機會拉攏東盟成員國,以更好地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維護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利益。二是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拜登政府于2022年5月13日在東京與包括東盟成員國在內的13個國家正式啟動了新的經濟合作機制,也被稱為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rmic Framework,以下簡稱IPEF)。拜登政府希望IPEF能夠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和聯系,以遏制中國在東南亞經濟合作中的持續影響力。因此,在IPEF成立時,有人認為美國將利用IPEF來對抗中國參與的RCEP①陶鳳,趙天舒.“印太經濟框架”(IPEF)誆了誰[N].北京商報,2022-05-24(8).。然而,美國—東盟特別峰會未能達到拜登政府的預期成果,東盟成員國的反應有待觀察。在各成員國的反應中,馬來西亞有其特殊而復雜的考量。作為典型的外向型國家,馬來西亞在對外活動中十分重視與許多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政治互動。馬來西亞決定加入IPEF,并不代表馬來西亞選擇了一方,而是本著利益最大化和中立的原則,馬來西亞認為參與IPEF可以為其經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切實的利益。正如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高級部長穆罕默德·阿茲明·阿里所說,馬來西亞加入IPEF是希望加強與其他國家在供應鏈、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合作②IPEF將為馬美貿易提供對話平臺[EB/OL].(2022-06-03)[2022-09-28].http://my.mofcom.gov.cn/article/sqfb/202206/20220603315466.shtml.。對馬來西亞而言,RCEP和IPEF可以同時參與,馬來西亞利用這兩個經濟平臺來推動自身經濟發展,從而在中美地緣政治沖突中實現相對平衡(見表2)。

表2 IPEF成員國與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總額(單位:億美元)
由此可見,作為植根于東盟的政治原則,伊斯邁爾政府仍然堅持小國務實和中立的重要原則。馬來西亞并不希望陷入中美等大國之間的沖突之中,而是希望通過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雙邊甚至多邊關系,實現相對平衡,從而捍衛自己的安全和利益。至于伊斯邁爾,他同樣尊重馬來人至上原則,因此在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時,也需要注重發展與美國等多維度的經濟關系,以實現經濟發展的相對平衡①THAM Y S,KAM A J Y,ANN T B.US China trade war:potenti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pillovers into Malaysia[J].Asian economic pa‐pers,2019(3):117-135.。但對于伊斯邁爾政府來說,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將有助于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的復蘇和發展,盡管伊斯邁爾政府掌權僅僅一年,還需要時間來檢驗其對華經濟政策是否有效,但與中國的務實經濟合作將繼續成為馬來西亞對華經濟政策的重點(見表3、表4)。

表3 2018—2022年馬來西亞不同執政政府對華經濟政策比較

表4 2018年以來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項目的主要變化
2018—2022年,在內外因素影響下,中馬貿易投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和發展(見表5、表6)。總體而言雙邊貿易和投資保持了穩步上升,但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下滑和波動,尤其是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從表6中可以看出,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趨勢,但投資中也出現一定的危機。

表5 2018—2022年馬來西亞與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情況

表6 2019—2022年中國企業投資馬來西亞情況
這場投資危機的根源主要是馬來西亞內外部雙重因素影響,包括國內層面的政府更迭和國際層面的中美競爭。首先是國內層面的政府更迭。自2018年以來,以納吉布為代表的國家陣線被馬哈蒂爾領導的希望聯盟擊敗,馬哈蒂爾接替納吉布出任總理。馬哈蒂爾認為,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行動對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道路離不開中國的幫助與支持,但馬哈蒂爾作為領導人,需要考慮到馬來西亞國內不同政黨組織的相關利益,加之部分政治精英的反對,使得馬哈蒂爾不得不慎重考慮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對馬來西亞的深遠影響。因此,馬哈蒂爾政府決定暫停部分中馬合作項目,以更好地重新審視兩國的經濟合作,并根據國內與國外的形勢與變化作出新的應對與調整①ZHANG X,SONG W,PENG L.Investment by Chinese enterprise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Malaysia[J].Pacific focus,2020(1):109-140.。其次是中美關系的日趨緊張。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爆發,也間接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中國企業需要更好地調整以適應國內外局勢的變化。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也讓馬來西亞高度警惕。若馬來西亞接受中國的投資活動,可能會引起美國的不滿。因此,基于這樣的考慮,在2018年之后,馬哈蒂爾政府更加關注中國投資的透明度。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也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導致馬來西亞與中國在經濟合作上進展緩慢,影響了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的發展。雖然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經歷了一些波動和變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愿意繼續在馬來西亞投資。相反,中國對投資馬來西亞仍有強烈的興趣和熱情,通過投資馬來西亞,開拓海外市場,打造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②YEOH E K K.CHANG L,ZHANG Y.China Malaysia trade,investment,and cooperation in the contexts of China ASEAN integration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onstruction[J].Chinese economy,2021(4):298-317.③LI R,CHEONG K C.Huawei and ZTE in Malaysia: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2017(5):752-773.。這些基礎設施項目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馬來西亞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還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增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馬來西亞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馬來西亞對中國的投資也在增加。2020年,馬來西亞對華投資達7810萬美元,同比增長11.4%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亞洲司.2020年1—12月中國—馬來西亞經貿合作概況[EB/OL].(2021-03-03)[2022-09-28].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sjtj/yzzggb/202103/20210303042845.shtml。無論是馬來西亞對中國的投資,還是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2018—2022年,均依然保持著穩定的發展態勢。同時,馬來西亞出臺了支持中國投資的政策,這也表明其在對華經濟合作上保持穩定和積極的態度。馬來西亞將繼續鞏固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以促進本國經濟復蘇和發展。
2018—2022年,馬來西亞先后經歷了從馬哈蒂爾政府、穆希丁政府、伊斯邁爾政府等政府的更迭以及中美競爭不斷升級的變化,但國內外的重大變化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馬來西亞的對華經濟政策。馬來西亞仍然堅持務實穩定的經濟政策來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系,這種經濟政策正是馬來西亞面臨中美大國沖突時的必然選擇。馬來西亞既需要依靠對沖戰略維持和穩定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并借助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助推力,也需要發展與美國的經濟關系,借此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多元化,以達到一個穩定的動態平衡。馬來西亞不同政府對華政策的對沖側重點有所不同。例如,馬哈蒂爾政府實行硬對沖戰略,表現為對華經濟合作采取審慎的態度,強調以經濟方面的務實合作來減少政治分歧與緊張。而隨后的穆希丁政府和伊斯邁爾政府實行相對軟對沖,主要是鼓勵和支持對華經濟合作項目,鞏固對華合作關系。可以說,馬來西亞自馬哈蒂爾時代就始終將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作為國家對外政策的重心之一,在發展對華經濟關系的根本方向上采取穩定務實的經濟政策,這種穩定務實的經濟政策好處表現在: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利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促進馬來西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經濟復蘇和發展,為馬來西亞人民帶來更多切實的利益;另一方面,通過鞏固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雙邊和多邊經濟關系,增強馬來西亞抵御風險和危機的能力,以實現合作共贏。
2022年10月10日,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爾宣布解散馬來西亞國會,定于2022年11月19日進行全國大選。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來國內持續性的政治危機仍然在繼續,導致馬來西亞政府更迭頻繁,深深地影響了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與國家治理。2022年11月25日,希望聯盟及人民公正黨主席安瓦爾當選馬來西亞新一任總理。從長遠發展來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都將成為新政府執政方針的重要內容,因為馬來西亞作為一個理性和實用主義的國家,深知穩定對華經濟關系將有利于其長遠的經濟發展。因此,未來的馬中關系將仍然是相對穩定并積極發展的。